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疆陷入非创新窘境


  近期,在全国多地机场,接连发生无人机干扰民航正常运行的情况。5月16日,中国民航局召开发布会宣布,将于6月1日起对重量250克以上的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对于已经拥有无人机的单位和个人,需在8月31日前完成实名登记。随后,就开始有部分媒体报道称,大疆创新(简称大疆)将退出中国市场。
  尽管大疆官方否认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但从近期大疆所处的无人机产业在中国市场所发生的遭遇和相关媒体报道的导向看,大疆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并非空穴来风,而如果未来大疆真的退出中国市场,将是中国创新者或者说创新陷入窘境的一种悲哀。原因何在?
  占领绝对主导地位
  曾几何时,创新成为了中国企业的口头禅,直到目前以各种所谓的"黑科技"示人。但实际情况是,我们在产业中更多见的要么是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和带来价值(包括企业自身)的盲目创新;要么是彻头彻尾跟随式的伪创新,在市场竞争中毫无体现;要么是创新不能付诸于市场(非创新的制造、供应链管理、营销等因素)的实现,最终成为营销的噱头;要么是对产业的发展和市场需求没有前瞻性的洞察,导致创新缺乏持续性和发展空间。这也是为何我们所有企业都在讲自己是产业创新的代表,但却鲜有企业能够充当自己所处行业领头羊的重要原因。那么具体到大疆和其所在的无人机产业又如何呢?
  首先看无人机产业的市场前景。据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的报告显示,去年全球无人机销售总量预计达到220万架,同比增长60%;营收则同比增长36%,达到45亿美元。而今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近300万架,销售额超过60亿美元。这意味着无人机销量将较2016年增长39%,销售额增长34%。而美国消费者科技协会(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给出了一份完全不同的数据。这家协会认为,单是在美国市场,消费者去年就购买了240万架无人机,数量较2015年的110万架增长一倍以上。虽说统计方法的不同导致无人机销量和营收存有差异,但整个无人机产业依然是高速增长和向好的朝阳产业是业内的共识,这决定了中国企业在无人机产业的创新,将以不断增量的市场为前提,其市场价值和可持续性(创新的空间)将得到充分的释放和保证。也就是说无人机理应是中国企业现在和未来创新发力的产业,且极有可能成为这个新产业的引领者。
  其次看当下无人机市场的竞争格局。以无人机销量最大的北美市场为例,据无人机产业市场调研公司Skylogic Research统计显示,在主要用于拍摄的售价在500?1000美元的无人机市场,大疆去年占据了北美市场销售总量的36%。为了证明大疆的统治性优势,在该市场中排名第二的3D Robotics曾拥有19%的份额。但这家公司在去年已完全终止制造无人机,把精力转向软件开发。而售价在1000?2000美元的无人机市场,大疆占据了66%的份额;售价在2000?4000美元的市场,大疆占据了67%的份额。在整个北美无人机市场,大疆占据了50%的份额。需要说明的是,大疆目前未统治的是售价低于500美元的无人机市场,因为该市场中的绝大多数产品均为玩具,从功能和体验的角度,难言是真正的无人机。
  值得一提的是,大疆上述在无人机市场的绝对主导地位已经使得其硬件成为了一个平台,任何一家主要无人机软件提供商都会寻求将他们的产品与大疆移动应用、软件开发包(SDK)相整合。
  打造无人机生态
  对此,有外媒分析认为,大疆正在打造和成为无人机产业的"苹果"。我们认为外媒的分析并非没有道理。想当初苹果也是靠着iPhone的热销吸引了诸多的开发者,最终在智能手机产业打造了自己的iOS生态。而与苹果的硬件驱动相比,谷歌则是通过软件(Android系统)起步打造出了智能手机产业的Android生态。当然在此并非肯定未来大疆一定会在无人机产业中打造出类似于苹果或者谷歌的智能移动产业(例如智能手机)自己的生态,但与国内打着创新旗号的企业在相关产业中的发展看,鲜有企业可以做到和大疆一样,如此接近打造某个朝阳产业生态模式的领先位置和实力,这对于中国企业才是难能可贵和千载难逢的。
