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有效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课堂导入的方法总结
  一个好的教学导入设计,能使课堂教学先声夺人,引人入胜,虽然导入的时间不多,但它对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往往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么如何让创设导入的教学情境?现实课堂教学应采用哪些方法进行有效地导入呢?这是数学教师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既要注重数学的本质,又要注意适度形式化,生活化,使导入合情合理。一般来说,课堂教学常用的导入技能有以下几种。
  实例导入。即设计与日常生活,社区活动密切相关的实例导入,体现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并强调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呈现方式,利用身边的生活实例导入,但不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生活情景导入。新课的导入,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情境,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体验和理解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
  活动导入。活动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动手操作等方式变抽象概念为具体实物,通过学生眼、手、脑协同活动,激发学生直觉思维。这种方法能充分体现数学教学要"关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转向"引导学生活动"的新课程概念。
  悬念导入。一上课就给学生创设些疑问,创设矛盾,设置悬念,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处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说而不能的情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能较快的活跃起来。
  直接导入。是指上课伊始,教师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单刀直入,以凝冻的话语直接点题,讲明这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和要求,点明它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清晰地感知教材,做到心中有数,并很快进入状态,这种导入方法宜在高年级使用,在低年级尽量少用,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意志力稍差一些,开门见山有时难以激起他们的兴趣,收效可能会不理想。
  故事导入。即通过数学故事,科学家的趣闻轶事、某些有趣的公式定理的发明过程等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以旧引新导入。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新知识递进增加知识坡度,能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自然引出新课的课题。
  类比导入。数学中有很多概念、性质、定理是通过类比推理发现的,它是科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利用类比导入新课,不仅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出了课题,同时也教给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总之,新课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是为了整个数学课堂教学服务的,教师在教学时,可根据教材内容、本班学生的素质及教师的个性来运动最佳的导入方法,快速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愿学""乐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策略
  对于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在于问题提问方式是否新颖多样或营造的氛围是否活跃,而在于生活情境能否引起学生主体的数学思考,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达"的境界,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一定要考虑对学生的启发性,使学生能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一定要规范科学,不能发生于科学知识相悖的知识情境,教师的语言叙述也应采用相当规范的语言,这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由于与课堂教学内容匹配的教学情境可能不止一个,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当地的生活环境等加以适当的取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不能单纯采用"拿来主义",甚至围绕一个问题创设多个情境,这只会冲淡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知识生成过程,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教师在设计时所不能预料的,因此,教师要有足够的教学机智来把握这种动态生成的情境,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亮点。
  总之,设计真实、丰富、具有挑战性和开放性的教学情境与问题情境,能诱发、驱使并支持学生探索、思考与解决问题,实现教学情境的"信息化"、"生活化",能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及对学习的强烈愿望,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成长。
  三、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技能
  (1)问题的设置要使课堂教学更加鲜活,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论在课题引入,知识引申,還是在课堂小结时,问题的设置应使课堂教学十分鲜活、贴切。教师问题的设置一方面是问题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社会的实际,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使数学知识得以注入生活气息,给学生创设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数学化的体验过程。另一方面设置的问题情境既有趣味性、直观生动,又具有鲜明的数学特色。
  (2)问题的设置要促进课堂教学目标的生成,教师要考虑让学生如何学,引导学生去质疑、探索、归纳、判断、概括,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与经验思考,感悟,有效地参加与课堂教学活动,把本来要教师教的内容变成学生自己去探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在回答教师所设置的问题时,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此时教师要留心捕捉和筛选这些鲜活的事例作为资源,并据此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意识地设计案例提供给学生去剖析,促进学生学习正确思想的生成,提高学生的自悟和思维的学习能力。
  (3)问题的设置要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设置问题教学中,要给予学生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问题与空间,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知识,让学生发现规律,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师生、生生对话交往中获取知识,也使教师在潜移默化的对话交往中,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思维和创兴技能。
  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富有亲和力的语言让人感觉容易接近。掌握使用语言的技巧,语言计较包括语音语调的强弱变化,语言的节奏,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语言的简洁明了等一些特点。这些是一名好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果教师运用得当更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设好讲授指导的情境,创设教学情境,适时讲授,重点教学的设计,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四、教后即时反思
  目前不少学校将课后反思当成教案的一部分,设计到备课本中,这就说明课后即时反思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延续和补充而被教师所重视。并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既然这项工作如此重要,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就成为教师追求的目标。
  认识课后即时反思的特征和重要性,是写好课后反思的前提。课后即时反思具备下列几个特征:一是授课后思路清晰,体会深刻,二是授课后灵感活跃,修改适时。三是授课后学生的反应最真实,提出的建议最可行。
  教师只有在明确反思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发挥反思的作用,那么教师应该针对哪些内容进行课后即时反思呢?
  (1)反思教学效果,教学后要反思本节课教学重点,难点是否把握准确。
  (2)反思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尽管做了精心的准备,可是到了课堂上,很难做到一节课都是按照原来的思路进行,学生在课堂上会生成很多东西,课后精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方法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
  (3)反思教学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将课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或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对教育学与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网站目录投稿:含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