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增长极理论由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在区域经济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以合肥市为例,探讨增长极理论的实践过程。通过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人均资本等指标的分析,对合肥市极化效应的发生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同时,对合肥市的区位优势进行了探讨,解释了合肥成为增长极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增长极理论;合肥 一、合肥在发生极化效应吗?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5年经济增速达到6.5%,GDP产值676708亿元,经济总量已居全世界第二位,宏观经济势头良好。但是,在整体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结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区域发展差距为学界所特别注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任何地区都不能落下。落后地区如何贯彻跨越性发展战略,迎头赶上发达地区?这是一个区域经济学界不得不深思的问题。早在1950年,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增长极理论,主张落后地区应集中有限的资源,形成增长极,利用增长极的发展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这就是著名的增长极理论。在实践方面,落后地区的政府,也往往注重采纳增长极理论,倾全省之力,促进省会城市或其他中心城市的发展。 增长极理论中,把资源向地区的某一城市集中的过程,称为极化效应。判断极化效应的依据,是劳动力、资金和人才等生产要素是否发生向中心城市流动的趋势。极化效应是增长极战略实施的关键步骤,通过中心城市的壮大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本文利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常住人口增长率以及文盲率和受教育年限等指标,判断出合肥无论是在资本的集聚、人口的增加还是人口素质的提升任一维度,都在发生着极化效应。 从全社会的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数据来看,2015年,合肥市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851.9亿元,而全省也不过23965.6亿元,合肥市以占全省12.68%的常住人口,全省8.14%的土地面积,获取了全省近1/4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是全省的将近2倍。说明合肥市的固定资产投资额仍在保持较快的增长,省内资金向合肥市汇集的趋势已经凸显。 从常住人口的数量来看,由于安徽是个劳务输出大省,常住人口数量远小于户籍人口数量,2015年省内常住人口6143.60万人,而户籍人口数量有6949.10万人,不过随着安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能大量吸纳就业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大量外出务工人口回到省内就业。其中,作为省会合肥市,常住人口的增长更为迅速,近5年的常住人口增长率分别为0.76%,0.68%,0.52%,1.11%,1.22%,年平均增长率为0.858%,不仅高于本市的户籍人口增长率,也高于全省的常住人口增长率。据一项2015年针对合肥市内4区的流动人口状况的调查统计中,65.6%的流动人口来自省内。这充分说明,合肥市具有强大的吸纳省内其他地区人口的能力,常住人口的增加为合肥市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为合肥市发挥省内经济龙头的作用提供了便利条件。 从人力资本的聚集来看,合肥市是安徽省的教育中心城市,有着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两个部属高校,有着安徽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一批省属高校,在本科院校中,合肥市有21所,占据全省本科院校总数的38.18%,并且,合肥市还有大量的高职技术院校,培养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对于省内其他地区的大学生毕业生而言,合肥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很多地方一样,成为他们就业的主要目的地。以地处皖北地区的阜阳师范学院为例,从该校2014年就业质量报告所反映的来看,24.55%的毕业生流向了合肥市。在常住人口总体质量方面,2015年,合肥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81,远高于全省平均的9.06,合肥市的文盲人口百分比为4.69%,也远低于全省平均的5.79%。这些都综合反映了合肥市不仅是省内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地,也是省内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就业选择地。综合来看,人力资本在合肥市的聚集,为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合肥市实现产业的升级与改造。 因此,无论从资本、劳动力还是人力资本任何一个要素来看,合肥都在全省占据绝对的优势。并且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著,确切地说,合肥发生着极化效应,它吸附了全省的资源,是安徽省当之无愧的首位城市。 二、为什么是合肥——兼论合肥市的区位优势 落后地区如果确立增长极模式的发展方式,首先要找到具有区位优势、各种条件优越的地点,这个地点相对于区域内其他地点来说,或具有更加雄厚的工业基础,或具有更加优越的交通优势,甚至富有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区位优势才使得该地的崛起变得顺理成章。对于安徽省来说,选择合肥具有它的必然性。 交通是现代工业的血脉,交通的发展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地位。近些年来,我国的高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交通部门确定的高铁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预计到2020年,我国高铁的通车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从全国高铁路网的设计图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合肥已经成为华东地区非常重要的高铁枢纽。在这里,已经建成的京福高铁、宁武高铁呈现十字型在合肥交汇的态势,前者被称为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之后第四条南北重要铁路干线,有着非常重大的战略意义;而后者宁武高铁则是连接了长江中游地区与下游地区,有效缓解了长江航运通道的客货运压力,也为东中西部产业转移也创造了便利条件。不仅如此,郑合杭高铁、京九高铁也在热火朝天地建设中,其中,郑合杭高铁连接郑州、周口、阜阳、杭州等城市,有利于中原地区密集的劳动力向沿海地区的转移,有效缓解该路段春运期间的客运压力。京九高铁的线路规划与旧的京九线略有不同,京九高铁经过安徽阜阳后,拐向东南,通过合安九高铁进入江西省,而不是旧的京九线绕道湖北麻城、黄冈进入江西的方式。这样的改道,对合肥市的发展无疑是利好消息,京九高铁建成后,合肥与华南地区广州、深圳等地的联系将会更加密切。 从城市的软实力来看,合肥是个人文底蕴厚重的城市。虽然成为安徽省会只是近几十年的事,但合肥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合肥自古便是多事之地,包括三国时期的张辽固守合肥、太平天国时期的三河大捷等,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很多事件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合肥北控淮河,南引长江,东西连接南京武汉,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合肥在地理虽然属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但是合肥人兼具北方人的豪迈和南方人的内秀,历史上合肥诞生过许多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耳熟能详的包括包拯、李鸿章、段祺瑞、刘铭传、丁汝昌等人,还有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是在合肥出生长大。中国很少有地方城市出产众多的历史名人,合肥的"名人效应"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为合肥乃至安徽的发展产生带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安虎森.增长极理论评述[J].南开经济研究,1997,01:31-37. [2]高煦照.增长极理论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J].改革与战略,2007,06:97-99. [3]苏廷鳌,付伟.增长极理论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01:89-93. [4]周民良.增长极理论与西方的区域政策[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07:70-75. [5]王运宝.新棋局上的合肥[J].决策,2015,0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