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EQ30】不公平的家庭分工 2015/08/27 9:17:01 编辑:心灵花园 心理诊疗室里,我面前坐是对中年夫妇。 倾诉者:李先生36岁,国企中层管理人员;李太太33岁,公务员 李太太:一切都变味了,我还能忍多久啊? 我们结婚已经八年了,我越来越难以忍受他了。婚前觉得他挺阳刚的,做事果断利落,有主见,跟着他让我觉得非常有安全感,因为我是那种凡事拿不定主意的人,有了他,我什么都不用考虑,安心做个小女人就是了。可是婚后,一切都变味了。阳刚原来是大男子主义,有主见其实是固执己见。 我的工作很忙,每天早上要送孩子上学,下班后还要‘买汰烧’,晚上还要辅导孩子做作业,一天下来腰酸背疼,常常会累得站不起来。我多期盼他能主动说句‘老婆你辛苦了’。可是他从来不说 (李太太声音开始哽咽,委屈是不言而喻)。他就知道拿着报纸往沙发上一坐,或者看他的体育新闻。孩子在一边折腾捣乱,他连眼都不斜。 有时我太累了,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希望他能听我发发牢骚,可他充耳不闻。有次我病了,请了半天假回家休息。我以为他回来后会主动做顿饭,他倒好,就摸摸我的额头,居然说‘还好,不烫’。我心里顿时就生出一股怨气:难道要烧到手才算生病吗?接着他说了句让我更生气的话,他居然说‘打电话叫外卖’。我都病成这样了,为我和孩子做顿饭就又那么难为他吗?我一赌气从床上下来,咬着牙说‘我来做’。没想到他倒好就抓起报纸坐到沙发上,心安理得地做大老爷们去了。当时我眼泪直打转,整个晚上都不跟他说话。他竟然无所谓。我还能忍多久啊?(说着,李太太的眼泪又大颗大颗地掉下来。) 李先生:我一直都这样,她怎么就越来越不满意我呢? 我一直是个挺懒的人,来上海前都是我妈照顾我,这个她也知道。恋爱时她还常来我单位宿舍帮我收拾,洗满屋的脏衣服臭袜子。记得她常一边收拾一边笑着说:‘以后一定会好好照顾你这头大懒猪’。婚后我什么也没有改变,可是她却开始讨厌我的懒惰了。我知道她很辛苦,我也不介意请个保姆来做家务,可她嫌开销大。其实也不是负担不起,但她坚决不同意,我也没有办法。 我现在薪水不错,不过压力很大。一天下来,回到家我也累到什么话都不想说,看看报纸电视,能够让我暂时忘却公司里那些烦人的事儿。(李先生无奈地叹了口气)。她在厨房忙,我也心疼,一开始我也说过给她打个杂什么的,可她不让我干,说我会把厨房搞得更乱。孩子功课一直是她管,我也插不上手。那次她发烧,我推掉一个重要应酬回家陪她,还好她热度不高,我也放心了。我说叫外卖,她要自己做,看她干活利索的燕子,我以为她真的好了。我不会说甜言蜜语,粗心,注意不到那些细节。我觉得对她最好的帮助就是不给她添乱,于是我就安安静静坐在一边看电视报纸了。结婚这么多年,我什么都没有改变,她怎么越来越不满意我呢? 顾歌解析: 原生家庭与恶性互动 我们人一生有两个家。一个家是我们从小长大的家,有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另一个是我们长大以后,自己结婚成家的那一个家。我们把第一个家叫做原生家庭。 人在不同的家庭文化环境中长大,不同的文化赋予人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不同环境的容忍程度。从原生家庭的角度来考察,可能丈夫生活在这样一种家庭环境里:家庭成员的内部对环境的脏乱有较高的容忍度。而太太成长的家庭则对环境整洁有较高度要求度。 因此,夫妻关系的调适是不同原生家庭文化之间的调适。妻子需要做一个有心的人,对自己的文化与表达方式有敏感的觉察,并且有意识地去了解丈夫的文化及其表达方式,并用尊重和开放的态度来促进不同文化及其表达方式之间的互动与调适。特别是当夫妻双方的原生家庭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时,这种互动与调适就变得更加必要,需要彼此之间有足够的、没有敌意的坚持和充满尊重与宽容的接纳,以免进入恶性互动的泥潭。 上文中的这对夫妻,太太是"勤奋型",先生却是"懒惰型"。当初两人相识时,太太欣赏先生的不拘小节。而先生从没遇见过一个女孩子这么有条不紊,做每件事的效率都不知比他高出几倍,因而对她欣赏得不得了。婚后问题来了,婚前的不拘小节,变成了懒惰,太太愈要纠正,先生就愈懒惰,造成一个恶性循环。要处理这类恶性互动的关键,往往在于"过度负责"的一方在对方达不到自己标准时要学会去面对,忍受自己内心的焦虑,让对方为自己行为的后果负责。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少有夫妻能够有智慧认识到自身行为与对方行为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关系,并且双方行为都受彼此之间关系的制约。作为社会生物,我们的行为受到我们与周遭的人关系的制约,一方面我们要寻求别人的认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对别人的行为做出反应。换句话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也非常像无色透明用肉眼看不见的迷宫的墙壁一样,在控制着人们的行为。 顾歌支招: 婚姻就是宽容各自获得快乐的渠道 这夫妻俩各自都有一肚子的委屈和烦闷。李先生觉得郁闷不解的是,在结婚前的懒散会激发起妻子的爱怜,结婚后却变成了不满的源泉。婚前妻子觉得丈夫阳刚果断,一心想做丈夫跟前做个小女人,可是结婚后却发现这个大丈夫大男子主义,不懂得怜香惜玉。其实男女进入婚姻后,角色从恋人变为夫妻。