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用人燕昭王是个好榜样


  公元前314年,燕国发生内乱,临近的齐国乘机出兵,侵占了燕国的部分领土。此时其他相邻诸侯国为防不测,从各自利益出发共同决定"伐齐救燕"。公元前312年,齐国撤兵,燕昭王即位。主政后,燕昭王励精图治,决心复兴燕国。于是,他以十分谦恭的态度去拜访贤士郭隗,讨教招贤纳士之策。
  燕昭王对郭隗说:"齐国乘我们内乱而大举入侵我们,我特别气愤。我深知燕国国力弱小,不足以抗齐。但若能得到众多贤士辅佐,并能与我谋国家发展大计,是我此生最大的愿望。郭隗啊,你能帮我出出主意,如何去拜访贤士吗?"
  郭隗没有正面回答燕昭王的问题,他先给燕昭王讲了一个故事。郭隗说:"在古代,有一个国君十分喜欢千里马,他派人到处寻找千里马的踪影,坚持了3年之久,无奈还是没有找到。此时这位国君手下一位不出名的人,自告奋勇请求去买千里马,国君同意了。此人用了3个月时间,终于打听到某处人家有一匹千里马,可待他赶到时,马已经死了。于是,他就用500金买了这匹马的骨头,回去献给国君。国君看到用高价买的是一堆马骨头,很不高兴。而這人却说,他这样做,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大王是真心实意想出高价买马,并非骗人。果然,不到一年时间,就有人送来了3匹千里马。
  郭隗继续对燕昭王说:"大王,您要真心想得到人才,也应像买千里马的国君那样,让天下人知道您是真心求贤。您可以先从我开始,让天下人看到如我这样才能一般的人都能得到重用的话,比我更有才能的人自然就会来投奔您。"
  燕昭王听后,恍然大悟。他立即为郭隗修筑了宫殿,作为招纳天下贤士的地方,并置黄金酬谢,同时还尊拜郭隗为师。
  果不其然,此举不久,很快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魏国军事家乐毅、齐国阴阳家邹衍、赵国游说家剧辛等诸多有才干的名人贤士纷至沓来。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人才济济了。经过20多年的努力,燕国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公元前284年,空前强大的燕国,联合韩赵魏楚四国,由大将军乐毅挂帅,举兵伐齐,并大败齐军,更把当初被齐国掠走的燕国故鼎重新夺了回来,同时燕国把齐国的荣耀"汶水竹子"移植到了燕国。功臣乐毅则被燕昭王册封昌国君。
  可见,人才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命脉,当然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是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有力武器。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定是以人才为中心,具有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和完善的人才梯队。这样的企业往往深谙识人、选人、育人之道,把人才的潜能和效用发挥到活灵活现,进而把"用人"这门复杂的精细化艺术应用到惟妙惟肖,给企业的营销管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服人正己
  燕昭王能礼贤下士,重视人才又能听取别人的建议,所以才能击败强齐。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懂得知人善用的人,必将有所成就。这充分证明燕昭王深谙用人之道——要想服人先要正己,严格律己必须得先做到以下几点:
  1. 远见。人才兴、事业兴,人才废、事业衰,这几乎是古今中外治国兴企干事业的一条定律。燕昭王把吸引和用好人才放在富国强兵的突出位置,才使较弱小的燕国赢得了宝贵的生存空间。
  2. 心态。重视和起用人才,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和权衡之计,否则会断送已取得的成果。
  3. 胸襟。用人要有宽广的肚量、惟才是举的胆识和量才施任的尺度,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如同燕昭王对待郭隗那样,不耻下问,从尊重和起用身边的人才做起。
  其实,服人正己往往从细节琐事上更能体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有一次燕昭王的太子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对燕昭王说,乐毅有谋叛之心,他为了自己可以当齐王,所以攻打齐国莒城和即墨两地时三年都打不下来,因为乐毅想感化这两地的百姓。燕昭王听后,便狠狠地痛打了太子一顿,并且立刻给乐毅封了齐王,虽然乐毅最后没有接受,但燕昭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不信谗言的风格着实令乐毅感动不已。
  这说明,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独到的优点,也有其不可回避的缺点。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这对一个掌舵企业营销的管理者而言,应该也必须要做到真正慧眼识英雄,知人而善任。
  内外兼修
  管理之道,惟在用人。是的,一个企业杰出的舵手,只有做到唯贤是举,唯才是用,才能使自身企业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战无不胜。也许我们不可能像燕昭王一样高筑"黄金台",可现实中确有可与之相媲美的"招贤"企业家们,这不是在美化褒扬他们是当代的燕昭王,而是相对现代管理模式来说,他们把燕昭王的用人之道诠释得更接地气。
  如何用人,充分发挥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需要有很大技巧的。《资治通鉴》中司马光就曾说:所谓"才",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而"用人之短,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天下无可弃之人"。
  燕昭王的用人之道,是典型的中国式管理智慧。中国式智慧,可不是人们脑海中早已固化的仙风道骨,高深莫测,超然于世,又无动于心的形象。中国式智慧,其实是"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它的本质是韬光养晦、厚积薄发的血性和务实精神。两千多年前"先做人,后做事"的燕昭王,他身上的血性和务实精神,今天依然没有改变,或许正是这样一份不变,推动了很多的改变。不仅为了他的燕国,也为了现在的世界。
网站目录投稿: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