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个节气中最早定出的一个。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 我国古代对冬至节非常重视,而且有庆贺的习惯。《汉书》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古人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上升,是个吉日。殷周时期,规定冬至为岁首,相当于而今的春节,所以,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到汉代,冬至节和春节一分为二,但每逢冬至,仍要举行贺节活动。其内容非常丰富。天、地、君、亲、师一体敬重。"冬至,族党亲友拜贺,略同年节,谓之新冬"(《定襄补志》);"冬至,谓之亚岁,隆师,送节。" (《左云县志》);"冬至,家祀祖先"。(《怀仁县新志》);"冬至,族党长幼依次序拜,谓之拜冬。饮食娱乐,佐以羊羹,枣酿羔羊,明酒之遗风也。"(《河曲县志》)……历史上晋北地区在冬至这一天,私塾放假,商店歇市,人们改善生活,祭祀神鬼,往来拜贺,一派喜庆景象。 保德在这一天也要改善生活,人们在十字路口烧纸祭祖。 "冬至饺子夏至面",这是典型的时令食品。传说,古时冬天非常寒冷,人们的耳朵常常被冻坏,医圣张仲景便用羊肉、辣椒、鸡血藤、桂枝等活血祛寒之物,放在大锅里熬煮,然后捞出羊肉,切成馅状,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原汤煮熟。凡来求医耳疾的人,吃两个耳朵样的食物,喝一碗汤,冻伤的耳朵便能痊愈。往后就自己动手制作这种食品,医治冻耳。 久而久之,相延成俗,这种耳朵状的食品就是后来的饺子。 从冬至之日起,即进入了数九寒天。数九是民间以九为单位的记日方法,每九天为一个"九",也就是从冬至起到惊蛰后六天终,共九九八十一天。 在这九九八十一天里,以物候的变化各地编出了当地的九九歌,保德县流行的九九歌是: 头九二九,冻烂碓臼; 三九四九,拉门叫狗; 五九六九,开门大走; 七九八九,河水长流; 九九又一九,耕牛遍地走。 在原平市则是: 数罢头九北风吹,野鸽浑身瓦灰灰, 乌鸦两条红腿腿,老鹰长的钩钩嘴; 数罢二九雪花飘,半雌捞蛋满山跑, 坡上石鸡嘎嘎叫,野鸡飞落村边桥; 数罢三九天最冷,喜鹊树顶称英雄, 草房麻雀成了群,没人可怜寒号虫; 数罢四九冰最厚,金雕展翅胜猛兽, 灰眉灰眼鸪鸪鸠,啄木鸟留的大背头; 数罢五九年跟底,公鸡草鸡叫小米, 蝙蝠单单黑夜飞,猫头鹰叫当成鬼; 数罢六九打了春,鹞抓雀儿遇上鹰, 星点花冠是戴胜,秃尾巴的小鹌鹑; 数罢七九河水流,鸳鸯双双名千秋, 鸭子走路晃悠悠,白鹅头上长红瘤; 数罢八九天气好,大雁排队把书捎, 水晶宫被鹭鹭搅,火焰山上沙鸡闹; 数罢九九艳阳天,百鸟迎春各打扮, 莺歌燕舞乐蹁跹,八哥嘴巧过不了关。 为了迎接春天的到来,民间还有绘制"九九消寒图"的习俗。九九消寒图形式多样,有的是"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毕,则春深矣";有的画贯钱八十一枚,横竖各九枚,列方阵,日染一枚,染完九尽;有的用双勾法写九个字的对联一副,每字九划,每天上下联各染一笔,染完春至,如"幽柏玲珑浓荫送秋残,柔柳轻盈香茗贺春临"。最简单的是九九八十一格的方格图表,每天涂抹一格,涂抹完九尽。涂抹时,也有讲究:"上阴下晴雪当中,左风右雨要记清。九九八十一格尽,春暖花开草茵茵。"依此记录天气变化,预测当年的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