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城乡差异分析


  【摘 要】通货膨胀会影响社会的福利水平,产生福利成本。但对于城乡不同的收入群体,它有着不同的福利成本,本文阐释了产生这种成本差异的原因,以及针对该问题提出的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城乡差异
  通货膨胀会对价格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产生影响,由此可产生福利成本,基本已是学术界的共识。经济学家们用不同的方法对通货膨胀进行了研究,发现货币可能是造成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我们问一个普通人什么是通货膨胀?他可能会说通货膨胀使他变得更穷。通货膨胀确实和货币息息相关,通货膨胀常常伴随着物价的上涨,货币的贬值,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1]从而实际社会福利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就是发生了福利损失,这种福利水平的下降就可以看做通货膨胀的福利成本。但是这种通胀造成的实际购买力下降的福利成本,对于不同的收入群体,造成的效果是不同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使得收入存在明显差异,相应的福利成本也有所不同。
  一、通货膨胀福利成本差异的原因
  总体上说,城乡之间不同的实际利率水平和不同的居民消费市场环境是产生福利成本差异的主要原因。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CPI指数的差异导致城乡面临不同通货膨胀,进而通过利率的传导机制影响社会福利,产生不同的通胀成本。从微观个体上看,我国实行的农产品低价和工业品高价造成的剪刀差,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恶化了农村市场消费环境,也加大了这种差异水平。
  (一)通货膨胀预期的推动
  较高的通货膨胀预期,会对下一期的实际通货膨胀水平造成影响,进而通过利率传导机制,影响福利成本。我国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不同,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远远低于城市人口。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低,感知和判断通胀水平的能力有限,使得他们往往根据消费支出的增加来预期通货膨胀,而较低的收入使得他们又产生比城市居民更高的通胀预期。此外,面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他们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差,即使国家出台了一些反通胀的措施,城市居民对此的反应要比农村居民快,这些能力的限制,导致他们不能降低通货膨胀的预期。
  (二)持有资产的结构不同
  相对来说,农村居民持有的资产结构单一,而城市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当形成通货膨胀预期时,他们会分散投资,如投资于房地产、证券市场、股票市场等,形成多样的资产形式,通过这些收益抵消通胀带来的部分福利损失。而农民因为资产结构单一无法规避风险,缺乏政策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最终承担更大比例的福利成本。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有着更多的储蓄动机,通过其他资产储蓄方式,有着更高的储蓄流动性。而农业生产本身具有高风险性,农民往往只选择预防性储蓄来抵御风险,这一单一储蓄,当通胀来临时,农民的实际储蓄会降低。所以实际收入的降低,造成实际货币购买力下降,产生更大的福利成本。
  (三)面临的通货膨胀水平不同
  根据贝利(Bailey,1956)剩余三角形模型,度量福利成本大小的办法,在面临相同的名义利率和各异的通胀水平时,城乡居民是在不同的实际利率水平下进行经济活动。[2]城乡居民面临的两种不同市场环境差异导致各自实际利率水平的不同,从而承担不同比例的福利成本。自我国加入WTO以后,农村经济得以快速发展,物价上涨速度开始快于城市,而且这一通胀的差异在一定时期还呈现出长期一致性。经济中心的转移,效率优先发展的战略,城市里占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政府支出,由此产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居民产生重大影响,无论是社会保障体系还是资本市场结构都不同,实际面临的通胀水平也不同。
  (四)消费结构的差异
  居民消费结构可以从长期货币需求函数表现出来,并通过福利成本模型影响福利成本参数,造成通货膨胀福利损失差异。1999-2012年间,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的均值为47.69%,城市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约为29.02%,明显低于农村的水平。[3]当通胀发生时,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食品等生活必须品,农村的恩格尔系数高,说明农村食品消费支出占得比重大,所以对食品价格上涨比较敏感,通胀带来的福利损失也就越大。
  另一方面,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实际上都向城市保持倾斜,使得农村居民被迫替城市居民承担了一部分福利损失。比如,政府调控了教育、交通、通讯等方面,降低了他们的消费价格。但这些在农村消费支出占得比例很小,不但没有缩小居民的福利水平,反而加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政策与建议
  (一)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较高,食品支出所占比例大,而通胀发生时会首先影响食品价格上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将非常有利于农村居民抵御通货膨胀的影响,降低通胀带来的福利成本。根据通货膨胀的补偿思想,政府可以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政府转移支付,对农民进行收入补贴,降低通胀的冲击。同时,政府可以提高征税起点,变相的减少农村居民税收,增加城市居民税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而减小福利成本分担比例。
  (二)完善金融市场体系,丰富农村资产结构
  实际利率水平影响着人们的福利水平,深化利率体制改革,使其能够真实的反映农村和城市资本市场不同的供需状况,真实的指标才能缩小城乡通货膨胀成本。一方面要完善金融市场体系,目前我国金融体系不完善,投资的方式极其有限,特别农村居民的资产持有方式单一,没有有效的投资渠道。传统的银行储蓄和现金持有都很容易受到通货膨胀的冲击,所以要加大金融市场发展力度,丰富投资渠道和品种,降低农村居民银行存款的比例。
  (三)提高文化素质水平,完善消费层次
  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使得他们对通货膨胀形成一个有效预期,对国家采取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一个明晰的认识,进而做出正确的反应,降低通货膨胀的冲击。另外政府要丰富农村消费环境,满足人民的消费需求。努力发展小额信贷业务,提高农村居民的贷款信心,促进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再者就,政府基础设施投资要开始向农村地区倾斜。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
  我国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体系不完善,导致农村居民选择银行储蓄来规避风险,甚至在负利率的情况下仍然选择银行储蓄。如果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能完善,居民就能够把这些资产投资到其他地方,来增加自己的收入,降低储蓄所承担的通胀福利水平损失。
  【参考文献】
  [1]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七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90-99.
  [2]龚六堂,邹恒甫,叶海云,2005《通货膨胀与社会福利损失》[J],《财经问题研究》第8期(总第261期):3-10.
  [3]张志龙.我国城镇不同收入阶层通胀福利成本差异的测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
网站目录投稿:南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