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师资格、教师编制、特岗教师统考政策的全面推行,我国教师从业门槛逐渐提高。在此背景下,招教培训行业近年来可谓异军突起,此前,公考培训市场中天价包过培训班风靡一时,市场乱象曾多次被媒体披露。舆论监督下,如今打着"包过"噱头的"天价班"在公考、培训市场已经鲜有一见,取而代之的是"不过退费"的高额协议班,尤其在处于公众关注"死角"的招教培训市场备受推崇。(8月31日工人日报) 与天价"包过"的公考培训、考研培训市场一样,招教培训机构的"不过退费"之举,尽管花样翻新,套路却如出一辙。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收费畸高,天价培训,"包过"玩不通,就变身为"不过退费",这样一句直截了当的承诺似乎更能打动人心。犹如那句广为流传的卖药广告,"药到病除,无效退款"。江湖郎中游走四方,往往靠的就是"无效退款"这句极具诱惑力的广告语来吸引患者购买,赚取一点辛苦钱。至于药到是否病除,可能根本不是他所关心的。 招教培训机构"不过退费"的培训,玩的也不过是"无效退款"的把戏。按理说,现代文明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和人之间最应讲究契约精神,遵守公平、公正、合理、有序的文明规则。然而,"不过退费"在现实层面的扭曲发展却使道德被践踏,协议精神被推翻,公平公正的秩序被破坏。 对每一个想要从事教师行业的人来说,在面对招教培训机构"不过退费"的动人承诺时,应当深思:招教培训机构,它凭什么"包过"?又凭什么"不过退费"?必须要掂量掂量"包过"能有几分把握?思量思量"不过退费"的后果。如果仅仅是冲着"不过退费"的广告说服了自己,促使自己报名参加培训,这与志在投身教育事业的理想相比,根本不在一个节奏上。而且,过度迷信招教培训机构的"不过退费",想靠"不过退费"的承诺来博取考试通过,这样成功的几率到底有多大? 知识是要靠时间去积累。当然,一个人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往往也要接受必要的培训。但若指望花大钱、"不过退费"这样的突击培训,短时间内使自己有一个大的提高,顺利通过考试,就有点儿自欺欺人了。 从外部因素来看,规范招教培训市场很有必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利益,相关职能部门有必要发挥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对于"不过退费"这样的把戏,法律监管不能缺位。如果法律保护不了消费者(考生)的权益,或者说这样的"不过退费"协议本身不受法律的监管,所有冲着"不过退费"的消费者真的该警醒了。 另一方面,"不过退费"的过度宣传乃至欺骗性更应引起人们的注意,更应当成为一种普遍的常识。人们应当明白: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使自己一口吃成个胖子的"神丹妙药",根本没有谁有能力、有资格为任何人承诺"包过"。而且,一旦考试没通过,想象中的退费并非那样简单:繁杂的程序、苛刻的条件,都可能使退费之路"道阻且长"。甚至是不去退费便罢,天真地去退费,有可能会陷入对方给你设好的另一个局,直至退费愿望落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