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柳宗元小石城山记原文翻译及鉴赏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 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之形, 其旁出堡坞③, 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④,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⑤,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故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 "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⑥。"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①小石城山: 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境,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②西山: 在今湖南省零陵县西南潇水边。径: 一直。黄茅岭: 在今湖南零陵县城西面。垠(yin): 边。③睥睨(bini):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梁欐(li): 屋梁。堡坞: 土筑的小城堡。④箭: 一种竹名,可作箭杆。泛指竹子。疏数: 疏、密。偃仰: 俯仰,高低。⑤中州: 中原地区,指黄河中下游文化发达地区。夷狄: 古时候称东方少数民族为 "夷",称北方少数民族为 "狄"。这里泛指边远地区。⑥其气之灵: 指天地的灵秀之气。古人认为它赋于人,就会造就伟大杰出的人物。楚之南: 战国时楚国的南部即今之湖南一带。
  【译文】 从西山路口一直向北走,翻越黄茅岭下山,有两条路: 一条向西去,沿路搜寻风景,没有发现什么景色; 另一条偏北向东去,不到四十丈远,山路中断了,被河水分开了,有一堆积石形成的小山横挡在边上。上面的石头像城墙上的矮墙和屋梁的形状,它的旁边又突出了一座像土筑的小城堡,那里有一个像门一样的石洞。朝里看很黑,投一块石头进去,咚咚地发出水响声,那水响声激扬清脆,许久才停止。绕着它可以登上山,在顶上可以眺望很远,上面没有土壤然而却生长出美好的树木和竹子,显得格外的奇特和坚实,它们长得有疏有密,高低适中,就像是有智慧的人安排布置在那里似的。
  唉! 我怀疑创造万物的神灵是有还是没有,已经很久了。到了这里,我更加相信确实是有的。可是又奇怪,它不在中原地区安置这种美景,却要安排在边远地区,它经历了千百年也没有一次呈献美好姿态的机会,这实在是花费了劳动却没有用处。神灵或许是不应该这样做的,那么神灵果真是没有的吧? 有人说: "这样做是用它来安慰那些贤才却被辱没在这里的人的。" 也有人说: "这里天地的灵秀之气不造就伟大的人物,却偏偏创造出这种美好的景物,所以楚国的南部很少有贤人,却有很多奇异的石头。" 对这两种说法,我不相信。
  【鉴赏】 文章以简练、准确的笔墨记叙了小石城山优美奇特的景致,并且感叹这样奇妙的山水却不在繁荣兴盛的中原地区,偏偏被弃置在偏远的蛮荒之地,由此引出作者对造物主有无的一番感想,表现出对天命的怀疑。
  文章抓住景物特征,生动逼真地描绘。并借景抒情,含蓄地表现了自己怀才不遇,贬职永州的愤懑心情,以吐胸中之气。
  字数:1249
  知识来源: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384-385页.
网站目录投稿:忆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