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又叫棘胸蛙,主要生存在海拔600-1500米的高的山溪岩石边,所以人们给他取名叫石蛙,在中国境内主要生存在福建的武夷山周边的山溪中,石蛙的叫声也非常有特点,也是益虫,主要以蝗虫、松毛虫等害虫为食,也是濒危动物,呼吁大家不要伤害这类益虫。 石蛙的身体特征 雄蛙体长123mm,雌蛙体长131mm左右头宽大于头长;吻端圆,突出下唇;吻棱不显;颊部略向外倾斜;鼻孔位吻眼之间,略近于眼;鼓膜隐约可见;犁骨齿强,自内鼻孔内侧向中线倾斜,齿列后端间距窄;舌卵圆形,后端缺刻深。雄蛙胸部有大小疣刺;前臂极粗壮;原拇指及内侧3指有黑色锥状刺;有单咽下内声囊,声囊孔长裂状;有雄性线,紫红色。 生活习性 石蛙主要生活在海拔600~1500m 近山溪的岩边。白昼多隐藏于石缝或石洞中,晚间蹲在岩石上或石块间,见电光后一般无逃逸现象。福建武夷山庙湾山溪较多,其环境适宜该石蛙生长,6月初观察各山溪内的成蛙,均较活跃,同时听到鸣声,此期该蛙数量甚多。 经济价值 石蛙因为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而且个大,是主要的食用蛙类之一。中医认为石蛙的肉味甘咸平,入肺胃肾经,有健脾消积、滋补强壮的功效,用它来治疗消化不良、食少虚弱等症状。 捕食对象 石蛙的食物范围很广,解剖观察47只石蛙,在胃和肠中发现的食物有57种。如: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