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京已运营四年、开设有10个校区,拥有2000名左右会员,家长口碑还不错的北京书法培训机构"妙笔菡塘",突然人去楼空,机构股东及相关负责人全部失联。这让几百位家长陷入慌乱,家长们已开始辗转多个派出所、公安部门经侦科、市工商部门寻求说法。 事实上,类似这样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卷款跑路案件,近年来并不在少数。有保守统计显示,2016年,在北上广深以及湘浙等地,仅被曝光的民办教育机构卷款跑路案件就有十余起,涉案金额更是达十几亿元。北京像聚智堂、环球拓业、朗文启智等一些较大的培训机构,也无法规避一夜间倒闭跑路的风险。 跑路民办培训机构之多、地域分布之广、金额之大、牵涉人员之多、影响之恶劣,令人惊心。频发的教育培训机构跑路事件,令家长们感到失望,"连教育行业都这样,民营商业环境实在堪忧。" 目前,"妙笔菡塘"的跑路事件,虽有286名家长通过行政、司法等手段追讨200余万课程余款,但最终能否追得回来,还很难说。民办培训机构跑路,让学生和家长的权益悬空、受害,然而更应该引起人们反思的是,这样的事情为何会频发? 现阶段国内民办培训机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一次性投入长期收益,而且一次性投入的固定资产相对较少,但其对培训对象预收取的培训费可能很多,而且培训内容还是由机构自由掌握支配,其对等的义务是在之后组织师资等按约定对学生教授知识等。 如此一来,如果这些培训机构不能够按时兑现承诺给学生进行培训,比如收费后跑路,那么学生或家长手中是没有足够的培训机构相关抵押来保障自身权益的,这无疑免除了跑路机构的"后顾之忧"。 反过来,如果这些民办培训机构有足够的资产等掌握在学生、家长或公正第三方的手里,本该为学生服务的培训义务没有履行,即便其跑路,有关费用依然可以通过法律渠道得到追缴,学生和家长的权益不会受太大影响。 因而,民办培训机构跑路凸显出机构管理上的"缺角"。民办培训机构频繁跑路呼唤监管发力,而监管发力需要制定和完善制度。 不妨尝试统一规定培训机构收取的学生培训费和其他费用,并在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一般为银行)开设一个共管账户,然后根据培训机构实际培训完成的数量和相应比例,由学生、家长或监督部门签字确认后,然后培训机构拿着确认函、授课资料等到中立第三方机构支取相应的费用,否则不予办理和支取。这样,一旦发生第三方跑路等问题,学生应退的费用,便可得到有效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