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比爱情陪她更长久的是工作男人只是她人生的配角


  1971年1月10日,她在睡梦中离开了这个世界,那天是周日,休息日,她不喜欢休息。虽然已经去世45年,但她仍然比现代大多数人超前。前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曾说过:"本世纪(20世纪)的法国,有三个人将名垂青史,戴高乐,毕加索,香奈儿。"
  5号香水、双C标志、小黑裙、香奈儿外套……每一个都是香奈儿成就的经典。然而,香奈儿这一生最经典的成就是成为可可•香奈儿。
  谁是可可•香奈儿?
  Coco Chanel原名 Gabrielle Bonheur Chanel ,生于1883年8月19日。关于她的身世有不同版本。香奈儿官方的说法是她的父亲是个四处游荡的小商贩,母亲靠洗衣缝补维持生计,因为不堪生活重负,32岁就撒手人寰。母亲去世后,她父亲把自己的五个子女中的3个女儿送入奥巴兹(Aubazine)修道院,包括12岁的香奈儿,在奥巴兹修道院的高墙内有个孤儿院,香奈儿在那里生活了将近7年,并在那里练习缝纫。
  离开修道院之后,她在一家针织店找到了工作。1905年,她22岁那年,当上"咖啡厅歌手"(Cafe singer),白天缝衣服,晚上在酒吧之类的地方为骑兵队的军官唱歌。用现在的话说,那时的香奈儿就已经很拼,为了生活要兼做两份工作。
  刚开始时,她只会唱两首歌:一首是"公鸡喔喔叫"(KO KO RI KO),一首是"谁看见了可可"(Qui Qu"a Vu Coco)。歌里面的可可是只小狗的名字,有些助兴的男客觉得香奈尔唱歌的样子特别可爱,因此就戏称她为COCO,香奈尔接受了这个昵称,后来COCO成了她的代名词。
  年轻时的香奈儿清秀美貌,鬓发如云,眉毛很浓,前额很低,仿佛田园版的奥黛丽•赫本。
  年轻的香奈儿
  可是漂亮的女人那么多,那些"优秀"的男人为何对她趋之若鹜,当然不仅仅是看脸。比香奈儿的美貌更让人心动的是她的个性与独立人格,当大多数美女都看起来在准从社会准则行事的时候,香奈儿只做自己,一个有欲望、有才华、有热情、有美貌,恣意任性的女人。她或许没有大肆宣扬自由、女权、人格、独立,但是她所做的一切都在诠释这些。
  温斯顿•丘吉尔曾在威斯敏斯特公爵位于波多尔(Bordeaux)的乡村别墅逗留,在那里,丘吉尔认识了香奈儿。对于他们的相识,丘吉尔热情洋溢地写道:"闻名遐迩的香奈尔小姐也在那里,我对她充满了好奇。香奈尔小姐既聪慧又随和,同时个性比公爵还要强烈。她一整天都在打猎,而且兴致极高。晚饭后她开车又回到了巴黎,她今晚的工作是要修改一排假模特身上的衣服。她完全是自己动手缝制、裁剪、打环。有些衣服要修改几十遍。"从丘吉尔的话可以看出,事业和兴趣永远是香奈儿的第一顺位。
  "我要成为未来的一部分"
  "我要成为未来的一部分"是香奈儿的口头禅。她年轻时便无所畏惧,她会可以装扮得与众不同,哪怕是与整个潮流逆向而行。20世纪初,由于缺少原料,羽毛和面纱被用来作为彰显尊贵的标识。可以想象一下,当时的女性若不把整个花园戴在头上就会被千夫所指,敢于戴着一个小小的圆顶草帽,只缀着一根羽毛在当时是十分冒险的。
  香奈儿从来没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没学过美术,更别说设计,但是,她用自己的审美颠覆了潮流、用才华创立了经典,用个性超越了时代,在时尚奢侈领域,至今没有哪个女人敢声称与她比肩。
  她对自己的身世遮遮掩掩;她总是特立独行,甚至是刻意与众不同;她情史丰富,并且她结交的男人们非富即贵,再不济也是个艺术家,她强势不轻易让步……所以,经常有人会说香奈儿其实原来如何如何,认为她的成功仰仗于男人,但卡尔•拉格斐说:"无需向世人揭示所谓的真相,她为自己创造出一个形象,而后世都会记住这个形象……那些所谓的真相根本无关紧要,她的成功超越了她同时代的所有人。"
