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数学女孩读后感字


  《数学女孩》是一本由[日]结城浩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2.00,页数:3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数学女孩》精选点评:
  ●想太多了你们,就算早读十年数学该是那个烂样还是那个烂样哈哈哈
  ●既有数学,又有女孩,关键是数学还都是无穷级数、生成函数、欧拉、黎曼之类的美丽数学,而不是教科书中丑陋的数学。高中时候读了1,现在还想读2和3,一点也不会觉得低级
  ●我绝对是结城浩一生推啊!看似无关的问题讨论,层层推进,到最后讨论了拆分数,其中还有不少精妙的思路,看过之后直感觉自己应该重新学一下数学!
  ●完全停不下来好么…
  ●一本出人意料的数学书。
  ●今年最大的感受是数学真的很重要。这本书对怎么用生成函数来计算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讲解非常详细,我从中受益良多。实话说,这真是一本被三角恋耽误了的科普书。
  ●明明看到了是给初高中生看的书还要看..又矫情又可怜的高中数学故事..如果不是想到日本给老师的地位很高以及嫌疑人X也只是个数学老师这个事实真是无法接受高中喜欢数学的人成了高中数学老师这个结局。(最近真是习惯了一句话剧透一本书啊)
  ●不咋的
  ●谁想看少男少女在一起谈恋爱,一起学数学才最浪漫。
  ●整体不错,适合高中生看,可以教你一些学数学的方法与态度。但里面关于各种具体数学知识点的讲解还是比较浅,不够深刻。
  《数学女孩》读后感(一):打call相见恨晚
  研究生毕业已4年,工作已两年,工作每天累成狗,单身的生活周末缓口气的时间就是看书了,看什么书呢,工作财务法务方面的书籍有时提不起精神,还是看看高等数学相关的吧,或者看看言情动漫什么的,两者如果可以结合的话妙不可言。而这套书真的满足了热爱数学的宅男宅女的心❤,美妙绝伦的数学公式,小鹿乱撞的男主人公女主人公。寻找知音!
  《数学女孩》读后感(二):Note
  首章,以数列引发读者兴趣。
  第二章
  当米加尔问质数的定义,我下意识也是这样 "正整数p 只能被1 和p 整除时,我们把p 叫作质数。"
  但实际上这样的定义并不完整,对于1来说就是不对的。
  可想而知,我对于定义仅仅只是简单的记忆(甚至可以说是没能够记忆下来),并且没有深刻的理解,
  导致错误的定义。
  质数的唯一分解定理
  《数学女孩》读后感(三):春心萌动的夏天,数学之恋
  我永远记得初二的那个夏天,我认识了数学和G……
  我生在大城市,但那个年代,课业还不重,家长还不怎么激娃,一路浑浑读到初二,都挺轻松的,到初二突然感觉功课有点难了,尤其是数学,不再可能随随便便八九十分了,若偶尔出点变态试卷,挂红灯也开始了,起初不以为意,玩心重,别说加练了,平常作业都或漏或抄,结果有次考砸了厉害,老爸被叫去谈话,说如此高中都可能上不了云云,老爸急了,痛扁我之后,开始了激娃模式,第一每天盯着我刷题,第二给我报了个补习班
  至今还记忆尤深那本习题册,叫《五星题库》,难度随星级而走,刚开始三星都卡,数学就是这样,不会就是不会,枯坐一天也可能两眼茫茫,好在中国教育万变不离应试,慢慢就摸出门道了,因式分解,不等式,无非就是公式套啊套,慢慢五星也能做了,直到我做起了几何,我才真正认识了数学!几何是几乎没有计算的,公式也只有五个,就是那五条公理,然而经此出发却可以演化无穷的定理,且因为少计算,每一步的推导都是自己设计,自己验证,头一次感觉到了自己是在"做数学",而不是"算数字"。有很多题目,初看条件寥寥,要求的证明匪夷所思,然而一番写写画画,冥思苦想,神奇的灵光突然乍现,此时绝不能松懈,不要停笔,一路推下去,直到做出"相隔千里"的证明,回头扫视自己十七八步的逻辑链,确定无误!这种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的高峰体验真是无比美妙
  另一件事,便是在补习班上认识了G,G其实是同班的女生,但之前绝少交流,她并不算漂亮,个子不高,也不白,脸蛋红扑扑,说话利落,笑声响亮,和城市中许多娇生惯养的孩子相比,有那么点乡野的朴直和爽朗,起初也没多话,但一起补习,免不了讨论做题,刚开始我差一点,偶尔问她,她就一笔一笔地给我讲"这样算,这样拆,……呀,你看是不是这样","不要急,试试看,理解了吗?……","XXX,你自己努力试试……"一回生二回熟,慢慢地我喜欢上了补课,实际上是喜欢上听她讲题,事实上她不是什么天才,可我越来越沉浸在她的语调里,如此认真,如此耐心,如此开朗。在气息碰撞,在目光相接的瞬间,我越来越懂怎么做题,可是却伴生出个新问题,我想知道如何越来越懂她,其实后来我的水平已不差她,但还是明知故问,心理早有答案,还是一言不发地听她一步步解,呆呆地看着她的眼眸出神,她最后也觉察了,脸上泛起一阵红晕,收笔道:"这挺简单的,你应该会了吧,……XXX,你自己要努力啊"
  那个夏天其实可能是我学业生涯最努力的一个暑假,我刷完了题库,到初三数学已没有问题,不多久补习班也不去了,然后稀里糊涂地直升了区重点高中,而她考入了市重点,自此以后漫漫20年大概同学会见过一两次,她已出落的飒爽英姿,旅居国外了,我依然呆呆地看着她,不知道该说什么,满脑子还是当年的习题本,那年相邻而坐,悄声问答的夏天
  一路学业,就业,结婚,生子,岁月如梭,数学始终算是小爱好,偶尔翻翻科普文章,可再也没有动笔算的激情,这可能缘于自己的偏狭,喜欢论证,却懒于计算,殊不知没有苦算,没有艰难的尝试,就永远看不到云端的风景了,"XXX,你自己要努力啊"!
