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你的坏情绪都是肠子的锅肠道专栏


  莫名其妙的易燃易爆炸?
  不明所以的很Down?
  鬼使神差的兴奋喜悦?
  忽如其来的压力感?
  情绪和认知,是我们人类作为高级物种与其他物种的重要区别之一。
  而这种情绪,不仅仅来自大脑,同时还来自肠道。
  关于肠道对情绪的影响,最早起源于日本九州大学的一项实验。研究人员发现,无菌小鼠的 应激激素,是正常小鼠的 2 倍,而他们唯一的差异,就在于它们的肠道菌群。
  01:
  ///   情绪的起与落   情绪体现在面部表情上,是微笑、皱眉、流泪。我们体内许多 化学物质,比如多巴胺、5-羟色胺、内啡肽等,都与情绪息息相关。   关于喜悦,大多数人都一定听说过多巴胺。多巴胺被不断证明与快乐、兴奋、情欲,甚至上瘾有关。   除了多巴胺,还有很多化学物质,与愉悦的情绪相关,比如 5-羟色胺、内啡肽 这两种物质。   而低落的情绪,大多数与某些维生素如维生素B族的缺乏、或是一些相关激素如梅拉多宁(褪黑激素)的产生。   这些影响情绪的化学物质,在我们身体中的代谢与对大脑的反馈,都和 肠道菌群 有脱不开的干系。   02:
  ///   "快乐物质"与肠道菌群   多巴胺和 5-羟色胺,都是会让人感受到愉悦的物质。但是它们怎么和肠道菌群相关呢?   多巴胺是一种典型的神经递质。当多巴胺在肠道中被多巴胺受体捕获后,会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包括增强胃肠道蠕动力、改变肠道菌群。   目前能够显示这种直接关联性的试验或论文非常少,机制尚不明确,有零星少数文献提到,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一定程度 促进多巴胺的分泌,同时造成肠道菌群的变化。   至于 5-羟色胺,则是色氨酸消化分解的产物之一,它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可就密切多了。   我们身体里,90% 的 5-羟色胺,都是在肠道中产生的。   加州理工学院的学者研究发现,肠道中微生物对于 5-羟色胺的合成,具有深远的影响。肠道内"无菌"的小鼠,血液中的 5-羟色胺的含量,比正常小鼠 少 60%。   没有肠道菌群,让我们快乐、放松的 5-羟色胺 也会减少。   通过肠道菌群的对比,他们还找到了关键的影响因素——近 20 种产孢类细菌(如纳豆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等),促进了 5-羟色胺的生成。   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菌群,移植到肠道"无菌"的小鼠体内,小鼠血液中 5-羟色胺含量显著上升。   而且,研究人员还发现,这些细菌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会增加体内维生素 E 的含量。而缺乏维生素 E,也是抑郁或焦虑的成因之一。   虽然没有探清其中的具体机制,但现有研究已经足以证明,你的肠道菌群,参与着你感受快乐的过程。   03:
  ///   负面情绪与肠道菌群   人的情绪很复杂,有快乐,自然也有悲伤。有正面情绪,也有负面情绪。   负面情绪的成因很多,但很少人意识到,缺乏维生素 也与负面情绪息息相关。   目前有很多研究表明,你会感到焦虑和抑郁,很可能与 维生素 B 族 或 维生素 E 等维生素的缺乏有关。   我们肠道中的菌群,如:乳酸菌、双歧杆菌、拟杆菌,都能产生维生素 B。另外人体内的产孢类细菌,也促进了维生素 E 的产生。   这些肠道菌群的存在,防止我们感到焦虑和抑郁。   《PNAS》发表的一篇文章显示,当研究人员给正常小鼠的肠道中添加 乳杆菌,小鼠的压力反应和焦虑状况跟着降低。   反过来,我们的压力水平,也影响着肠道菌群构成。   更有趣的是,这种压力感不仅会影响我们自身的肠道菌群,甚至可能影响 胎内宝宝 的肠道菌群。   发表于《精神神经内分泌学》杂志的一篇文献证实,母亲产前的压力水平,会影响着宝宝出生后的肠道菌群。   如果妈妈在产前压力过大,或皮质醇水平高,那么孩子肠道菌群中的致病菌变形菌门细菌较多,有益菌乳酸菌和双歧杆菌的含量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孩子未来出现 过敏反应 或 消化道疾病 的可能性也更高。   04:
  ///   抑郁症、自闭症与肠道菌群   谈完了多数人每天都会面临的情绪,现在,我们将焦点转向其他疾病 —— 抑郁症与自闭症。   抑郁症的成因错综复杂,人们也一直在找寻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   今年 2 月份,发表在《Nature Microbiology》的一项涉及超过千人的研究,揭秘了 肠道菌群 与 抑郁 发生率之间的关联。   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中,粪球菌属(Coprococcus)和小杆菌属(Dialister)两组细菌,与合成多巴胺分解产物的潜在能力有正相关关系。   未来,添加益生菌,也许会成为抑郁症的治疗措施之一。   随着诸多相关研究的开展和成果的发表,肠道菌群与自闭症的关系也在一步步揭开。   意大利国家微生物研究所,对自闭症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进行了比对,结果发现,自闭症患者肠道中念珠菌属的相对丰度,是普通人群的 2 倍多。   有部分动物实验表明,经过益生菌(如植物乳杆菌)干预后,自闭症的症状得到了有效改善。   05:
