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患者一定要及时进行抢救,除了要做必要的心肺复苏之外,还应该吸氧并输液,这样才能让患者的身体恢复正常状态。感染性休克的补液原则是什么?下面本站小编为大家讲述一下。 感染性休克的常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如肠杆菌科细菌(大肠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等);不发酵杆菌(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等);脑膜炎球菌;类杆菌等。革兰阳性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梭状芽胞杆菌等也可引起休克。某些病毒性疾病如流行性出血热,其病程中也易发生休克。 感染性休克补液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补液途径。 2.根据烧伤面积、体重估算总补液量,并合理分配晶体溶液、胶体溶液和水分的摄入量。 3.大面积烧伤以静脉补液为主,口服补液为辅。 4.静脉补液遵循先快后慢、先晶后胶、晶胶搭配、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先快后慢,是指休克期第一个24小时的补液量的一半要在伤后8小时内输入,另一半则在剩下的16小时内匀速输入;先晶后胶,是指先输入一定量胶体溶液,后输入胶体溶液。 5.根据临床监护指标随时调整补液量、种类及速度。 综上所述,相信大家已经了解了感染性休克的补液原则。要想更加详细的知道休克的正确急救措施是什么?平时就应该多关注常见急救方法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