大家应该对婚后的变化有个心理准备,并对这种变化采取‘宽容’的态度。婚前我们往往放大对方优点,忽略对方缺点。而婚后因为多了生活的琐事,又每天朝夕相对,所以双方的优点会被对方习惯,而缺点会被放大。也就是大家往往只关注最近发生不开心的事情,而遗忘了恋爱时的美好记忆。国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当初是被对方的独特性而吸引,那么最终导致对这种独特性讨厌的概率很大。这点在李先生和李太太的身上得以验证。 其次,既然和另一个人建立了亲密关系,就应该偶尔‘妥协’,要顾及对方的想法和感受。‘移情’也是推动夫妻关系顺利进行的要素之一。从认知角度上来讲,移情是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从情感层面而言,移情是去感受他人的感觉和情绪。李太太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原来自己的丈夫在工作上也有很多压力。李先生也没有考虑到李太太忙完工作还要忙家里,又得不到丈夫的‘甜言蜜语’会有多么寒心。虽然夫妻双方的价值观会不同,我们不需要强求自己去赞同对方的价值观和处事方式,但起码我们要学会互相理解和尊重。 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丈夫在家务事上的懒惰无能是妻子一手培养的,一开始妻子不让丈夫插手家务和管教孩子,实质上是解除了丈夫在这些事情上的责任,如果一开始两人就分工协作,形成了习惯,懒丈夫也能勤快起来。 丈夫是有恋母情结的男人,在妻子身上寻找一种柔情和母性。"我什么都没变",他结婚前是母亲的孩子,结婚后是妻子的孩子。可妻子内心的真实愿望是做一个被呵护的小女人,而不是一个呵护别人的母亲,两人对婚姻的需求不平衡,冲突就必然会出现了。所以必要的沟通和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让对方知道我们想要的是什么。可能对方不一定能很好的做到,起码可以让对方了解,让夫妻双方的磨合有个方向。 他们的沟通模式也存在障碍。双方发出的信号很模糊,因而对方接收到的只能是模糊的讯息,只能凭着自己的感觉去主观猜测,导致交流错位,使两个人对对方语言行为的理解与真实相差甚远。误会日积月累,相互心存抱怨,造成婚姻危机。 情绪是需要说出来而非‘做’出来的。很好的沟通交流是幸福婚姻必不可少的程序。如果有不满,夫妻双方需要开诚布公地告知对方自己的感觉和情绪,而非把情绪‘做’出来。比如李太太,在李先生提议叫外卖的时候,她并不是直接告诉丈夫她的不满,希望丈夫能做顿饭,而是把情绪发泄在行为上,她一个人生闷气,咬紧牙起床烧饭。其实这是‘自讨苦吃’,因为在李先生看来,他以为自己妻子已经好了,可以做饭了。如果当时李太太开诚布公地告诉先生,希望他能为自己做顿饭,李先生一定不会拒绝的。那次的不快也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所以这对夫妻要做的是:审视自己对婚姻的期望,调整好心理角色定位;建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多交流彼此的感受和期望,学会如何‘移情’已经更多地运用‘移情’技术去理解感受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少相互"生闷气"和指责,共同营造和谐幸福的婚姻生活。 心理测试: 最适合你的婚姻生活是怎样 有的人说,结婚需要很很大的勇气,或许就是因为你不知道你的选择是否是最适合你的。来做个小测试,看看你的性格最适合的婚姻生活会是怎样的,或许会在你的爱情路上给你一点帮助…… 假设你现在要踏上旅程,你会选择什么旅行方式? A 参加旅行团 B 带着宠物一起驾车出游 C 温馨的家族旅行 D 找朋友一块儿热闹出发,制造回忆 E 和爱人一起享受浪漫之旅 F 一个人到没去过的地方探险 结果分析: 选择A: 的确,参加旅行团比较方便、安全,又有人替你打理好、安排好一切,是挺省事的作法。选这个答案的你,把自己放在团体中才能够安心,所以即使你结婚后,还是会细心维持好人际关系,不会让自己与社会脱节。 选择B: 哇,你真是有爱心,出游还会带着宠物一块儿上路耶!选这个答案的你,结婚之后最重视的当然就是小孩了呀!所以不管你是只生一个宝宝或是生很多个宝宝,你都会让自己变成孩子王,陪着孩子笑闹嬉戏。 选择C: 你计划带着全家人去旅行吗?那你一定是个很爱家的人。没错,家人是无价之宝,尤其是对选这个答案的人来说,更是如此。你结婚之后会很恋家,忙了一天后,任何事都比不上回到家里的感觉更令你愉悦。 选择D: 你会选择和朋友结伴去旅行,代表你是一个喜欢轻松、愉快气氛的人,喜欢热闹,不喜欢面对一成不变的生活。这样的你结了婚后,会常邀朋友到家里坐坐、玩玩,甚至没事还会藉名目办个party,让宾主尽欢。 选择E: 要旅行当然是和爱人一起去喽!你是这么认为吗?不要怀疑,选这个答案的你结婚之后最重视的,就是与另一半之间的互动了。你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几年过去,都能够像新婚生活一样甜蜜。 选择F: 你会选择自助旅行吗?很勇敢、很都会呦!你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需要相当大的独立空间。这样的你,即使结了婚,同样会为了争取属于自己的时间而努力。你满懂得疼惜自己的,永远将自己的感受放在前面,绝不委屈自己。 上海心潮心理咨询中心(心灵花园/顾歌工作室)上海心理咨询师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