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良 黄志杰 摘 要:作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首批试点单位的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教诊改工作意见,以职业能力为监控中心,以教育教学督导和行政督查为工作支撑,以双元E+智慧系统为管理平台,构建校内外联动的双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系统,搭建起了一个校内外顺畅交流合作的"立交桥",以强化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中职教育的含金量。 关键词:教诊改 双系统 质量监控 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但是职业教育的发展还远未达到预期目标,中等职业学校面临着严峻挑战。只有中职学校不断提高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职业教育才能持续发展,并在社会上体现其自身价值。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提高,最终可追究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以此保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诊改有利于提升中职学校教学工作的地位,有助于建构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内生机制、增强学校发展软实力,有益于提高师资队伍、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水平。本文以江苏省太仓中等专业学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构建"双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为例开展重点研究。 一、构建"双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缘由 中职学校非常有必要开展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各项监控和评价,很多学校也着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大多数学校还是重知识与技能学习程度考核,多数尚未将就业能力、关键能力、职业素养、学习迁移能力等纳入考察范围,具体而言存在以下问题。 1.重教学进程设置与结果考核,轻教学过程管理 学校专业负责人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进程表的过程中,务必将教学进程与课程设置放在重要地位。关注点在课程建设上,课程考核倾向于结果与成绩,往往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评价,而这又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对教学过程的监管需求,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效融合,实现"高分也高能"的教学目标,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重学生知识与技能监控,轻实践学习能力考量 学生在实习工作过程中,企业关注的是其实践动手能力和关键能力。虽然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在强技能弱理论方面下足工夫,但是在评价学生关键能力方面未有具体措施和方法,仅凭主观意愿进行监控评价,导致了人才培养质量的单一化、片面化。 3.重校内监控,轻校外第三方反馈 中职学校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我制订计划、自我开发课程、自我开展教学、自我评价,监控的过程也是自我完成,监控形成单一主体即学校本身,缺乏"第三方监控",这显然存在不合理和不科学性。虽然部分中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共同培养,获得学生实习工作后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等方面的信息,但是反馈呈现出滞后、不够全面、不够权威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沿未引起学校的重视和关注。 4.重硬件设施监管,轻文化氛围评估 中职学校重视硬件设施的投入使用,实训设备和硬件的不断完善理应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并以量化数据来进行监督与考核。然而学校对软设施建设较为忽略,尤其通过长年累月沉淀下来的学校文化底蕴,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高于学生技能水平,却又无法通过数据化体现。在对校园文化、质量文化甚至企业文化的监控与评价方面没有有效的措施和办法。 二、构建"双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 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指在中职教育过程中,监控对象包含政府支持、教育教学管理、过程实施、学生发展等环节,通过有效的管理系统分析影响质量的指标因素,科学制定各种指标要素对质量的影响权重,实时监控学生发展过程中各种指标因素的变化,配套对应的评价方法,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反馈。同时信息会及时反馈至学校管理部门和职能部门,以便于学校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来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的质量。整个体系包括标准体系、指标体系和操作体系三大部分。 三、构建"双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途径 1.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监控标准 中职学校校企合作模式培养的是具有工匠精神的中高水平现代化职业人。其监控的标准应建立在职业能力基础上而非学科知识基础上,需与人才培养目标保持一致,保证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发展、教学设施和设备、教学活动、管理制度、考核方法等符合校企合作模式的要求,有效达成培养目标。 根据学校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需求,结合教诊改工作内容,笔者学校特地组织专家委员会研究制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2.质量监控的组织实施 中职学校企业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施两套监控系统即校内监控系统和校外监控系统,"双系统"组织结构有所不同,监控内容有所侧重,相互间有衔接、有交叉。 (1)校内监控系统。成立校质量控制委员会,以学校质量控制委员会为决策机构,校质量控制与督导室为执行部门,作为学校的相对独立的第三方,成为校内的质量控制系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公平公正的质量监控和评价,并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及时反馈。 校内监控系统侧重于常规的教育教学过程监控,内容包括学生素养发展情况、学生学习情况、教师教学情况、实训情况、专业与课程建设情况、教学实施情况和管理情况等。采用的监控方法包括教学督导制定、行政督察制定、新教师检查制度、专题培训制度、班级与教学常规检查制度、听课制度、师生测评制度、座谈会制度、师生奖励制度、教学质量考核制度等,通过系列化的制度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动态监控,有效保障了学校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2)校外监控系统。形成以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发展中心(职教教研员为主)、学徒制合作企业、行业委员会、家长、专业评估机构等组成的校外第三方监控系统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对人才培养中的培养规格、课程方案、课程实施和人才评估进行全方位监控与评价,并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及时反馈,成为校外的质量控制系统。 校外监控系统主要采用集中式监控的方法,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建设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生源情况、学徒岛运行、毕业情况、实习工作情况等。 (3)监控信息的采集、处理与反馈。学校依托双元E+智慧云系统支撑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开展和运行。学校组建质控委员会和质控办公室,各系部也分别组建质控工作小组,并委派富有教学经验的质控员,不定期地深入合作企业学徒点,获取一线信息;建立学生质控员制度,聘请多层次优秀学生(年级、专业、班级、学业水平),了解学生对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实现教学信息的双向流通;建立学徒岛,内部监控结果上报制度,要求学徒岛将结果定期上报至校外监控委员会,校外监控委员会将校外监控信息与学徒岛内部监控信息有效汇总,建立校外质量控制综合信息库。 监控信息处理的作用是通过管理系统将采集到所有信息加以智能化分类、整理、分析,得出结果。 四、构建"双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成效 通过"五化"来实现人才培养规格、课程方案、课程实施、教学管理和人才评估等全方位质量监控。 一是监控内容的"标准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要素点和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有机结合,相互融入一体化;二是监控机制的"规范化",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范围延伸到校外教学活动和整个教学活动的评价中;三是监控标准的"职业化",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及操作规范流程要求融入到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中;四是监控主体的"多元化",把合作企业师傅、辅导员等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职教教研员、家长等间接参与者均加入到监控体系中;五是监控方式的"信息化",把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学校双元E+智慧管理平台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完善的智能系统支撑质量监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反饋。 加强质量监控,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是确保中职学校企业合作模式可持续运行的重要条件。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双系统人才培养质量监控系统也会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指标体系与操作体系的不断成熟,并反过来不断促进学校教学诊改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中江,李平.构建"双督导、两结合"教学质量监控模式,提高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 [2]牛立薇,鲍钦.成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质量监控体系研究[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3). [3]姜岚.就业能力视阈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的变革[J].高教探索,2015(12). [4]于江宾.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构建研究[D].南昌: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