  尽管如此,有关大疆的报道和认知在国内外却是冰火两重天。在国内,大疆的报道多数伴随着"炸机"、"黑飞","无门槛",直至最近的其退出中国市场的传闻。相比之下,国外媒体几乎都以行业创新和引领的角度來分析和评判大疆。
  例如美国知名科技媒体The Verge撰文称:这家来自中国深圳的公司已经成了无人机的标志性符号,它快速的迭代和良心的定价让对手们望尘莫及,如今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唯一对手恐怕就是自己了;Re/Code报道称:新兴的无人机市场正在快速成长。一家公司已成为许多无人机产业类别的龙头,且几无可以匹敌的竞争对手,这家公司就是来自中国的大疆。而大疆能够统治消费无人机市场,主要是因为该公司能够向市场快速推出全新、先进的产品,例如大疆拥有一支1500人的研发团队,没有其它公司能够与其匹敌。
  外媒观点总结:大疆已经成为全球无人机行业的领头羊,其创新能力不仅体现在产品层面,还出现在了制造、零售以及客户体验中。在这一层面,GoPro、3D Robotics等美国公司已经处于落后位置。此前,中国被外界嘲笑只会生产山寨产品,不会创新。现在,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优异表现正在改变这种印象。而且,大疆可能只是中国公司冲击硅谷创新能力的开始。而在将全球高科技制造和工程岗位外包给深圳长达十几年后,对于大疆代表的中国公司的创新能力,美国人还能假装感到惊讶吗?
  冲击硅谷创新力
  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如果按照中国的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市场和用户是检验产品唯一最具说服力的标准,那么上述的市场事实已经做出了最好的证明。而大疆的创新性还通过击败行业内诸多对手得以体现,这其中既有先于自己进入无人机产业的"老炮",例如法国的无人机制造商Parrot,也有代表硅谷创新力的初创企业,例如大名鼎鼎的3D Robotics、GoPro、Lily公司等。而这些企业当初都是信誓旦旦要将大疆拉下马,甚至置于死地的对手。
  总结这些对手的失利,例如GoPro去年发布的挑战大疆的Karma无人机数周之后便宣布产品召回,原因是飞行中会出现电池故障导致断电炸机(电池锁扣设计失误),且不具备智能避障和自动跟随功能,与同为折叠无人机的大疆Mavic Pro相比更大等;而3D Robotics的Solo无人机则因为GPS系统出现连接问题和无人机摄像头稳定装置万向节的制造达不到要求而在与大疆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并最终退出了无人机硬件业务;至于Lily,则因为产品本身的硬伤(例如最大的亮点"抛飞"稳定性不能保证;采用的仍是GPS跟随,即便飞行器跟住了也不能保证操控者始终处于镜头内;没有云台摄像头的拍摄质量和图像稳定性缺乏等)难以克服而最终宣布破产。
  这些失利背后几乎都和产品本身的技术创新相关,加之大疆拥有自己的制造工厂可以让其快速完成从产品构思到产品上市的流程和完全掌控供应链管理带来的成本优势,可以说无人机产业的门槛(不仅局限于创新)不仅不是国内媒体所言的很低,而且是相当高。
  不幸的是,就是这样一家在上述中国企业创新泛滥之时,具备真正创新,且已经在新产业通过创新竞争中占据优势,未来可能率先打造一个由中国企业主导的全球新产业生态的企业,在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却常常与负面相随,甚至到了传闻其被迫退出中国市场的地步。但这些所谓的负面几乎都与产业本身的创新无关(典型的非创新窘境),而是客观的市场环境(例如法律法规的缺失、部分企业为了小我利益的不择手段等)。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果一家中国创新企业自己的市场环境都不能允许其生存和发展及予以保护,那么不仅对于中国的市场和用户(不能使用到自己企业最具创新的产品),对于真正具备创新实力的企业代表的中国创新(迫不得已去国外发展)都是一种悲哀。
网站目录投稿:以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