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高职院校考试方法的实践与改革


  【摘 要】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明确地提出了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指导意见。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课程结构体系和教学目标提出新的要求,同时对学生的知识、技能、能力等的鉴定也提出新的标准,创新评价的方法和构建新的评价体系,就必须对现有的考试模式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深入的探索,才能发挥考试管理在高职教育教学上的引导功能。
  【关键词】高职院校;考试方法
  一、高职院校现行的考试方式和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通过一个教学阶段进行的考试,既是对学生阶段性学习情况的检查,也是对教师阶段性教学活动的检验,它一方面反映学生知识能力和技能程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學校的教育、教学水平。考试工作是教学运行过程相对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的重要内容。
  教学工作中的考试与组织管理在高职院校,考试工作主要是在分管教学的主管院长领导下,教务处全面负责制定有关规定及管理制度,对考试的全程进行组织管理,教务处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期末考试周全院各门考试课的考试工作;一般情况下考试周的考试,侧重考查学生基本知识掌握程度,而这种考试相应的命题形式多为填充题、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等,一般情况下,死记硬背反而能考高分,这样常常会导致学生进入"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循环现象。这种传统考试模式与目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相违背,学生毕业时的一张毕业成绩单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技能。而相对集中的考试时间,会给学校考试组织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高职院校考核的方式高职院校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方式,同一学期同一门课程采用同一种形式考核方式。考试方式可采用笔试、口试、上机考试等方式,笔试又可采用闭卷或开卷的方式,具体考试方式应以当年公布的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考试方式为准,课程标准没有规定的一般以系部分管教学的领导确认的方式为准。考查方式以课题、论文、大型作业或调研报告等方式完成。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考试前突击强记就能考出好成绩,这样的考试只能查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不能够全面衡量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重考试形式轻考试结果的分析研究高职院校把考试成绩当成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考试的功能没有进行分析,特别是卷面中所存在的不足,考前没有组织相关的专家进行评价。一门课几学期下来,试卷的内容几乎没有太多的变化,也没有在考试后及时地通过教学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评价,发现教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差距与不足。对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评介工作不够深入,没有把考试结果的系统分析反馈给教师,没有利用好考试这个重要的环节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职课程考试模式改革思路
  考试模式改革和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考试改革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保证。高职院校的学生需要教师对他们的思维进行指点和引导,探索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改革,这就要求考试形式上适应教学改革的要求,加强对高职学生思维过程的考察。
  建立健全试题库,完善传统考试模式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如高职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文化基础、军事理论、思政课等公共基础课一般是在考试周集中考试,为了更好地实行教考分离,在制定课程标准后,院系教研室可组织相关教师分别出卷或集体出卷,出具4~10套试卷,并同时出具标准答案,交教务处,课程结束后由教务处随机任意抽取一套定为考试用卷。考试结束后,必须对试卷进行分析,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学校可随机抽查部分试卷,检查试卷的难度、题量是否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检查教师阅卷的质量,学生成绩是否符合正态公布等,这样可改变教师不重考试质量分析的习惯,也能促使教师总结命题的技巧与经验。
  结合教学改革,树立现代考试形式高职教育应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形成以能力为中心,通过技能考试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协作精神、团队意识等。对于课程设计、实验实训类课程的考试,形式要灵活,一般采用课程设计、实践报告、案例分析、上机操作等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观察和记录学生的表现,可以通过面谈、正式作业、项目调查、书面报告、讨论问题、写论文等考查和评价学生。选择何种考试和考核形式,应根据专业特点及课程的要求,改革考试内容,确定考试的功能导向。如目前高职院校正在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在考试方式的选择时,可根据项目的要求,可以是完成作品,也可以是阶段性总结报告,考试形式相对比较灵活,教师也必须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
  依托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建立职业能力为主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学习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企业特点,总结出了多种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如"订单式""工学交替式""2+1式""企业全程参与式"等[1]。"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是以能力为中心,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为高职人才培养主导模式,"双证融通,产学合作"所提供的框架和思路,还可相对缩小高职人才培养的质量差异,是考试改革的努力方向。"双证融通"是真正以能力本位教育观为指引,以职业标准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双证融通",就是要通过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采取高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培养模式,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的融通,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培训的融通,从而实现"一教双证"。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在制定教学标准时,考虑职业和行业的特定要求,所讲授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直接把考证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单,真正实现校内考试与职业资格考试统一。
  三、结语
  总之,高职院校的考试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它涉及教学的全过程,从前期的教学计划到教学过程,从考试命题到后期的考试分析,需要多方参与、全程监管、全方位地落实来促进它。高职院校的考试改革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生在完成学业时,手上不只是一张学院出具的成绩单,还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院也要研究各种反映学生的高素质和高技能的途径,赋予考试内容职业气息,创造有利于学生身心成长和职业发展的环境,使学生在学校不仅掌握基本知识,还具备相关的能力和职业技能,以利于学生的职业生涯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秦炜琳.基于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高校考试改革探究[J]中国林业教育,2013(9):55-57.
  [2]王艳萍.加强考试管理提高教学质量[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2(6):40-42.
网站目录投稿:飞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