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行善,何必看人 某市公交车上小伙子让座招来妇女讽刺,于是作出报复行为。我持反对态度。既要行善,何必看人? 与人为善,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行善,讲求的是不求他人回报,自己获得内心上的满足。刘备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小伙子的一个报复行为,不仅违背了行善所应怀的心态,也给人嫌恶之感。 记得在星光大道上一炮而红的"大衣哥"朱之文在出名后仍想着村里。自己出钱给村里修路,结果村里人不但不领情,反倒以为修路是理所当然,把村里立的"之文路"的路牌给砸了。但相比那位小伙子,朱子文的做法就好多了,他思忖良久后,决定继续为村里干实事。是啊,行善所重要的是获得内心的奖赏,只要自己认为自己办的事的确方便了他人,何必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指指点点呢?所以说,既要行善,坚持初心是第一。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村庄里有一位友好的犹太人,无论对方是谁,每天早上他都热情地向他问候"早上好!"他的邻居是一个德国人,对他的问候态度冷淡,置若罔闻,但几个月下来,他终于被打动,向犹太人微笑了一下。后来二战爆发,这位德国人在集中营里遇见这位犹太人,良心使他最终放走了那位犹太人。可见,出于善意的举动正如水滴一样,一滴水力量虽小,可天长日久,水滴石穿,善意之举终究会打动坚石一般的内心。这与儒家"以德教化人民"的思想不谋而合。试想,假使人人行善,天天行善,处处行善,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就会在无形中得到提高,社会正能量也会在无形中得到传播。所以说,既要行善,不必在意人们一开始的反应。 反观文中的妇女,她无理的言行难道不会引起车上其他人的气愤吗?她的"弱者主义"难道不会为社会所不齿吗?她缺乏素质的反应不会让人们为她而感到羞耻吗?歌德曾给讽刺他的批评家让路的故事,更显歌德的高尚。当时小伙子若做到退一步海阔天空,他的品行就会与妇女形成鲜明对比。孰对孰错,观者自知。所以说,既要行善,何必与恶人针锋相对。 行善,只是人们的自发举动,行善者在行善时要秉持着不求回报的纯净初心,千万不要"看人行善"、"有偿行善",反倒伤了大家和气,违背了行善本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