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相关媒体报道称,蚂蚁金服的全称已从"浙江蚂蚁小微金融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改为"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一步将办理工商登记变更,简称由"蚂蚁集团"取代。 蚂蚁方面对此回应称:"新名称意味着我们将全面服务社会和经济数字化升级的需求,但蚂蚁还是那个蚂蚁,坚持创新,用技术为全球消费者和小微企业创造价值是我们不变的初心。" 此次改名或也意味着"蚂蚁金服"时代落幕,"蚂蚁科技"时代到来。 2018年开始,各大金融科技公司、P2P行业巨头纷纷更名,面朝大海,拥抱科技。企业更名的背后,是逐步趨严的强监管格局、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们将战略重心转向科技服务。"蚂蚁金服"更名"蚂蚁集团" 近来,无论是在支付宝APP的开屏动画,还是在原蚂蚁金服微头条上,蚂蚁都已经开始使用"蚂蚁集团"这一名字,此前在6月19日的第十二届陆家嘴论坛上,井贤栋也已冠上蚂蚁集团董事长的头衔。 蚂蚁金融服务集团成立于2014年10月16日,作为支付宝的母公司,"蚂蚁金服"的简称已经沿用6年。而此次蚂蚁的"去金融化"也与支付宝的全新目标和发展方向有关。 3 月 10 日,支付宝在线上举办了2020 合作伙伴大会。刚刚上任四个月的蚂蚁金服 CEO 胡晓明在大会上宣布:"支付宝要做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这次的升级改版意味着支付宝进入数字经济的 3.0 时代,逐步进行生活服务业全面数字化的转型,开启万物互联。 蚂蚁金服CEO胡晓明对外表示,未来3年支付宝将携手5万服务商,通过开放平台战略、数字经营赋能,帮助线下4000万商家实现数字化升级。可以看到,支付宝未来的发展路径均离不开金融科技的佐助,而此番"蚂蚁金服"的低调改名也是公司未来主要侧重方向的体现。 公开资料显示,蚂蚁金服2019年净利润为122.6亿元。根据蚂蚁预测,到2021年,蚂蚁的技术服务收入将上升至总收入的65%,成为第一大收入项。而在员工构成上,蚂蚁集团技术人员目前占比逾63%。 就目前来看,蚂蚁金服的估值是1600亿美金。业内人士分析称,若未来登陆资本市场再获得3到4倍的增值,极有可能超越阿里巴巴的市值,成为中国市值最大的公司。金融科技公司更名的背后 这两年,金融科技公司改名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2018年4月28日,百度宣布百度金融业务拆分,新公司改名为"度小满"; 2018年9月17日,"京东金融"悄悄在官方微博、头条号、抖音号等社交账号上改名为"京东数科"; 再往后,2019年9月30日,"宜人贷"改名为"宜人金科"; 2019年11月5日,"拍拍贷"更名为"信也科技" …… 2020年6月22日,"蚂蚁金服"正在更名为"蚂蚁集团"。 从时间线上可以看出,2018年开始,各大金融科技公司、P2P行业巨头纷纷更名,面朝大海,拥抱科技。企业更名的背后,是逐步趋严的强监管格局、是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们将战略重心转向科技服务。 在2013年、2014年的时候,监管政策异常宽松,互联网金融热火朝天。但行业的火爆也引来了不少投机分子,遍地P2P的时代爆雷的不合格产品比比皆是,为防止乱象丛生2015年末开始监管不断趋严,直至2018年的P2P"爆雷潮"。 时至今日,"P2P"这个词仿佛都披着一层"随时可能爆雷"的面纱,甚至"金融"一词也被染指。2018年起,金融科技公司纷纷更名,并从改名的那一刻开启转型之路。 虽然互联网巨头们打造金融帝国的美梦破碎,但他们找到了一条更有价值、更有前景的路,譬如支付宝的"全球最大的数字生活开放平台"。越来越多金融科技公司致力于打开消费场景,满足人们衣食住行、文教娱乐等服务性消费需求,这也是一片让人意想不到的更大的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