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与现代新传媒的应用,为全人类的生活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德育工作带来不少困境,在网络视域下,大学生德育工作只有在社会、学校与家庭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主流思想的宣传与巩固、健全网络的监管机制、完善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德育方法等新途径,从而建设大学生德育网络新环境,方能使我国大学生德育工作突破困境,真正发挥作用。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德育;路径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宣传主流思想,重视德育工作 在网络时代下,德育工作者应始终坚持与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德育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做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德育工作者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持续完善和发展其理论体系,使德育工作在理论上有一定新突破。此外,德育工作者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对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宣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职业操守、社会公德等,于潜移默化之中不断陶冶大学生的道德情操与精神追求。德育是国民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形成的主要手段,是培育人才、促使个人发展的根本途径。于个人而言,德育是大学生的成长长材以及提高素质的方向与动力;对高校来说,德育更是全面实现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反映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的,统领着整个学校教育。因而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当把加强与改善大学生德育工作作为首要战略位置,相关部门应当经常了解大学生德育工作情况与问题,能够在人力物力方面给予德育工作支持,以解决大学生德育工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 二、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与法律教育,健全高校监管机制 (一)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 继续加强对大学生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的教育力度。首先应让大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概念、内容、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以及危害网络安全造成严重后果等。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的培训是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基础。要让大学生知道,网络世界里的自由和现实社会中的自由一样,都是以遵守法律为前提的有限度的自由。我国已有部分为维护网络安全而存在的法律及法规,应当让大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法律与条例,使大学生明白在网络上哪些行为被允许,哪些行为被禁止,从而增强其法律意识,约束自己行为的同时,也能及时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或是在网络上看到危害网絡安全的不法分子,能够及时举报,使其受到法律制裁。当前,网络道德问题引起国外政府的重视,国外相关研究机构与组织认为可以通过为网络用户制定多种相应规则的方式,限制网络上种种具体行为,从而以网络道德教育尝试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我国也可参考别国做法,借此为网络安全修筑道德堡垒。 (二)完善高校网络监督管理机制 在网络环境中开展大学生德育工作的过程中,创建与完善高校网络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容忽视。但对大学生的监督管理工作不应是强制性的"监"和"管",而应该对其进行"疏"与"导"。德育工作者可以侧面从大学生的微信和QQ空间动态或其与好友留言等,时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中第一时间发现潜在的问题,防止小事件引发突发性群体事件。可以利用网络建立反馈机制,鼓励大学生们合理表达个人诉求,帮助学生们分析辨别网络信息,及时地解答学生们的疑问,与他们形成长期良性互动,进一步锻炼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培养独立与理性的思考能力。同时,目前大学生们大多对网络信息获取能力较强,而对于信息的辨别、理解能力较弱。所以,德育工作者要特别注意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但应尽量避免一直语言的灌输与说教。此外,还应完善网络立法体系,对网络应用机制规范的同时,还应增大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持续对大学生的网络生活进行教育及引导,形成网络德育工作长效机制。 三、完善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利用网络创新德育工作 (一)提高德育工作者素质,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各项素质,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拥有坚定不移的社会主义信念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还应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武装自己,不断丰富和改善德育教学内容。要使对大学生的德育教学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首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情感等特性,一切应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导大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德育工作者应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具体情况,摒弃掉以知代行,甚至强制灌输的旧德育教学模式,使德育工作实现知行合一。在此过程中,要多有意识地以设置德育教学情境的模式,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观念进行反思,让其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与习惯。同时,德育工作者应不断加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理论、时刻关注政治动态,此外也要接受计算机技术技能培训等,提升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以及利用网络技术以应对德育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网络化德育必要性的认识,以具备良好的网络德育意识。并且德育工作者应利用网络,积极创新教学手段。不断加强精英骨干教师的培养,完善网络德育队伍建设,切实解决我国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问题。 (二)利用网络优势,创新德育教学模式 应重视与利用网络的优势,不断创新与改善大学生网络德育的方法,调动德育工作者将德育与网络相结合的积极性,使德育教学手段更多样有效地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与创造性。目前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在网络丰富的信息海洋的衬托下更显枯燥与单一,而网络的优势与特点也可为德育工作者所用,应适当利用网络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注入新的元素与活力,从而不断完善与创新大学生德育的手段和内容。此外,不仅大学生在课堂上存在诸多问题,在生活中,部分大学生由于各种压力,出现诸如偏执、焦虑之类的心理问题。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德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网络,创新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比如在网络上可开设心理健康公开课,或建立心理聊天室,对大学生进行在线心理咨询辅导,及时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协助引导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除了心理健康问题,大学生也有现实需求与困惑,德育工作者可运用网络平台及时关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因事、因时而异地协助大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应更多地运用网络技术实现双向交流的互动机制,把传统方法同网络新媒体相结合,创建线上与线下联动模式,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与影响力。此外,可以创建大学生德育信息库,利用网络的高效的信息处理功能,让打学生网络在线学习,通过各种信息的反馈,进行自我教育,完善自我道德修养。 四、联合社会和家庭力量,构建健康德育新环境 大学生德育工作单靠高校一己之力是不能完善解决问题的,大学生德育工作急需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协助,例如新闻媒体与文化宣传等相关部门,由于掌握着舆论的主动权,可以多制作更多有益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娱乐节目和影视作品;共青团、街道社区与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组织及社会团体,也可以为大学生的德育工作积极助力。而家庭教育更是对大学生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会受到家长言行举止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还是潜移默化的。家长在关心孩子文化课成绩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孩子的思想与心理健康,也应当注重孩子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应有一定家长会或家访制度,以便于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让其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动态;同样高校教育者也应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针对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和找到合适教育方法,从而完善家庭教育。 【参考文献】 [1] 邹太龙,易连云.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大数据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危机及应对策咯[J].高等教育,2017(7). [2] 殷琛.网络负面新闻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影响[J].黑河学院学报,2017,8(6). [3]倪鹏飞,田建国.创新思想教育话语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J].思想教育研究,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