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个穴位将常用疾病一网打尽


  照海最早见于《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称"漏阴",属足少阴肾经,是八脉要穴之一,通阴跷脉,有滋肾清热,通调三焦之功。
  主要功效:可缓解胸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慢性咽炎等症状,对肩周炎、失眠有辅助作用。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称此穴为"漏阴",就是说这个穴位出了问题,人的肾水减少了,会造成肾阴亏虚,引起虚火上升。
  因此,只要我们感到胸口闷、嗓子干痛、声音嘶哑,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针灸这个穴,既有滋肾清热的功效,还能让身体的三焦功能顺畅起来。
  申脉穴—专治身寒
  申脉别名阳跷,属足太阳膀胱经,八脉交会穴之一。是膀胱经的一个重要穴位,通阳跷,是阳中至阳。有补阳益气、疏导水湿之功效。
  主要功效:可缓解眩晕、双眼发红肿痛、腰酸背痛、足踝关节痛等症状,对腹泻、消化不良有辅助作用。
  "腰背曲强腿痛",是明显的膀胱经感受寒邪之气后的受凉之象。而申脉穴有伸展脉络之意,可以快速调动人体阳气,阳气足则寒邪自散。
  因此,针灸这个穴位既能散除体内寒邪,又能使阳气通达巅顶,对人体不仅起到平衡的作用,还可以使人步履轻健矫捷。
  内关穴—养颜养心
  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
  主要功效:可缓解打嗝、手心发热、肘臂疼痛、腋下红肿等症状;主治孕吐、晕车、腹泻。对治疗心脏病、肺脏疾病、乳腺疾病有辅助作用。
  头为诸阳之会,气血不能上达于面部,皱纹和斑点就产生了。所以从养生和美容的角度讲,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
  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所以女人养颜首先要养心。而经常针灸内关穴,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
  外关穴—聪耳神穴
  外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少阳之络,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三焦经。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效。
  主要功效:可预防老年人听力下降、耳鸣、耳聋、腰背酸痛等症状。外关穴在临床上还有另外的妙用,将它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
  传统的道家医学认为,出现暂时性听力问题,是人体阳气不足的表现。那么外关在此刻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呢?
  外关通阳维,外关是手少阳与手厥阴脉气相通的部位。经常针灸外关穴具有充实三焦的元阳之气,并引导元气出纳运化于一身的效果。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
  列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有宣肺散邪、通调经脉之功。
  主要功效:可迅速缓解颈椎突发性疼痛;主治落枕、偏头痛、口歪眼斜、对感冒、哮喘、咳嗽、牙痛等有辅助疗效。
  在人体上,列缺穴就是我们修复头部疾病的工具。《黄帝内经》里记载,列缺穴主要治疗偏头疼、头疼、落枕等疾病。
  《针灸大成》中有一首脍灸人口的四总穴歌,其中一句为:"头项寻列缺。"就是说脖子往上的病都可以通过针灸这穴位来治疗和调节。
  后溪穴—统治颈肩腰椎病
  后溪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本输篇》,为手太阳小肠经的腧穴,又为八脉交会之一,通于督脉小肠经。有舒经利窍、宁神之功。
  主要功效:可预防驼背、颈椎、腰部、腿部疼痛,也有保护视力、缓解疲劳、补精益气的功效。
  后溪穴可以直接通到督脉上去,属于八脉交汇穴里面很重要的一个穴位。督脉主一身阳气,阳气旺,则全身旺。
  针灸此穴可振奋全身的阳气,行气血通经络,使受伤组织功能恢复正常。还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使用电脑给颈椎带来的不利影响。
  公孙穴—摆平痛经及脾胃疾患
  公孙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足太阴脾经的络穴,别走阳明。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冲脉。有健脾益胃、通调冲脉、消除痞疾之功。
  主要功效:可缓解痛经症状,对胃痛、呕吐、腹痛、腹泻、痢疾等胃肠病症有很好的辅助功效。
  公孙穴,入属脾脏,联络胃腑,又和位于胸腹部的冲脉直接相通,所以它有兼治脾胃和胸腹部各种疾患的作用。
  公孙穴堪称我们脚下的第一温阳大穴。针灸此穴,等于是对人身上十二经的气血进行一次全面疏导,具有行淤止痛之功,对治疗痛经效果更好。
网站目录投稿:雁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