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我们成为朋友 近期又会写一波"我是如何"系列,上一波是跟思维习惯相关,这一波是跟理财投资相关,慢慢更新,只要不用于商业转载,都支持大家打印留存。如果真的要转载,请务必在留言区留言,起码跟我要个授权,对不。 01:
我有两个无奈的发现: 第一个无奈是,无论我推荐多少书单,总有很多人跟我说没有好的理财书可以看。 第二个无奈是,有些书本身非常精彩,但总有人跟我吐槽说"书读完感觉没有什么用,不就是讲了几个故事"。 上周我又闭关读书了,小范围聊天的时候,有一个朋友很奇怪地指指我正在读的《巴菲特传》,然后说,"这书你都读了好多遍,怎么还在读。不就是讲了巴菲特的故事嘛,读了也不知道怎么去投资啊"。 这是扯淡的结论,在我心目中,理财投资类书籍排名第一的永远是这本《巴菲特传》,即便我读了无数遍,但这本书的宝藏依然没有挖完。 今天的"我是如何"系列就讲"读书",既然很多人都觉得一本投资书何必要读上千百遍,那么我分享下我是如何把一本书读"彻底"的。 02:
在我没有接触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时,我也是一个到处寻找"拥有快捷致富之路的投资秘籍"的家伙。这类书网络上一搜一大把,我感觉找秘籍容易,可是并没有什么用。这类书有很多逻辑问题,稍微变更下环境和条件,所谓的"妙招"就根本没法用。 很偶尔的机会,我接触到了"价值投资"这个理念,从研究企业的基本面入手,以低估的价格买入公司股票,等待估值和企业发展的双重上涨。 投资这事情,真的讲缘分,过去看了很多研究趋势的书,总感觉格格不入,但是"价值投资"这个理念就是觉得投缘靠谱。 从"价值投资"理念切入,我开始读《巴菲特传》。可惜的是,第一次读的时候,自己的态度没有摆正,我的期望值是希望通过读这本老巴的传记,可以挖到"价值投资"的秘诀,然后立刻去进行投资,成为百万富翁。 整本书读完,印象最深的却是"抠门的巴菲特赚了很多钱也不愿意买豪车买别墅,儿子霍华德出生后也舍不得买婴儿床,反而跟别人借了一张小床"。当时我还在这段描述的旁边写道:好主意,以后我也要借鉴。 从第一遍的读后感记录来看,当时我认为这是一本无法借鉴的书,巴菲特的家庭条件、生存环境,以及他个人的际遇,比如可以去哈佛或者哥伦比亚商学院读书,这些条件都是我自己无法复制的。 总之我会找很多的理由来证明这本书就是名人传记嘛,没太多的用途。 然而,我实在是太过自以为是,不是"书没用",而是我的认知水平压根没有上升到能读懂这本书的程度。 Too young, too simple, sometimes naive! 03:
我读巴菲特传记的时候,正好是雪球网站"价值理念"探讨得最热闹的阶段,每天都有很多人解读巴菲特的投资案例,往往一个案例会引导出很多投资细节。那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读巴菲特传记是多么的粗糙。 重回《巴菲特传》这本书,我不在以猎奇的心态读故事,找吐槽点,而是踏踏实实做了好几件事: 1、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把巴菲特的人生轨迹画出来,网络上有现成的文章,但效果明显不如自己整理来的好。 2、把巴菲特历年的投资案例都标注出来,从1954年罗克伍德的巧克力生产公司的套利案例、蓝鹰图案邮票事件开始,一路整理到所罗门事件。依照书的内容整理案例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没想到之后还有更浩大的工程。 3、做案例拼图。在书中,巴菲特投资的每一个案例所涉及到的内容都点到为止,我只能在能力范围内,去网络上查找相关的信息,一点点把拼图做完整。庆幸的是,国内研究巴菲特投资案例的帖子非常多,我搜罗后整理在电脑中,补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通过这个浩大的工程,我开始意识到经营一家好企业是多么伟大的事情,也由此机缘,我接触到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书,开始阅读跟企业经营相关系的内容。 一本好书会牵引出另一批好书,它们是串连在一起的,所以在读书这件事情上,我很少求别人开书单,因为我知道当读透一本书的时候,自然会知道下一本看什么。 4、寻迹找其他经典书。