  ///   脑-肠轴   说了这么多肠道菌群与情绪的关系,甚至对认知的影响,就不得不提到"脑-肠轴"。   大脑和肠道,这两个相距甚远的器官,是如何互相影响的呢?   首先,肠道内的分泌细胞,会与迷走神经元共同形成突触,将肠道与脑干相连,就像我们小时候都玩过的传声筒,突触就是中间的那根线,让两边可以互相交流;   其次,肠道内代谢出谷氨酸、5-羟色胺这一类的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就像是电报中的信息,通过这种信息的传递,加上大脑的信息加工和解码,就能理解肠道所要表达的信息。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大脑告诉你"我饿了,我想吃XXXX",你以为你的想法来自大脑,殊不知其实是 肠道传递给大脑 的信息。   06:
  ///   写在最后   肠道菌群对大脑的影响,是近年来的新兴课题之一。   从 脑-肠轴 到 菌-脑-肠轴 的提出,人们在不断解密大脑与肠道关系的同时,也积极地探索如何利用菌种(益生菌、粪菌移植),来调节大脑和肠道。   客观来说,肠道菌群未必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 end -   1.Reigstad C S, Salmonson C E, Rainey III J F, et al. Gut microbes promote colonic serotonin production through an effect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s on enterochromaffin cells[J]. The FASEB Journal, 2014, 29(4): 1395-1403.   2.Alcock J, Maley C C, Aktipis C A. Is eating behavior manipulated by the gastrointestinal microbiota? Evolutionary pressures and potential mechanisms[J]. Bioessays, 2014, 36(10): 940-949.   3.Zijlmans M A C, Korpela K, Riksen-Walraven J M, et al. Maternal prenatal stress is associated with the infant intestinal microbiota[J].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2015, 53: 233-245.   4.Valles-Colomer M, Falony G, Darzi Y, et al. The neuroactive potential of the human gut microbiota in quality of life and depression[J]. Nature microbiology, 2019: 1.   5.Chen K, Luan X, Liu Q, et al. Drosophila Histone Demethylase KDM5 Regulates Social Behavior through Immune Control and Gut Microbiota Maintenance[J]. Cell host & microbe, 2019.   6.Carlson A L, Xia K, Azcarate-Peril M A, et al. Infant gut microbiome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development[J].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18, 83(2): 148-159.   7.Zhan G, Yang N, Li S, et al. Abnormal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contributes to cognitive dysfunction in SAMP8 mice[J]. Aging (Albany NY), 2018, 10(6): 1257.   8.Yano J M, Yu K, Donaldson G P, et al. Indigenous bacteria from the gut microbiota regulate host serotonin biosynthesis[J]. Cell, 2015, 161(2): 264-276.   9.Axelsson P B, Clausen T D, Petersen A H, et al. Relation Between Infant Microbiota and Autism?: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Cohort Sibling Design Study[J]. Epidemiology, 2019, 30(1): 52-60.   10. Strati F , Cavalieri D , Albanese D , et al. New evidences on the altered gut microbiota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J]. Microbiome, 2017, 5(1):24.
网站目录投稿:夜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