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红日高照孟良崮 在解放战争中,山东解放区是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区域之一,国民党军队的五大主力,有三个就投放在山东,其中就有五大主力之首------七十四师。 1947年初,蒋介石的面进攻被粉碎以后,又集中优势兵力向我陕甘宁和山东解放区发动了重点进攻。我华东解放军在陈毅、粟裕的指挥下,采用了步步抵抗、诱敌深入的战法,首先在北线围歼了敌李仙洲部,取得了莱芜大捷的重大胜利,接着又挥军南下,把孤军冒进的国民党首号王牌军七十四师包围在沂蒙山区的孟良崮一带,经过一系列的英勇战斗,我军终于全歼敌七十四师,给敌人予致命的打击,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作家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描写了这一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史诗。 作家吴强1937年在上海参加左联,1938年参加新四军,先后担任新四军政治部干事、科长,苏中第二军分区政治部敌工部副部长。在解放战争中,吴强参加了两次涟水战役、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是这段历史的经历者。 1947年5月17日,也即孟良崮战役胜利的第二天,吴强亲眼目睹了国民党军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躺在一块木板上,被解放军战士从山上抬下来的情景。这一幕幕亲身经历过、亲眼看到的"真实"场景,使作家有了一种要用文学的形式来反映这种"真实"场景的冲动。吴强本来就是一位作家,战争中令人忘怀的经历,使他萌生了这样一个念头:要把从涟水战役到七十四师在孟良崮全军覆灭这个情节和人物都很贯穿的故事,编织起来写一部长篇小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喷薄而出,气势宏大的【红日】。 长篇小说【红日】是一部描写现代战争的文学作品,它记叙了在解放战争时期,我华东野战军在山东沂蒙山区歼灭国民党王牌军七十四师的故事。故事以军长沈振新【其实是华东野战军六纵司令员王必成】率领的一支部队【华东野战军第六纵队,作者本人在这支部队工作过】为主要线索,环绕着华东战场涟水、莱芜、孟良崮等战役,描给了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和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塑造了我军指战员沈振新、刘胜、陈坚、石东根、杨军------等英雄形象。 1946年,蒋介石发动内战,解放战争开始。同年10月,国民党军七十四师进攻我苏北解放区涟水城,我军沈振新部奋起抗击,击溃了敌人的进攻。不久,敌人又发动了第二次进攻,经过一番苦战,涟水失守,沈振新部被迫撤往山东解放区腹部,实行战略转移。 1947年初,莱芜战役打响,沈振新部攻占吐丝口镇,迫使敌李仙洲部突围,被我军围歼,此役消灭国民党军5万六千余人,敌司令官李仙洲被活捉。 蒋介石大为恼火,集中四十万大军进攻山东解放区,企图同我军决战。敌七十四师孤军突出,进入我解放区腹地沂蒙山区。陈毅、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集中优势兵,将七十师分割包围在孟良崮一带,准备一战而歼之。 敌七十四师是蒋介石的首等主力,师长张灵甫号称"常胜将军"。此人与蒋关系密切,全付美械装备,因此骄横异常。与此同时,沈振新部接到陈粟命令,从鲁南兼程赶往沂蒙山区参加会战,全军指战员无不斗志昂扬,为报涟水之仇,欲与七十四师一比高低。 沈部赶赴战场,刘陈团攻占垛庄,堵住了敌人最后退路,我军各部紧缩包围圈,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沈军长、丁政委亲临前线指挥,刘陈团攻上山腰,全军将士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前仆后继,奋勇杀敌。团长刘胜壮烈牺牲,激起全军指战员的战斗情绪,奋不顾身地攻上了孟良崮山顶,张灵甫在山洞里被打死,七十四师全军覆灭,胜利的红旗插上主峰。 【红日】在以艺术形式表现重大战役方面做了较好的探索,它以1947年华东战场涟水、莱芜、孟良崮三个连贯的战役做为情节的发展主线,体现出作者对现实战争小说的"史诗性"的艺术追求,即努力以宏大的结构和全程式的描写展示出战争的独特魅力。在三次战役中,我军有胜有败,各具特色,作者的描写详略得当,各有侧重。 【红日】最大的特点是突破了以往小说将着墨点放在连队上的写法。作者以一个军【纵队】跟七十四师之间展开的大规模战役为记述中心,将笔触从军、师、团一直写到连、排、班,从军长写到普通战士,从军队写到地方,从前线写到后方,视野开阔但层次分明,场面宏且结构紧奏。整部小说风格激扬壮丽,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情调。 【红日】通过不同的角度,多层面来塑造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人物,从军长到一般战士,都有血有肉,且有人情味。这些人物,既是英雄,又是普通人,既有英雄的品质,又有独特的个性。如军长沈振新的骄傲自满,团长刘胜的不善思考,连长石东根到底不讲战术,他们的个性都在小说中得到展示和描写。 作者还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如沈军长打仗忙,战后也忙,他在战斗间隙中"跟人下棋",却没时间"给老婆回信"。石连长在大捷后得意忘形,醉酒纵马。班长秦守本因新战士不好带而闹意见,这些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作者说:"记住昨天的战斗生活,对于我是永远的,只要还在活着的时候,都是必要的,因为它已经给了我,今后还将给我前进的力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日】是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