  可可•香奈儿的情人们
  香奈儿认为"感觉不到爱的人生是充满挫败的人生,无论是处在什么年龄。"所以,她一生都在恋爱,有多个"情人"。几乎全世界都知道可可•香奈儿,知道她有好几个"情人",但可能没有多少人记得这几位"情人"中某一位的确切姓名。
  香奈儿走出修道院踏入社会的时期是个禁锢的年代,人们在教条桎梏中挣扎,对当时的女性而言要想成功更是难上加难。因为她本身一无所有,当时的社会环境不允许她一个年轻而貌美的女人通过才华发展事业,接近梦想。寄生于男人对她是很羞耻的事情,但却无力回避。
  22岁时,香奈儿结识了艾提安•萨勒桑(Etienne Salsan),第一个改变香奈儿命运的人,艾提安帮她打开了视界,见识了上流社会的社交游戏,学习了很多她原本接触不到的技能,比如骑马。
  马背上的香奈儿
  在艾提安带香奈儿出席的一个上流社会的聚会上,她认识了艾提安的朋友,人称"博伊"(Boy)的亚瑟•卡佩尔(Arthur Capel)。卡佩尔则是香奈儿的伯乐,卡佩尔引导香奈儿了解文学、东方和神秘主义。从相见到相恋,他一直都很欣赏她、相信她、支持她、爱她,唯独没有娶她。
  Chanel与Capel在一起
  香奈尔曾多次说过,卡佩尔是她一生唯一爱上的男人。尽管没有走入婚姻,香奈儿和卡佩尔之间的感情仍是难舍难分,以至于在卡佩尔婚后,他们继续以情人、知己的身份继续出现在彼此的生活里。她不顾名分,不顾道德评判选择了卡佩尔,选择了爱情。但这样的爱情在一个圣诞前夜戛然而止,1918年12月23日深夜(维基百科的记载是卡佩尔是在1919年12月22日去世的),卡佩尔在车祸中不幸丧生,赶到车祸现场的香奈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当众哭泣,她说"要么随他而去,要么独自去完成我们共同开创的事业",她选择了坚强面对。
  卡佩尔去世后,香奈儿没有拒绝爱情(或"情人"),"卡佩尔让我明白我可以照自己的方式生活,照自己的意思经营事业,照自己的欲求选择爱人,这是卡佩尔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较为公开的情人既有威斯敏斯特公爵休格•罗夫纳(Hugh Grosvenor)这样的显赫贵族,也有幸躲过了俄国革命大屠杀的狄米崔大公,据说连画家毕加索、诗人瑞佛蒂等人都是与她有过亲密关系的男人。无论事实真相怎样,他们统称为香奈儿的情人。
  卡佩尔不敢违拗家族和世俗,香奈儿却可以不婚不嫁。如果她愿意,她是可以走入婚姻的,威斯敏斯特公爵休格•罗夫纳(Hugh Grosvenor)就不止一次向她求婚但被拒绝,有一次,公爵伤心地问香奈儿:"对你来说,难道连威斯敏斯特公爵夫人这个头衔也不够好吗?"而香奈儿的回答是:"地球上有很多公爵夫人,但只有一个可可•香奈儿。"
  香奈儿和威斯敏斯特公爵的专列私人火车
  而香奈儿与狄米崔的相恋也一度激发了香奈儿的设计灵感。她比狄米崔大8岁,而他也为她带来俄罗斯荒野的气息,他们相恋后,香奈儿设计出极具俄罗斯风格的刺绣和皮草,以及拜占庭风格的珠宝。
  香奈儿与狄米崔大公
  女人经济不独立,人格就不会独立
  香奈儿从来不喜欢无所事事,即便跟自己爱的男人卡佩尔在一起,香奈儿也想要有自己的作为,让她以更加独立优秀的姿态站在爱人面前。
  她跟卡佩尔表露了创业的愿望,1910年,在巴黎坎朋街21号,卡佩尔出资帮香奈儿开了一家女帽店。她从男士服装汲取灵感,同时还发明了全新风格的女帽,将帽子上堆砌的鸟羽悉数拆下,使其更加简洁、轻盈、时髦。
  香奈儿戴着自己设计的帽子登上了1910年10月1日的戏剧杂志"Comoedia Illustré"
