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的预防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在常温下是固体或液体,沸点高、挥发性低、难溶于水、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主要用于染料及医药合成、化学试剂制造,以及橡胶、炸药、涂料、鞋油、油墨、香料、农药、塑料等化学工业。这类化合物在生产过程中以粉尘或蒸气形态直接或间接污染皮肤,是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经呼吸道吸入也可引起中毒;经消化道进入体内少见。这类可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合物主要如下:
  苯胺类。苯胺、氯苯胺、3氯2甲基苯胺、邻乙基苯胺、三氟苯胺、二氟苯胺、苯胺基乙腈、对异丙基苯胺、亚甲基双苯胺、氟氯苯胺、苯二胺、邻甲苯胺、双乙酰苯胺、4甲氧基苯胺等。
  硝基苯类。硝基苯、二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对二硝基苯、邻二硝基苯)、硝基氯苯、3氯2,4二氟硝基苯、对硝基苯甲酰胺等。
  硝基苯胺类。硝基苯胺、2甲基4硝基苯胺、对硝基邻甲苯胺、5硝基邻甲苯胺、2,6二氯4硝基苯胺等。
  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是我国法定职业病之一,GBZ30-2015《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规定了职业性急性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中毒诊断原则、诊断分级、处理原则。
  对人体的损害
  急性中毒。该类化合物急性中毒主要一是损害血液系统,表现之一是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致缺氧和紫绀。二是溶血作用,即对红细胞的破坏作用。此外,还可引起肝损害,引起中毒性肝病及肝脂肪变性;引起肾损害和化学性膀胱炎;对皮肤黏膜有刺激和致敏作用;损害眼睛并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有不良影响。中毒轻者口唇周围呈紫色,可无不适感。但有的同时伴有头昏头痛无力、恶心呕吐等,随中毒加深紫绀可扩展到鼻尖、耳壳、指甲及颜面等部位。较重者会出现缺氧症状,如头痛头晕、疲乏无力、全身酸痛、呼吸困难、心动过速、反应迟钝、嗜睡、腱反射亢进等,以及出现轻度溶血性贫血。重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其额面呈灰淡蓝色,口唇呈青紫色,尿呈葡萄酒色或暗褐色,可发生急性循环衰竭、抽搐、惊厥、血压下降、尿便失禁、昏迷、休克。严重者可并发继发性溶血、血尿、蛋白尿、尿频尿急尿痛、体温升高、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心律失常、心电图异常等。
  慢性中毒者可有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等症状表现,以及恶心腹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心悸气短、多汗、血压偏低、血红蛋白减低,偶见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束支传导阻滞等。接触性皮炎、晶体混浊、溶血性贫血等少见。
  中毒诊断。据短期内接触较大量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的职业史,以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管内溶血及肝脏肾脏损害为主要的临床表现,结合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后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类似疾病方可进行诊断。
  短期内接触较大量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后,出现轻微头晕头痛、乏力胸闷症状,高铁血红蛋白低于10%,脱离接触后48 h内可恢复,按接触反应诊断。接触反应不属中毒诊断。
  轻度中毒者口唇、耳廓、指(趾)端轻微发绀,可伴有头晕头痛、乏力胸闷等轻度缺氧症状,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10%。
  中度中毒者皮肤、黏膜明显发绀,出现心悸气短、恶心呕吐、反应迟钝、嗜睡等明显缺氧症状,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10%,且伴有以下任何一项者:轻度溶血性贫血,变性珠蛋白小体升高;急性轻中度中毒性肝病;轻、中度中毒性肾病;化学性膀胱炎。
  重度中毒者皮肤黏膜重度发绀,可伴意识障碍,血中高铁血红蛋白浓度≥10%,且伴有以下任何一项者:重度溶血性贫血;急性重度中毒性肝病;重度中毒性肾病。
  中毒的预防
  生产、使用、储存、运输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容器、管道应密闭并有足够强度,应经常检查维修,防止"跑、冒、滴、漏"发生。操作人员须经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作业场所须经充分局部排风,避免无组织逸散。工作场所应远离火种热源,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不得随意处置。作业场所应与生活场所分开。
  作业人员应选用防渗透工作服、橡胶耐油手套和胶鞋、防护眼镜,根据作业场所检测结果佩戴全面罩或半面罩防毒或防尘口罩(根据毒物状态选择)。防毒或防尘口罩应定期检查,以防失效。生产场所应设冲洗设施;墙壁顶棚和地面等内部结构表面应采用不吸收吸附毒物材料,车间地面应平整防滑,易于冲洗清扫;可能产生积液的地面应做防渗透处理,并采用坡向排水系统,其废水应纳入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应配备现场急救用品,并设置冲洗喷淋设备。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苯的氨基、硝基化合物储存时应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保持容器密封,不可混储混运,并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运输应严格按危化品运输管理规定进行,严格执行装卸安全操作规程,运输人员要有危化品运输资格并不得少于2人,运输要用专用危化品车辆,并配备防泄漏应急处置设备,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严禁与可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混运,运输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途中防止暴晒,按规定路线行驶,不许在人口稠密地停留。
  应做好上岗前、在岗期间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者和疑似职业病者并妥善安置。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定期检测作业场所危害物浓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立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维护检修制度,并严格执行。工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均应正确理解所接触毒物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主要负责人、职业卫生主管领导和主管人员应参加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组织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并考试合格;工人三级培训中应培训职业卫生知识,要求工人了解危害物的特性,掌握泄漏紧急处置与个人防护措施,掌握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保养方法,掌握必要的自救互救方法。
  應急救援措施
  相关企业应成立应急救援组织,制定相应中毒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救援演练和总结,确保事故应急救援及时有效。
  应急处理人员进入高浓度毒物场所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渗透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泄漏污染区要禁止火源,疏散人员至安全区,并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粉尘毒物少量泄漏时应避免扬尘,应用洁净铲子收集到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内,如大量泄漏可用塑料布或帆布覆盖减少扬尘,然后收集到容器内处置,防止其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中毒人员如皮肤被污染应立即脱去衣着,再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注意冲洗手、足和指甲等部位,然后送医治疗。如眼睛接触毒物,应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然后送医治疗。如是误服者应给其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然后立即送医治疗。
  编辑 边 安
网站目录投稿:以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