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怎样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多动症


  幼儿多动症在医学上一般称之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这类患儿的智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但学习、行为及情绪方面有缺陷,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注意短暂,活动过多,情绪易冲动以致影响学习成绩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但孩子一些顽皮的举动并不意味着是多动症,下面教您有关多动症的知识。
  一、多动症的含义
  多动症医学名称为轻微脑损伤综合症(MBD),也叫学习技能障碍症。多动症主要分两类型即注意障碍及注意障碍伴有多动都称多动症。多动症主要表现是: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多动症是自从幼年就有的,可延续到成人,但以学龄儿童症状最为突出,据统计有5—10%学龄儿童患有多动症,男孩比女孩多,比例5:1,其中65—80%多动症儿童出现学习困难。
  二、多动症常见的表现形式
  1、经常出现手脚多动或在座位上扭转不停,难以完成某件事。
  2、做作业或游戏时,注意力不能持续集中,经常干扰其他孩子。
  3、平时讲话过多,他人讲话时,经常插话或被他打断,别人和他讲话时,经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4、对提问经常出现反应迟钝。
  5、难以排除对立情绪,理解困难,经常不能完成作业。
  6、在学校或家中经常丢失必需品,如丢失玩具、笔、书和作业本等。
  7、经常出现冒险性行为而不顾后果,如盲目在大街上奔跑。
  三、多动症与顽皮多动的区别
  1、多动症患儿兴趣爱好少,即使儿童通过喜欢的游戏机、少儿电视节目等,也不能使其专心致志;而顽皮儿童却截然不同,他们对感兴趣的活动不但能全神贯注,而且还讨厌别人的干扰和影响。
  2、多动症患儿的行动呈冲动性,且杂乱无章、有始无终。比如,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玩玩,粗心草率。做事有始无终,常半途而废或频繁地转换;顽皮儿童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目的,并有计划和安排。
  3、多动症患儿自控能力差,无论在什么场合,都是忙碌不停,胡乱吵闹,比如,在教室里不能静坐,常在座位上扭动,或站起,严重时离开座位走动,或擅自离开教室。话多,喧闹,插嘴,惹事生非,影响课堂纪律,以引起别人注意;顽皮儿童不是这样,他们在陌生的环境和严肃的场合中能安分守已,不敢胡闹,自我控制能力较强。
  所以,不要"见风就是雨",见到幼儿多动,就以为得了多动症,给顽皮儿童戴上多症的"帽子",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如果自己无法区分,可去专科医院让医生鉴别。
  四、家长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
  1、注意力涣散 做事往往有始无终;上课常常不听讲,做小动作;注意力容易随环境转移;做功课粗心大意简单的易做错,难的反而能做对;不能长时间集中完成一件事情;逃避要动脑筋的事情;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很容易健忘。
  2、活动过多。坐立不安;经常奔跑;难于呆在教室坐位上;难以安静按规则玩游戏或参加娱乐活动;不分时间和地点话多;除睡觉外终日忙个不停。
  3、冲动任性。往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过于频繁地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不能有条不紊地做事情;需要他人予以督促、照料;常在教室里突然大声喊叫;在游戏或集体活动时不能耐心等待轮换;易与小朋友发生争执。
  五、家长对待儿童多动症的方法
  家长首先要认识到多动症是一种疾病,不能歧视打骂多动症患儿,更不能侮辱其人格,损伤其自尊心。发现其品质中的闪光点,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但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坚决制止,不可袒护。对待多动症的患儿,家长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1、发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无意注意占优势,可让他从事感兴趣的活动,如看画册、听故事。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可有意识地让他下棋、画画等,锻炼注意的集中性、持久性。但是,要求孩子学习做事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引起疲劳。
  2、培养孩子善始善终的习惯。孩子做事时,往往容易受外界事物干扰的影响,如别人的交谈,窗外的声响等都会使孩子放弃手中正在做的事情。因此,家长对孩子做事要多关心和指导,加以肯定和表扬,鼓励他善始善终做好每一件事,坚持把每一件事做到底而不半途而废。
  3、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要提高孩子的认识,让他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帮助孩子逐步学会正确判断和评价自己的行为;要制订一些简单的规章制度,作为孩子的行为准则,让孩子约束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把过多的精力引导发挥出来。对于这类活动过多的儿童要进行正面的引导,家长和老师要组织他们多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如跑步、打球、爬山、跳远等,使他们过多的精力能释放出来。但是,在安排他们进行活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危险。
  5、带孩子到医院,请医生进行心理治疗。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矫正治疗孩子的多动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耐心地对其教育引导和矫治,切不可采用打、骂等粗暴的手段,否则不但不能达到矫治的目的,而且有可能使其加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网站目录投稿:又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