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后主刘禅,人们对于他的评价总是偏向于两个极端,一个就是愚蠢,而且蠢得不可救药,十头牛都拉不回来的那种,另一个就是极其聪明,聪明到根本就看不出来他很聪明,俗称大智若愚。结合刘禅的一些事迹,不管怎么分析,好像两种说法都是很有道理的。那么,这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刘禅,他的愚蠢究竟是真实的情况,还是自己制造出来的一种假象呢? 刘禅,很多人都称他为阿斗,算上身份或者会叫蜀后主,以至于很多人都忽略了,他也是个皇帝,刘备尚且有"昭烈帝"的谥号,刘禅自然也有,蜀汉怀帝。刘禅年幼的时候,真的是命途多舛,如果没有赵云拼死相救,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蜀汉建立之后,刘备就将他立为太子,刘备病逝后登基,尊诸葛亮为相父,并且支持他的北伐。 没有登基的时候,刘禅身为太子,有一个能从卖草鞋起家三分天下的父亲,还有一个人称卧龙的诸葛亮为他抄写书籍,伊籍作为他的老师,除了学习文,武也不能落下。当然了,学的怎么样,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但即便是再差,这些东西,也不至于完全不懂。 因为处于同一时期,所以很多人会把刘备和曹操拿来对比,自然也包括他们的孩子,这里也就涉及到他们各自在临终之前对孩子们留下的遗言。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刘禅不行,诸葛亮可以取而代之,知子莫若父,刘备其实一直很怀疑刘禅究竟有没有当好一国之君的能力,所以才这样说,但是,刘备只是不确定,他不能保证刘禅登基之后能不能做得好。 再来看曹操,他交代给曹丕的,都是一些自己的身后事,并没有涉及到日后曹魏的发展方向、曹丕应该有的态度等等内容,这也说明,曹操对这些都是很放心的,他知道曹丕可以做得好,不用自己操心,因此也就没有多余交代。 纵观刘禅登基之后的作为,诸葛亮还在的时候,大事小情都交给他去处理,以至于诸葛亮心力交瘁,诸葛亮死后,刘禅有一些举动,但是很难看到一些大方面的作为,甚至是宠幸黄皓。由此看来,刘禅只是一个极其平庸的人,他没有当皇帝的才能,却偏偏有这个身份。 一直以来,都是诸葛亮在处理国事,时间一长,他即便身为皇帝,但是已经习惯了有人去处理这些事情,尽管他手里有权力,也不会自己去判断,去处理这些事情,就像是一个长期在父母安排好的生活中生活的小孩,突然之间给了他自由,大片大片的时间,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安排,这个时候如果能有一个有主意的人,不管是好是坏,他都会很依赖这个人的。 至于后来的投降和乐不思蜀,或许也都是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吧,如果他真的对这个国家有很强烈的心,宁愿玉碎也不愿瓦全,也许是不会投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