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生理功能都是围绕着这一目标而存在的。大概传统文化追求的阴阳平衡对人体生命状态而言,其含义也是如此吧!坎农发现,血液具有高度的稳态性能。实验发现人长达几天不喝水或短时间内大量饮水,血液中水的比例都不会有明显改变。坎农判断这是组织间隙的调节作用,组织间隙就像个大水库,调节血液中水的比例,多了就溢出组织间隙,少了就从组织间隙吸收水分,正所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优先保持血液的稳定供应是生物进化的优先选择,因为血液负责将营养和能量物质供应给全身最重要的指挥中枢器官——大脑和心脏,一旦大脑和心脏缺少了血液的供给,人就有可能死亡。从这个意义上讲,血管就好比隋炀帝修挖的京杭大运河,即使两岸百姓民不聊生,运河中的船只照旧把粮米运到京城皇宫。 但我们知道,细胞是直接浸泡在组织液里的,而不是在血液中。血液与组织液之间隔着血管壁,它们之间的交流是在毛细血管最薄的地方。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也存在一定的沟通,水分子进入细胞要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也称为水孔,美国的阿格雷发现了细胞上的水通道蛋白而获得了2003年的诺贝尔奖。血液在血管里高速流动,将来自身体各个组织的液体混合起来,在肝脏过滤消毒后,进入右心房,再由右心室进入肺。在肺部,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并被呼出体外,取而代之的是氧气。含有新鲜氧气的血液再从左心房进入左心室,从这里被强有力地射入大动脉。 组织液是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是所有细胞与外界交换物质的最后公路。从食物中摄取的营养需要通过血液运输转移到间隙空间后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的代谢垃圾也要通过间隙空间的传输才能进入血液。生命体所有的细胞都在时时刻刻产生着代谢废物,这些废物进入细胞间隙空间后,就开始污染内环境,使细胞周围的微环境偏离稳态,如果这些污染物不及时清除,稳态不及时恢复,细胞就会在不长的时间内死去。代谢废物的清除比营养物质的供应更为重要。由于组织液的源头是从动脉来的新鲜血液,组织液在细胞间隙中的缓慢流动就像一阵清风,带来了新鲜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同时把代谢废物从细胞周围带走。组织液流动的距离越长,带走的废物就越多,这些体液最终将通过淋巴系统回到静脉中,并通过各种过滤处理后再重新使用。 气血也就是组织液和血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血液在血管中流动,组织液在经脉中流动。血脉是可见的管状结构,经脉却是无形的通道。经脉在人体内是如何分布的呢?《黄帝内经》给出了人体完整的经脉图谱,包括十二经脉、任督二脉、十五络脉等。经脉并不是人体表面分布的,现在习惯上所说的"经脉循行线"实际上是经脉的体表投影线,即经脉的两维空间位置,真正的经脉很可能在这一路线的体表之下。除了体表位置,经脉的深度如何呢?《灵枢?经脉》指出:"经脉十二者,伏行于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这就是经脉的深度。 病邪侵入人体有"在血脉乎,在分肉乎"的区别,血脉和分肉是古人认识到的两种人体基本解剖结构。人体血液循环是哈维在1628年发现的,现代人对血管的结构分布和功能已经有了很透彻的认识,但对血管以外的体液循环却认知有限。《内经》所说的分肉就是人体组织间隙,与分肉相近的概念还有腠理、分腠、溪谷等,都是指不同大小的组织间隙,在组织间隙中的物质称作组织间质,其中的液体叫做组织液,经络的实质就是人体组织液循环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