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说不尽的红楼梦


  序(2)
  红楼人物
  周思源看红楼说不尽的《红楼梦》《红楼梦》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中国古代小说四大名著,或者干脆就简称"四大名著"。其实中国古典文学中称得上名著的作品不少,小说中《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三言"、"二拍"甚至《官场现形记》也是名著,为什么加上"大"?不是规模巨大、结构宏大、题材重大,而是伟大!"四大名著"在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具有经典性,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和艺术高度在古代文学史上无与伦比。而学术界公认《红楼梦》又超过另外三部。1956年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有利条件时说,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之外,"还有半部《红楼梦》"。毛泽东是以曹雪芹生前没有写完的《红楼梦》来代表灿烂辉煌的五千年中国古代文化。这样我们就不难明白,为什么只要是和《红楼梦》、曹雪芹有关的事物大家都很感兴趣,甚至引起全国轰动。可以说,中华民族古代物质文明的代表是长城,精神文明的代表是《红楼梦》。
  《红楼梦》是中国人的精神家园。中国人上过中学的几乎没有不读过《红楼梦》的,如果说只看过电视连续剧,没读过原著,都不好意思,怕人认为没文化。所以《红楼梦》印多少都卖得出去,许多出版社都出版《红楼梦》,反正不用给曹雪芹版税。我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买过两套不同出版社印的《红楼梦》,一看版权页,印数加起来已经超过400万部,现在全国已经印了几千万部。我曾听一位资深红学家在会上讲起,他听某著名出版社社长说,他们出版社要是发奖金有困难了,就印《红楼梦》!
  周思源看红楼说不尽的《红楼梦》"红学"本来是清末两个文人开玩笑时的一个说法,结果100年来竟然真的成了中国学术界公认的一门显学,与甲骨学、敦煌学并称为三大显学。甲骨学和敦煌学非受过高等教育并在这个领域下了功夫者,不能入其堂奥。而《红楼梦》大俗大雅,说起大俗,只要有初中文化程度,就能基本上读明白故事,弄清主要人物关系,就能够读读红学著作了。说其大雅,拿了博士学位,有了教授头衔,也未必真正弄明白了其中的不少问题,说不定好些年了,依旧一直在死胡同里没有走出来。中国国家文化部下有一个中国艺术研究院,里面有一个红楼梦研究所,是个副局级单位。为一部小说建立一个国家级的研究所,这在全世界都闻所未闻。这个研究所1978年开始出版的《红楼梦学刊》,每年4期(2005年已改为双月刊),每期28万字,至今已经20多年,每期发行5000册左右,是国内人文社科类刊物发行量最大的期刊之一。为一部小说创办一个大型刊物,居然能在学术刊物生存艰难的如今风采依然,也算得上是奇迹了。
  《红楼梦》确实如清代一些评点家所说,是一部天下奇书!
  也许有人会说:你是研究《红楼梦》的,自然把《红楼梦》吹得神乎其神了。
  其实我不但不是专门研究《红楼梦》的,而且过去也不信《红楼梦》有那么神奇。我的职业是教书,教了20年中学语文,又教了20多年留学生中文,几乎和《红楼梦》没有任何关系。我只不过是个红学票友,执教之余,粉墨登场,喊两嗓子罢了。而且红龄不长,在票友中也名列后茅。许多红学界的朋友都听说过我是如何"误入歧途"的。当年我虽然知道《红楼梦》很不错,可我就不信,一部小说再好,哪有这么多可研究的!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我还在北京31中教语文,准备调出来,我的复旦大学中文系老同学丁维忠(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问我愿不愿意到成立不久的红楼梦研究所去。我说:你和林冠夫(也是复旦同班同学,现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已经在红学所了,我还有一个无锡一中的同学陈熙中(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红楼梦学会常务理事)也研究《红楼梦》,我去挤这个独木桥干嘛?一口谢绝了。过了几年,电视连续剧《红楼梦》播映,我一面看电视,一面重读《红楼梦》,心有所感,下笔成文,1988年发表了我的第一篇红学论文。谁知从此一发而不可收,误堕红海,越飘越远。明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却至今无法解脱。这《红楼梦》居然有偌大魅力,实在是始料所不及。所以我这个"红学JIA",不是家庭的"家",而是北京人说排队不按照秩序夹塞的那个"夹"。
  为什么是"说不尽的《红楼梦》"?
  因为《红楼梦》是一部高浓度的艺术巨著,它成功塑造的艺术形象之多、之复杂、之深刻,作品文化含量之高,意蕴层次之丰富,都是空前的,无与伦比的。
网站目录投稿:紫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