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蜀国李严为什么从三把手被贬为布衣百姓


  文/牛志林
  李严,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一位重要人物。刘备入川时,刘璋派他去抵抗,他却审时度势,立即投降了刘备。于是他的仕途一路开挂。从裨将军至太守,兴业将军,辅汉将军,再至尚书令,刘备视为心腹。刘备病危,李严与诸葛亮同受遗诏,并被封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大权在握,官职显赫。可见刘备倚之为股肱。到了刘禅,建兴元年封为都乡侯,假节,加光禄勋。建兴四年,转为前将军。建兴八年又转为骠骑将军,也是一路飘红。诸葛亮北伐时,将丞相府所有事务都交给李严,让他总揽后方,也是甚为倚重。若说李严为蜀国三号人物,似不过分。
  但后来诸葛亮废除了李严的骠骑将军职位,将其贬为平民,这是为何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严的发迹史。李严先追刘表,后归刘璋,都受重用。刘备和刘璋反目不久,李严利用自己去奉命督管绵竹的便利,率军投降了刘备。对刘备而言,一举三得:得地利,得军事上的胜利,"先主军益强",更是政治上的胜利,是收众人心的开端,为其他人做出了极好的榜样。因为李严在蜀地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对于刘备不亚于一场及时雨。后来李严又平定了两次叛乱,第一次以五千之众敌数万之敌;第二次,"驰往赴救",不论胆识与战果,说他是"以才干称","有能名",李严都是名副其实。政治上的正确,能力上的出众,李严的成功绝非偶然。
  但到了建兴九年,离他转为骠骑将军仅仅一年的时间,李严便被贬为平民,徙居梓漳郡。一时宵壤,令人瞠目。若细细分析,似乎又是必然。刘备在世,李严确实"忧心责重,一心为公"。但人的变化之大,有时令人意想不到。我们从诸葛亮的奏表中便可一目了然。
  博私利,求自安。"自先帝崩后,严所在治家,尚为小惠,安身求名,无忧国事",即早已忘了刘备的托孤之重,变的喜欢置家业,施小恩惠于人,以博得好名声,求得自安,把国家大事抛诸脑后。
  一心谋求高位大权。"求以五郡为巴州刺史",即只想当更大的官。甚至"逼臣(孔明)取利",诸葛亮只好让李严的儿子做了江州主管,火箭提拔,一个"逼"字,可见其情节是多么恶劣!
  谎报军情,诬陷孔明。最终,李严因在北伐时谎报军情,致诸葛退兵,却又推诿塞责,继续编造谎言,诬陷孔明,"欲以解己不办之责",造成了重大的军事失误,影响极其恶劣。
  诸葛亮忍无可忍,澄清事实上表参李严,刘禅将他贬为平民,最终激愤而死。李严的英名毁于一旦,对个人来讲,无可挽回,对国家来讲,损失巨大,而这一切都是李严一手造成的啊!
  其实对于李严来说,限于当时的条件天气和路况等,运粮确实太难,如果实事求是,勇于担责,事情必不至此,但对于一个灵魂和内心已被私心和欲望掏空了的国家高级干部来说,诬陷这种小儿科的事也敢去做,与其说哪根筋搭错了,倒不如说在已经没有了任何担当的情况下,智商几乎是零了。
  俗语说:"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欲如火,不遏则燎原",从李严的事例来看,小德渐失,终损大节,如百米烟囱,撬一砖足以使之倒塌,看似轰然一瞬,实则极限已至,即风雨亦难奈矣!
  对一个人来说,私心和担当是一体而存的。私心越重,就会越没担当。轻则伤身,重则丧命。
  李严之鉴,足警后人。
  牛志林 | 说义道勇话关羽
网站目录投稿:香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