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在三字经经典诵读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我国国学经典《三字经》包含了天文、历史、文化、伦理、生活等多方面内容,既是文化课本,更是道德教育读本。学校引导学生诵读《三字经》,对弘扬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将产生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诚然,在今天看来,《三字经》有一定的历史和时代局限性,其内容不一定完全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但其中蕴含着的丰富的德育思想,仍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和一定的教育价值。教师应当在学校教育中,引导学生从《三字经》经典诵读中获得民族精神和价值观的有效传承。
  一、协同开展经典诵读和德育系列活动
  作为有着多年实践经验的教育工作者,笔者发现,学校只有开展贴近学生,寓教于乐的经典诵读活动,才能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和德育途径的有机结合。例如,爱国主义教育对小学生而言是一个宽泛而又模糊的概念。教师要从爱父母、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等方面设计和组织德育活动,这样不仅能使近期教育教学工作有所收获,而且也为深层次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教育典范,如《三字经》经典体现了前人的思想精髓,其中提到的"首孝悌,次见闻"正与当今社会提出的"德育为先"不谋而合,它启示我们要认真研究孩子们的思想品德状态,既要发扬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又要根据时代特点做到活学活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德育为先"。
  为了将《三字经》中传递的传统文化精髓根植于学生心里,学校可开设"《三字经》讲坛"课外教学活动,如在每周的晨会上由教师和学校电视台的学生共同主持,通过讲授故事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意思,通过范读、领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诵读方式加深学生的记忆。学校还应配合经典诵读开展一系列德育活动,例如在每年的11月份,学校可利用西方感恩节为基点,开展全校性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验感恩、践行感恩,让学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看世界,乘着感恩的翅膀去翱翔。教师让学生们讲一讲父母亲关心自己的亲情故事,说一说教师耐心细致教学的感人故事,议一议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友情故事,或是写一写感恩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回忆和交流使学生找到了感恩之心,他们也逐渐明白了原来平淡的生活中是处处充满了爱的温暖。经典诵读和德育系列活动的协同开展,把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审美、教育与文化综合体现出来,让学生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端正了学习和做人的态度,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在经典诵读中实现学生知识能力与人格品质的提升
  《三字经》把古代学子应该掌握的知识做了具体明确的规划,为学子们在浩瀚的学海中整理出了一条明晰的学习线索:"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经既明,方读子→经子通,读诸史。"从《三字经》提倡循序渐进的教育观中得到启发,教师可推荐具体阅读书目,采取统一调配和个性化活动相结合的阅读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经典,如每周一诵、午间共读、集体诵读等。学生阅读品质的形成,至少要经过三重境界的历练:一是"仰望天空"。即把经典读物看成一片展示世界的天空,而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像是蒲公英的种子,他们阅读经典童话,在丰富的想象中仰望天空,对未来产生美好的憧憬。二是"飞翔蓝天"。小学中年级学生已经有勇气在教师的注视下接触世界,用全身心去触摸和感受语言文字、作者的内心世界、文中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进而对词汇的把握、内容的概括、主题的提炼,形成自己的一套阅读方法。三是"扎根泥土"。小学高年级同学应以百倍的勇气沉潜下来,扎根泥土,与文字交融,与作者交流,与主人公对话,而扎根泥土是为了更好地绽放,表达自己的内心感悟。教师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进取心,具备敢于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的勇气,提升了人格魅力与文化品味。这样的阅读策略和价值追求就在于教师的眼里有儿童,他们用儿童的视角看待经典诵读,关心儿童的学习需要,促进儿童知识能力的形成和人格品质的提升。
  如在学习"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这部分文字时,教师布置学生先搜集资料,在课堂上讲一讲伏羲、神农和黄帝的故事,训练了学生的概括、复述能力。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探讨:"人们为什么要神化、传扬这些故事呢?"学生相互交流,很快就得出了结论:"他们都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教师总结道:"人们创作并传诵这些故事就是因为心里有种独特的文化情结,这种情结也是一份期待,一份情怀,一份寄托。同学们如果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么,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没有白费了。"这样的教学训练了学生的听、说、读、写、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了解历史和文化知识,实现了与文本对话,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树立起坚定的信念,做一个有道德情操的人。教学实现了感染人、培养人、完善人的教育目的。
  三、重视发挥经典中的榜样力量
  经典诵读活动要结合儿童发展和认知心理的特点,重视激励法、榜样法、情境法在启蒙教育中的运用。其中榜样能够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起人们学习和效仿,而学生有了生动具体的形象作榜样,就会把抽象的规则转化为具体的行动。如《三字经》中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等句子,在讲述人生道理的同时采用了积极鼓励、树立榜样的方式,以典型人物、历史故事作为重要内容,通过事理并举,把说故事、讲道理和学语文知识相结合,启发、教育儿童学习榜样的为人处世原则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经典诵读交流活动,让学生了解经典人物的动人故事,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学习榜样人物的优秀品质。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活动可采取分级的方式进行,如1~3年级学生会讲一个人物故事,并在班级内组织讲故事比赛;4~6年级学生写读后感,并开展读后感比赛和朗诵颁奖词比赛等。这样的交流活动重视利用古代圣贤、才学之士作为榜样,勉励学生奋发向上,起到了正面教育的作用。
  四、强调教育实践的重要性
  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实践活动,训练其优良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三字经》中提到"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强调儿童应从学习基本礼节做起,在日常生活和具体行事上懂得爱亲、敬长、亲友之道,并能够身体力行、学以致用。在经典诵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建议学生们利用周末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一次地,刷一次碗,叠一次被子,帮爸妈洗一次头,洗一次脚,或是跟爸妈照一次亲密合影等。由此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辛劳,学会关心、理解父母,培养家庭责任感。另外还可以在学雷锋日开展公益活动,清洁校园,帮助学校幼儿班的孩子照顾起居生活,和孩子们开展联欢活动或是以"三八妇女节"为活动契机,开展"感谢你,亲爱的妈妈"感恩行动:各中队开展"我为妈妈做件事""和妈妈聊聊过去的故事""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等活动。在每年的植树节期间,每个同学看一本关于植物的书,了解校园内的树木并积极协助园林工人进行养护工作。在这些活动中,教师们结合《三字经》中的句子,注重对语文知识的渗透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榜样示范、调查采访、深入生活等方法,通过实际行动帮助有困难的人,或是向同学、亲友献上一份关爱,用真善美的言行去感动他人。
  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当前多元文化社会冲击和影响着学生的精神世界,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要在教学中开展《三字经》经典诵读活动,将其创设成为学校教育的特色教学行为,为营造特色文化校园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坚持参与经典诵读中增强语言文化功底,积淀文化底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
  相关文章: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
  三字经全文带拼音带解释视频
网站目录投稿:曼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