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注员工的心理适应周期


  在接到沃尔玛入职通知书的两星期后,公司安排笔者乘飞机到深圳总部报到。
  报到第一天上午,人力资源总部安排一名负责培训的同事接待我,同时给我一份为期三个月的个人培训计划书,并且详细地向我介绍了培训的内容。下午,我的直接上司隆重地将我介绍给人力资源部的40多位同事,当时,除了个别几位,大多数人我都没有印象。
  第二天早晨,当我进入人力资源部时,迎面走过来的每一位同事都面带微笑地与我打招呼:"Robin,您好!"、"Robin,您早!"让我惊奇的是,他们都能叫出我的英文名字,而我却叫不出他们的名字,甚至没有记住他们的模样。自己刚入职就得到同事们的关注和尊重,这种感觉令我至今难忘。
  工作一段时间后我才了解到,报到的当天上午,负责接待的人员已经将我报到的信息通过邮箱发给了人力资源部的所有同事。记住新员工的名字是沃尔玛企业文化中"尊重员工"的具体体现,是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最早提出的,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感到最动听的一个词,就是他/她自己的名字。"后来在我的工作中,我也努力在第一时间记住新同事的名字。
  沃尔玛人力资源部拥有一套完善的员工培训体系,如"入职/30/60/90"培训,即在三个月内每隔一个月提供一次培训,而且每次培训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入职培训:介绍公司文化、历史、价值观、考勤与排班。
  入职30天培训:公司制度、内部网应用、财务报销等。
  入职60天培训:薪酬福利待遇的构成等。
  入职90天培训:业绩评估反馈、职业发展等。
  在每次培训中,新员工都能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关注和重视,从而使他们能够快速地融入到组织中来。
  新员工心理适应四阶段
  对于每一个刚入职的新人来说,对新工作岗位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期望,笔者总结一下,多数人都会有这样5个问题希望得到回答:
  ◆我是否受欢迎和重视;
  ◆我的工作对公司哪些方面很重要;
  ◆公司对我的具体期望是什么;
  ◆我可以胜任岗位,并独立判断和创造价值吗?
  ◆我能在这里学到东西,不断发展,并迎接新的挑战吗?
  许多公司由于缺乏对员工的关注和尊重,对以上5个问题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大多数公司在新员工入职的前几天通常惯用如下程序:
  ◆以灌输的方式让员工了解公司情况。
  ◆给新员工发放一本《员工手册》,让他们自己去读,缺少一对一的沟通环节。
  ◆不停地填表,没有安排专人将新员工引荐给部门经理和同事。
  ◆新员工到岗后,没有及时准备工作所需的必要办公用品。
  ◆主管经理不能及时明确新员工具体的工作方向和业绩指标。
  新员工进入公司后在感受上往往会经历四个阶段,即兴奋期、震惊期、调整期和稳定期,不同的阶段员工有不同的感受和工作状态,这时,企业需要更清晰地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兴奋期——我要有个新的开始。
  新员工刚进入公司后,所接受到的大多是正面信息,在这个时期,员工有无限的期望和幻想,对工作投入的热情较高,并且能够很好地完成工作目标。
  震惊期——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问题。
  随着对公司的深入了解,接收到的负面信息也越来越多,常常感到困惑的是,工作中遇到事情没有以前想象的那样好,这个时期新员工表现出彷徨、动荡的心理特征。
  调整期——关注程度决定员工未来的发展。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员工的心态与期望值慢慢地达到了理性状态,一部分员工能用积极的心态来处理工作中碰到的复杂问题。但也有一部分员工由于受各方面困扰严重而调整不到位,在这个时候,公司应及时给予关注、关怀和帮助,使他们尽快调整到稳定的工作状态。
  稳定期——表现出积极、一般或消极的工作状态。
  大多数新员工具备可塑性,他们往往能以开放、接纳和重塑自我的心态进入到一家公司,只要企业文化足以让他信服,他会改变以前的观念、甚至价值观。新员工在前三个月所接受的培训、引导、关注和支持的程度,决定他们这个时期的工作状态是积极的、一般的、还是消极的。笔者的一位沃尔玛同事,在经历了三个月深圳总部的培训后,十分感慨地说:"沃尔玛教我学会了在工作和生活中如何关心人、尊重人,改变了我过去的工作和生活观念,让我的心态阳光了许多。"
  有句话讲得好: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就会有其他人去占领。如果人力资源部门在新员工入职阶段,能够从正面充分地培训和引导,他们就会很快进入稳定的、积极的工作状态。反之,新员工可能会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时候如果负面信息乘虚而入,加之一些放大的效应,足以让新员工走向消极,甚至做出离职的选择,如果他们留下来则很可能是一名消极的员工。
  笔者常常看到一些企业在对待新员工上采取冷眼旁观或挫折式方法,突出表现在招聘面试工作中态度冷漠,考察不细致,而员工入职后仍然冷眼旁观。其结果是,新员工对企业的信任程度下降,如果矛盾过大,便会产生放弃、离职意向。
  在招聘员工方面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在招聘人上不愿花费太多的时间,那么你就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管理人。"同样,我们可以这么定义:"如果你不在关注和培育新员工上花费太多的时间,那么你就得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招聘新员工。"根据笔者的工作经历,企业在迎接和培育新员工方面,不妨借鉴国内外优秀企业的做法,从冷眼旁观、挫折式考验向激励培养的方式转变,给新员工以充分的关注、关怀、支持、帮助和培训,在新员工的培育工作上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并且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网站目录投稿:冬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