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读完了白鹿原,想来这本书断断续续也看了三个月了,想写读后感,一直拖到这周才开始。这本书在我脑中刻画了中原大地那种浑厚的气氛,面朝黄土背朝天,百里秦川,和平凡的世界一样,让人感觉到那片黄土地上的人们那种生命的活力。书中通过叙述两大家族在上个世纪上半叶的起伏,描绘了波澜壮阔的历史。 书中有一部分篇幅描写性,有白嘉轩的七娶老婆,有黑娃、白孝文、鹿子霖与田小娥的偷情故事,也有鹿兆鹏和白灵的浓烈的爱。大学时期读过很多书中有性描写,例如挪威的森林、黄金时代系列等等,大一第一次看挪威的森林时,很疑惑为什么有那么大场景大篇幅的性描写,以至于有些人觉得挪威的森林就是一本"小黄书",大三接触田野班,读福柯读后现代,慢慢发觉性是人身上一些不可抹去的痕迹,一个人在自己性史中的表现包括转变会极大的影响到这个对事物、对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前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说色戒里面为什么要进行那么多的性描写以至于这部非常好的片子变成三级片无法在大陆上映,里面有一个回答截取了电影中的一些画面,那些画面中王佳芝在性爱行为中眼神的变化,带着爱,带着杀机,这很能表达王佳芝对程先生的感情。在这样一种可以称作人与人最亲密的行为中,王佳芝在理性与感性的边缘挣扎,从这种挣扎中,折射出王佳芝这个角色内心的矛盾,比起日常行为中的一瞥或者一句话一个动作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换言之,在挪威的森林中渡边在不同时段多次性关系中不同的情感在对性行为的描写中一览无遗。而黄金时代中王二与陈清扬可以说是在性中去逃避那个时代,"我不是个破鞋,你觉得我是个破鞋,我没有辩解的余地,那我干脆就做破鞋好了"。从白鹿原上来看也是一样,特别是花大篇幅描写的小娥的性关系中。小娥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父亲"卖"给五十多岁的武举人做小妾,就在这里碰到了黑娃,小娥被武举人妻子的愚昧行为限制,甚至睡前在私处塞进红枣起床时掏出来给武举人吃这种十分恶心愚昧的行为都确实无疑,在这种对性的束缚中,刚好碰到了年轻力壮为人老实的黑娃,两人互相吸引便开始了偷情生活,被发现后回到白鹿村,被村中的人认为"搞破鞋",不让他们进宗祠,然而日子也算幸福,男耕女织日子也越变越好,直到黑娃闹农协被抓,小娥的生命又转向了另一个方向。在鹿子霖的诱使下,她为了救黑娃与鹿子霖偷情,后又在鹿子霖的诱使下勾引白孝文。在这之中小娥一直都对这些人抱有过幻想,甚至除了鹿子霖以外,另外两个男人确实也都为了能够过上好日子付出了自己的努力,在最后却落下被鹿三刺死的下场。 小娥在这本书中可以说是被时代牺牲掉的女人的象征,与白灵相比,两个人的人生截然不同。同样漂亮的两个女人,一个服从安排,愚昧、无知,最终被认为是婊子、妖怪;而另一个离经叛道,自由、独立,为了自己的理想去挣脱世俗,甚至拥有一份真挚的爱情。一个时代之所以可怕,在于在这个时代同样身体条件甚至努力的两个人因为阶级或者说层次的差异而导致了天差地别的命运,甚至到了一百年后今天,还会有人觉得错的是她自己,而不是那个吃人的时代。 书中有两个人从头到尾性格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一个是白孝文,一个是黑娃。两个人一起长大,从小黑娃就离经叛道,可以说是"坏孩子",也可以说是晚熟。黑娃对于身边那些束缚自己,把自己往规矩里套的行为非常反感,因此一而再再而三的破除这些规矩,甚至因为看不惯白嘉轩的腰那么直而成为土匪时让人打断了白嘉轩的腰。对于黑娃而言,他更喜欢的事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是一成不变,也不是那些教条。和小娥在一起之后,他也曾体现出一个男人的担当,而后加入农协也曾体现他敢作敢为的一面,然而在最后他不得已只能上山当土匪,在几乎所有人面前,黑娃都是一个很愚笨的人物,被叫做"瞎熊"。直到最后下上当了保安团营长,他慢慢开始读书学习变成了朱先生最好的学生,却落得起义后被枪毙的下场。对于我而言,黑娃性格的成熟来源于他对于世事的思考,他一直都是认真思考的一个人,这种思考是对对错的思考,而不是对时代局势的思考,在对的条件下做对的事,可以说黑娃才是这本书里面真正有思考的人物之一。 对于白孝文来说,他思考的一直都只是权利,是族长的权利,是保安团营长的权利,是滋水县县长的权利。因为从小学得的东西就告诉他,要如何做好一个族长,条理、礼仪、规矩是最重要的,从下他就在白嘉轩的注视下活着,从下他也就拿出了族长的架势面对所经历的一切。书中非常有趣的一部分就是他在面对小娥的诱惑下却"硬不起来",穿上裤子就可以,脱下裤子就不行。而在后面被白嘉轩发现受戒、分家之后,他又能够做了。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这大概就是枷锁吧,是他身上的枷锁,是封建社会给他的枷锁。这个枷锁告诉他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他被逐出家里之后这个枷锁也轰然卸掉,失去束缚的他失去了一切控制,甚至变卖家产吸大烟,最后落得乞讨甚至被野狗当做死尸咬的下场。在经历过自己被遗弃的阶段,在抢舍粥之后,他完全明白了要活下去,就要什么都做得出,因此他变成了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不再考虑名誉,而只是要名利。 书中最让我敬佩的是朱先生,这种敬佩不是来自于他的那些"神迹",而是来自于他真正恪守了自己的格言"学为好人",对于世事的洞察,不过是对于人心的洞察罢了,所谓那些神迹其实只不过是刻绘人心罢了。而他的能力,就是能够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做到无愧,这种无愧是对自己的,是对自身的恪守。大多数人的守身,不过是来自于规矩,来自于名节,而对于朱先生来说,最重要的是他的良心,反而行为却不是那么重要。期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那就是鹿兆海去对抗日本人,最后却死在了与共产党的战争中。朱先生心中的东西一下子哄塌了,他这一辈子没有判断错误事情,因为他洞察人心,只有这一件事,他不相信自己的学生的死亡竟是来自于同胞的自相残杀,当他发现这是事实的时候,他才发现,人原来可以这么愚蠢,可以这么唯利是图。从此之后,他心中不管民族大义,不管世间万事,只管自己学为好人,之后只有黑娃的回归让他稍微看到了希望,当然这种希望却还不能够支撑他活在这个世上。在死前的最后一幕,他召集家人,趴在妻子的大腿上,哭着喊了一声妈,这是他最后的坚持,也是他内心最深的温存。讽刺的是他两个儿子却只是个沽名钓誉之徒,虽然也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