  尽管香奈儿缝制的帽子简洁耐看,但女帽店刚起步的时候,生意冷淡,不懂经商的香奈儿却以为自己在赚钱,当她发现自己实质上还是依靠卡佩尔养活时几乎抓狂,她对设计的信心被挫败,依附于自己挚爱的男人更让她痛苦不堪。香奈儿每天戴着自己设计的帽子出街,与此同时,机智的卡佩尔请著名的女歌剧演员在演出时戴上了香奈儿设计的帽子,此后,香奈儿的女帽店逐渐打开局面,并在一年后实现盈利。
  在解放女性之前,她先解放了自己。1913年时,她在法国杜维埃开设了一家服饰店,推出运动服饰系列。 这一时期的香奈儿改变了女装的廓形:剪短裙长,露出脚踝,解放腰部,抛掉紧身胸衣,以Jersey针织面料为运动服饰赋予新的活力,掀起了一场时尚革命。
  1913年时,香奈儿在法国杜维埃的服饰店前
  1915年,香奈儿在发过比亚利兹开设了自己的第一家个人品牌时装屋。
  1918年,香奈儿在百丽康朋街31号开设了精品店
  比爱情陪她更长久的是对美的企图与引领
  相比于爱情或情人,陪她最长久的是她的事业和对美的企图与引领。在香奈儿那里,男人不过是她人生的配角,即便这些男人中有一个是她的挚爱。
  暮年时的香奈儿,曾向一位德国记者透露了自己终生未婚的原因:"我永远把我的时装公司当成亲生孩子,从白手起家,一点一点看它走到现在。"
  卡佩尔去世后,香奈儿把精力都转移到工作上,她说:"博伊是我的伙伴、我的朋友、我的父亲、我的兄弟、我的爱人,他死后,我惟有沉浸在工作中才能忘记他。"
  20世纪20年代,香奈儿率先将男性的针织毛衣演绎为女装;从男性的水手裤取材,鼓吹女性如男性般穿上长裤,开创了"男装女穿"的先河;而她对人造首饰与衣服搭配的重视,特别是成串的珍珠项链,为她简洁的衣服设计添上华丽感,更开启了现代衣着的观念。1920年开始,香奈儿被尊称为"女士"。
  在一战后,整个法国兴起了一股脱下华服,穿上简便衣裤的风潮。香奈尔的服饰跟这种风潮一拍即合,几乎在一夜之间红遍整个欧洲。在战争的背景下,妇女们以穿香奈尔的裤装、小黑裙和无领夹克,代表"前卫和革命"。
  标志性的"小黑裙"
  发表在1926年10月号美国版"Vogue"杂志上的一幅香奈儿"福特"裙手稿
  1926年,香奈儿发布了她的小黑裙和与之搭配的造型——小黑裙+珍珠(搭配长串珍珠项链)。这一造型设计,去除了战前的大帽、窄裙摆和繁复的装饰,剪裁成及膝的长度,没有任何冗余的修饰,线条流畅,极致简洁,又有几分帅气。这种廓型挖掘出了黑色裙装的时尚性,展现了传统既定规范外的另一种女性美。
  1926年10月1日,美国《时尚》杂志向全世界宣告,可可•香奈儿的小黑裙与第一辆福特汽车的出厂具有同等的革命性质。她的时尚帝国也在此时逐渐成形。
  香奈儿的野心当然不会止步于小黑裙,她要"创造一个年轻的形象",她的服装语言坦率、自由。她对当时主流的高级时装非常反感,张造型简洁、优雅、舒适自如,色彩单纯、素雅,喜欢运用黑、白两色。
  香奈儿不断努力,时时推陈出新,与潮流大势逆向而行,最终缔造出有强烈个人印记的香奈儿风格。
  她总是亲自主持试装,哪怕是暮年,也自己测试布料,用剪刀和针线对作品进行最后的修改。
  晚年的香奈儿在工作
  80多岁高龄的香奈儿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到街对面的康朋街楼上的寓所中,与工坊中的女裁缝们并肩工作,在晚上回到丽兹酒店下榻。每天当她动身前往工作室时,丽兹酒店的门童就会及时发出信号,康朋街31号的员工就会沿着镜梯喷洒她最爱的5号香水。
  香奈儿在一个周日与世长辞,这是她唯一不用工作的日子,这天是1971年1月10日。
网站目录投稿:寻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