整理出巴菲特书中提及到其他投资大师的名字,毕竟能够被巴菲特称道的人,一定是了不起的人。随后多德、格雷厄姆、查理芒格、彼得林奇等一大批投资人的名字成为了我搜索书单的关键词。 5、读历年BRK年报。整理案例是第一件工程浩大的事情,整理巴菲特执掌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下称BRK)的年报,更是一件浩大的工程。早期的雪球网站有太多甘于奉献的大V,他们把BRK历年年报翻译成中文,分享出来。我就跟"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一样,把历年年报都一一打印留存好。 当然,在现在这个信息四通八达的时代,BRK或者巴菲特的任何收购投资动向,网上解读的消息就一大堆,但可惜的是,信息一多,人人都解读,需要耗费巨大的时间去过滤"博眼球的涨粉文",找到好文章反而变得艰难了起来。 6、读不懂的部分也要找答案强读。读BRK的年报,看巴菲特的投资案例,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某种程度上等于我自己在玩"关于巴菲特投资的历史探秘"拼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事情上进展极其慢,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就不知道什么意思。 那时候就把"看不懂的"、"看的一知半解"的内容都划出来,尤其是涉及到"投资术语"的部分单独拎出来,利用网络工具查,把相关探讨的帖子都集中读。 涉及到企业基本面分析的各种术语,找百度名词解释肯定是行不通的,比如不同行业的估值标准是不同的,市盈率高低在不同的前提中又会代表不同的意思,这些知识是靠实战的经验来积累的,字面上的答案算不上什么答案。 7、学理念是要用的,如果只是单纯地读案例和年报,那也只是在熟悉历史罢了,我需要真金白银去股市走一趟,这个尝试还不能借助别人的力量,否则自己永远也无法参透理论本身。 我一直记得"买股票就是买一家公司"这句话,因此,即便我是一个新手,也要强迫自己去整理投资公司的信息,去关注企业的动向,去读它们的财报,读不懂没关系,去网络上找别人的解读版本,实在太难理解也没有关系,放放,读其他方面。过了几个月再回头看,有时候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这几年,我拿着血汗钱到股市试深浅,看到账户资金的大幅缩水或者大幅上涨,真正让我体会到投资的艰难,以及股市的残酷。几年的试验已经让我心惊胆战,那老巴做了一辈子,是何等的了不起。 07:
一本书,我读了5年,记不得多少遍了,由这本书衍生出来的一系列事情,一直到现在都在努力做着。 时至今日,我都认为《巴菲特传》这本书还没有读透,甚至一半的宝藏都没有挖出来,那些由这本书引发的年报阅读、案例分析,以及其他大师的投资著作,也依然是我反复阅读的素材。对这些素材的阅读模式,本质上跟读《巴菲特传》一脉相承。 以上就是我的读书之道。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其实读书也好,投资也罢,跟我们追推理日剧是一样的,跟着剧情一层一层把案子剥开,才能看到真相。 最后奉上经典日剧《相棒》S14E17的一句台词: 越是学习,就越发现自己是多么地无知,越是发现自己的无知,就越渴望学习,这就是思考的目的。 PS:不希望有伸手党跟我要BRK的年报或者是其他投资大师的书单,这事情如果自己都查不到,我觉得投资这事情也就歇歇算了。 此外,有朋友跟我抱怨看财报好难,研究企业基本面好难,问我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对不起,没有走捷径,阅读财报是投资非常重要的基本功,跳过这个环节,还想做好投资,基本上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学习不要指望别人喂食啊。 PSS:安利一部HBO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里面一段老巴的话非常触动我:如果你用一生来画不想看的画作,那真是太疯狂了。我用我的事业,在这无限的画布上创作我自己的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