  《数学女孩》读后感(四):越是数学学得吃力的孩子,越要读好的数学科普。
  之前搜书的时候偶遇过几次,皆因封面太过清新,标题太过朴素,再加上对校园青春搭严肃科普这种风格抱有一丝丝的怀疑和不安,而多次错过。后来有幸拜读,对自己的偏见深感惭愧。Never judge a book by its look ,实乃至理名言。读第二遍时,恰逢人民邮电出版社该系列第五本出版,看了该社推荐文章才了解到,数学女孩系列曾在北大数学系的招生宣传片中露过脸。向不了解数学的人推荐这本书,可能这一句话就够了,向了解数学的人推荐这本书,可能这一句话也够了。
  数学女孩是一本披着言情外衣的硬核数学科普。这本书既探讨由易到难满足各程度读者需求的数学问题,也分享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感悟。作者充分利用小说题材的优势,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对数学部分的充分讨论,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在作者的精巧构思下,前面介绍的部分如生成函数,卷积,泰勒展开,巴塞尔问题会在后续章节重新出现,有利于读者巩固温习。更重要的是,作者把以上内容当做解决问题的工具来引入,不为教而教,与大部分数学教材相比,这一点难能可贵。对于不喜欢言情的读者来说,情感描写部分可以直接跳过,不会对数学内容的理解造成任何干扰,感兴趣的建议尝试。
  一提到数学,身边总有人谈虎色变,不分年龄,不分背景。我估摸着20年后恐怕依然如此,毕竟国民数学素养还是比较堪忧,当然这并不包括因各种机缘巧合或家庭环境影响而从小就有幸跳过所有坑的幸运儿。我认为数学要学好关键有三点:一教材好,二老师好,三自己好。前两点如果出了问题,孩子的数学多半是学不好的。如果前两点没问题,又假设孩子们很努力,那数学人才的数量应该与人口呈正比,不过现实好像并不是如此,所以前两点大概率是出了问题,而且还不小。
  如何自救?看数学科普。科普面向的是大众,通俗易懂,而且为了减少读者的阅读困难,会尽量把问题的来龙去脉阐述清楚,这对于数学有困难的孩子来说时最理想的读物,不是教材,也不是教辅,也不是试卷,是好的数学科普。而且这类书的作者通常是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教授或从业人员,对数学理解的广度和深度都远超中小学数学老师和奥数老师,甚至一部分国内教授。值得一提的是,奥数好不等于数学好,这是大多数普通家长的误区,不过也情有可原,毕竟大多数家长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是数学,所以觉得奥数就是数学。什么是数学?我个人觉得分两部分:一方面是成系统的严格的定义定理推理证明,另一方面是探索发现,也就是观察,归纳,猜想,验证一系列思维过程。少了任何一部分,都很难称得上是数学。而如果两部分都少了,那我也只能呵呵了。
  对于数学好的读者,好的科普是锦上添花,而对于数学比较困难的读者,好的科普是雪中送炭。我相信那些数学不好的孩子恰恰是最适合学数学的孩子,毕竟教材只讲皮毛,不成体系,结构混乱,单靠教材学好数学不是太明智,也不太可能。所以孩子们学得很困惑,很矛盾,很混乱,是正常。因为他们不会不懂装懂,自欺欺人,具备刨根问题的质疑精神,而这些特质恰恰是做研究所必需的。他们只是需要一点点耐心和指导,就有可能成才,但这些恰恰是大多数老师没条件提供的,要么没时间,要么没能力,所以这样的孩子最容易被当前的应试教育制度所淘汰。自己没能把学生培养成才,到头来还说学生素质不行,实在可怜可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越是数学吃力的学生,越是数学老师教学水平的试金石。如此看来,应试选出的所谓数学特长生并不一定真的适合学数学,这一点恐怕数学专业的教授们最有发言权。
  最后只强调一点,这是本硬核数学科普,就生成函数那部分,国外某一流大学数学系的课件有17页,如果认为本书只适合初高中生,很有可能会遗憾得错过。
  最后祝大家阅读愉快。
网站目录投稿: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