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曌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武则天要取名武瞾


  "武则天"这个称呼,是后世人为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取的,至于她的真实姓名,历史上却并没有记载,但是在现在的很多影视剧中,她有了非常多的称谓。只是,不管是哪个称谓,我们都已经无法去探知,但是有一个名字,是她自己给自己取的,叫做"武瞾"。这个字可能很多人都不认识,它就是武则天自己创造的字。那么,为什么武则天要造这样一个字,她又为什么要为自己取名"武瞾"呢?
  "曌" (zhào),武曌为自己选的名字,意指日月当空普照大地。
  最初,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没有名字。她是武士彟第二任妻子杨氏所生的次女,武士彟是当时中国西北的一位富有的木材商人,在唐朝(公元618~907年)初年成为朝廷官吏。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像这般血统并不尊贵的女子鲜被提及。中国历史的传统更多是通过记载忠心文臣的睿智谏言以及骁勇武官的英勇战绩来向后代进行道德说教。
  武后或武则天的后代对这位独特的人物可谓耳熟能详。然而,"则天"并不是一个名字,而是取自她的一个称号"则天大圣皇帝"(其中"则天"意为以天为则),这是她在公元705年被迫让位后使用的尊号。705年底,她自愿放弃了帝号,但保留"则天"作为她"则天大圣皇后"称号的一部分。在她去世数十年后,她的称号进一步被精简为"则天武后"。
  然而,几个世纪之后,历史学家往往称她为武后或武则天,这给人一种印象,似乎"则天"就是她的名字,因此大众将"则天"与其姓氏连在一起,开始称她"武则天"。如此一来,"则天"二字便脱离了她的帝号,沦为了一个俗名。在儒家的历史学家以及很多现代学者的笔下,"武则天"这个名字所对应的,往往是一个残酷、淫荡、非法、无情而又野心勃勃的篡位者形象。
  "则天"的称谓很可能来源于洛阳的则天门,公元690年武曌在此登基称帝。说来也奇怪,此门恰好可以证明"则天"并非武曌本名。应天门在唐初被焚,并于公元665年重建后改名为则天门。如果作为皇帝,她的本名即为"则天",那么用这两个字命名一座宫门应是当时之人十分忌讳的做法。
  历史上她通常被称作武氏,这是一种对武家女子的泛称。尽管当时中国的女子婚后仍然保留自己的姓氏(现在也是如此),这一习俗并不能说明个人赋权的程度。在中国的传统理念中,一个人的姓氏及血统十分重要,这体现为中国的人名总是姓在名前。婚后,娘家的情况可能决定一位妇人在夫家众多儿媳中的地位。即使是在为女人所作的纪念性墓志铭中,女子的名字也很少出现。
  武曌的乳名为"华姑"。在她正式登基之后,为了回避女皇的名讳,华州更名为太州,位于今湖南省洞庭湖北岸的华容县改名为容城县。武曌这个幼年时期的称谓与一位同代人黄灵微的一个称谓极为相似,黄灵微为唐代的著名女冠,世人称其为"花姑",谓其年八十而有少容,貌如婴孺,蹀履徐步,奔马不及。
  13岁时,武曌凭借父亲生前作为唐朝开国功臣的地位以及自己的智慧与美貌,离开寡居的母亲,被召入宫,选为才人,成为唐太宗后宫九位五品才人中的一位。才人并不是她的名字,甚至也不是一个重要的内官职位,它只是对后宫五品内官的一个通称。
  因为她的美貌,太宗赐号"武媚"。后来,当她被太宗的儿子与继位者高宗带回后宫后,又被升为昭仪。和才人一样,昭仪也只是一个封号而不是名字,仅说明其为九个正二品妃嫔之一。
  她最初默默无闻,其后迅速崛起,在公元655年被唐高宗立为皇后,取代了出身名门望族的王皇后。674年,高宗与武曌开始自称"天皇"和"天后"。683年,高宗驾崩之后,武曌的政治权威日渐加强,她因此获得了更高的皇室封号。首先,和其他丈夫去世的皇后一样,她成了皇太后。然而,她扮演的却是摄政者的角色,在儿子继承高宗的皇位后继续代理朝政。大臣们称其为"陛下",她自称朕,意即"寡人",这个称谓彰显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这个称呼为皇帝所垄断,其作用与欧洲王室的自称"the Royal We"类似。
  据此看来,父权社会的各个阶段对她的称呼均为姓氏加上内官称谓:她是武氏家族的一员,是太宗皇帝的一名才人,是高宗的配偶以及皇后,在高宗死后被尊为皇太后。然而,她依然没有自己的名字。
  公元688年,武曌加尊号"圣母神皇";690年正式称帝,称"圣神皇帝"。此后,更多夸张的封号加诸其身:693年加"金轮";694年加"越古";695年加"慈氏",同年,去"慈氏越古",但增加"天册"。封号虽然显赫,终究只是封号,仍不是她的本名。
  在父权社会和政治体系下,女子的名字长期被抹掉、被忽略。武家的这个二女儿出生的时候,中国正处在公元7世纪早期"男尊女卑"的时代,存续了上千年的儒家思想在人们的意识里已经根深蒂固。这种父权体制在长达六十多年的时间中剥夺了武曌的名字,只根据她和不同男人的关系为其贴上了标签:她是武氏家族的一个无名女子,是皇帝宠爱的女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她后来费尽周折要为自己选择一个合适的名字。
  在公元689年冬至,武曌代替当时名义上的皇帝,也就是她的儿子李旦,发布了一份诏书,宣称:"朕又闻之,人必有名者,所以吐情自纪,尊事天人。是故以甲以乙,成汤为子孙之制;有类有象,申繻明德义之由。朕今怀柔百神,对扬上帝,三灵眷祐,万国来庭,宜膺正名之典,式敷行政之方。朕宜以曌为名。"
  名字是统治者用来辨别与区分、融合或彰显、创造及维护社会阶层的工具。孔子反复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照此逻辑,名字是基本结构单元,国家的基础据此构建,如果人名不正确,或事物的标签不准确,则必将造成混淆及不和。因此,作为一个力图登上皇帝宝座的皇太后,武曌需要一个可与她独特的政治地位相匹配的名字。
  当她最终拥有了选择自己名字的自由时,她选中了"曌",这个字象征着她的权力。为了证明并提升她的地位,她创造了一个在之前漫长的中国文字历史中前所未有的新汉字。这不仅反映了她的创造性,更彰显了她的胆识与魄力。这个新发明的曌字描绘的是日月当空照的景象。曌字的创造,就好像她向世界宣布:"现在,你们知道我的名字了吗?知道我是谁了吧?这就是我的名字!独一无二的一个名字!"曌字包含了天体中的太阳和月亮,从字面上看这就是一个万丈光芒、夺人眼球的名字。
  因为她的名字与"诏书"的"诏"同音,为避其名讳,诏书改名制书。与众多中国皇帝一样,她深信名字包含着很强的魔力,能够趋吉避凶。如果名字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经常提起,这必将削弱它们的力量并带来厄运。
  作为她的代表,这一自创的曌字融合了儒释道思想的精髓。这不是一个称谓,不是一个意味深长的诨名,也不是代表妇女的通用称呼,这是她自己的名字。与这个名字的主人、这个与众不同的女人一样,曌字可谓不同凡响、超凡脱俗,在中国历史上更是独一无二。
网站目录投稿:诗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