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文章基于此,首先就分析了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障碍,然后又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以期对大家有所助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意识;培养策略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又是学生提高知识文化素养的基础学科。并且随着新课改的发展,学校和教师也逐渐重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创新意识的培养也成为小学语文中一个重要的教学课程任务。但是,根据调查显示,小學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却不容乐观。接下来,本文则以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障碍为出发点,并展开相关内容的具体论述。 一、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障碍 教师在中国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教小学生如何加强记忆的过程中,并不重视记忆的方法和技巧,而是通过布置大量的试题来提升学生的做题能力和应试能力,从而有效应付考试,拿得高分。看似可行的方法,并没有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相反,提高的是学生的仿照能力。这样的做题战术,不仅浪费了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还束缚了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散发。 其次,很多语文教师在当今的课堂中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顾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课文的难易程度,直接给学生提出一些生硬、晦涩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这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毫无帮助的,反而会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恐惧心理,甚至是抵触。事实证明,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二、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眼到、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学习,读书从来都不只是单一的"动嘴"不动脑的行为。而小学生又容易被鲜艳的色彩以及动听的声音所吸引,这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兼具声色效果的多媒体设备或者是手工制作的工具进行教学。因为能够让小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才是引起他们好奇心、激发他们想象力的重要法宝。只有这样,阅读才能在他们心里埋下种子,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阅读的种子就能够生根发芽,最后茁壮成长,这对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例如:在学习《小青蛙》的时候,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老师可以展示出青蛙和其他动物的形状,经过对比,让小学生认识青蛙,并且区别于其他动物,以此拓展小学生的视野。还可以通过播放课文中"河水的汩汩声、青蛙的呱呱声等",让学生学会闭目聆听大自然,并想象大自然的美丽。然后再让大家根据平时的观察或者散发想象力,说说禾苗是什么样子,青蛙与禾苗又有什么关系。最后再给大家展示禾苗的"一生",让同学们了解禾苗的生长过程,同时解答同学们的相关疑问。通过这样动态的画面和鲜艳的色彩,可以达到生动直观的效果,更能够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进而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都大有裨益。 (二)创设关联性问题,培养学生的散发思维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多的运用联系式问题的教学法与学生互动,打破沉闷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和老师的高效教学。 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们谈一谈他们的印象中的秋天以及秋天的雨是什么样子,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先回忆自己记忆中的秋天;然后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再让学生联想一下作者笔下所写的秋天的雨;接着提问个别学生"我们秋天的雨和其它季节的雨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要写秋天的雨?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教师提问之后,要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来思考问题,让学生充分发散他们的思维和自主分析的能力来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新世界,感受其中的感情,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自己的联想与感悟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体验。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回答这些问题,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赞赏和表扬,这样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课堂互动,进而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效果。由此看来,这种联系性问题情景的创设与引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还能激发学生想要知道答案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的散发思维,进而为培养其创新意识做好铺垫。 (三)进行同类文本细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同类细读,顾名思义,根据"同类"二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种阅读模式绝非是一篇文章单独阅读,而是多篇有相互关联性的文章围绕着它们共有的主题所进行的自主阅读。它也是一种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教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分析的教学形态。在进行同类细读教学之前,老师需要先查找和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材料供学生进行阅读,并通过合理化的筛选将这些资料进行系统化的整理,最后确定出阅读主题,这往往是完成教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关键,更是实现学生自我教育、培养创新性思维的重要途径。 例如,小学语文教材中叶圣陶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荷花》等,它们就很好地体现出了文章的独特构思,也实现了作者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和谐统一。这时教师可以从作品的语言和文章的细节以及情感入手,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但是,两篇文章是远远满足不了当代小学生对知识的需求的。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在对叶圣陶文章特点讲解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叶圣陶的其他经典作品,如《书桌》、《寒假的一天》等,引领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既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不同文化特点以及文章深度的文本,还能够让学生更全面、更深层次的了解叶圣陶文学,体验多角度的叶圣陶作品的魅力,以此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三、结语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意识培养策略的有效运用,其不仅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了培养,还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师要注重文中方法给学生和课堂带来的直接影响,以促使语文教学的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靖亚丽.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考试周刊.2016(76):52. [2]高小胜.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6(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