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德民俗节日中,有两个"天仓"节,正月二十称"小天仓",正月二十五称"老天仓"。 "天仓节"又称"填仓节"或"添仓节"。民间传说,老古辈子,谷种都保存在天仓里,人们只能狩猎为生。有一个小伙子决心从天仓盗回谷种,造福万民,他在公鸡和狗的帮助下,战胜种种困难,于正月二十日来到天仓,看守天仓的百谷仙子被小伙子的精诚所感动,偷偷赠送小伙子几粒谷种,小伙子回到人间,才发现全是夏粮品种。于是小伙子于正月二十五日再闯天仓,百谷仙子带着所有谷种来到人间,和小伙子结为夫妻。老百姓尊称他们百谷爷爷和百谷奶奶,俗称"老仓官",人们于添仓节下夜燃面灯,则是祭"老仓官"。 《崞县志》记载:"正月二十日,于庭院用灰作圆形如窖,中以麦少许实之,名小添仓。 二十五日,灰形如前,中实以谷,名老添仓。" 《河曲县志》记载:"正月二十日为天仓,二十五日为老天仓,夜燃面灯以祝五谷丰登,盖祀天仓星也。" 从这两条记载和前面的民间故事可知:过天仓节的用意有两个,一个是预祝五谷丰登;另一个是祭祀仓神。 小天仓是预祝夏粮丰收,老天仓是预祝秋粮丰收。 至于祭神,《河曲县志》说得颇为具体,所祭对象是"天仓星"。民间祭祀的是笼统的"老仓官"。还有一则故事说:很久很久以前,天下大旱三年,人们饿死者不计其数,一个仓官私自开仓济贫,救活了不少人。到了正月二十日这一天,他库内的粮全部放完了,他无法向皇帝交账,就放了一把火,将仓库烧毁,自己也自焚其中了。人们为了纪念他,打谷囤存粮准备给他还粮。 也有的说仓神就是"老鼠","小天仓"祭的是小耗子,"老天仓"祭的是大老鼠。这种说法可能源于原始的图腾崇拜,或者是现实生活中对鼠害的一种无可奈何,只希望老鼠少糟蹋粮食,祭鼠实际上是辟鼠。 祭祀的方式是燃放面灯:用米面摆成各种造型的面灯,蒸熟后,插上龙须草裹纸穗的灯芯,注入植物油,天黑后点燃,到处摆放,"老仓官"要放在财神位置之前。"筛灰老婆婆"要放在灶神位置前。"满炕炕"或"鸡笸篮"暗喻"子孙满堂"。墙角放"老鼠偷油"。水瓮里放"水鸭子",天地神位前放攒灯,七连星表示北斗,三连星表示福、禄、寿。鸡窝放鸡灯,狗窝放狗灯,牛圈放牛灯,羊圈放羊灯。笼驮要放在大门口,暗喻"招财进宝"。蝎子灯则要远远地放到十字路口,不再收回。其他黑暗处则摆放单灯,单灯要捏一角或几角,每一角代表一个月份。五角以上要加一个多角形的底座。面灯蒸出后,人们要观看水汽,几角灯里有水汽,就预示几月份风调雨顺。 面灯摆放好后,人们要在灶前观察,看有没有一种当地人称"排黄牛牛"的小甲虫活动。 小甲虫越多,预示本年谷子将获丰收。这种小甲虫常见于谷子泛黄时的谷穗上。 灯熄后,将这些面灯收起,日后食用,灯芯一定要拔下烧掉,否则会遭蝎子蜇。 打谷囤是天仓节的重要内容,其实说来也简单,就是在院内用炉灰或水做若干个圆圈,谓之谷囤,取"大囤圪堆小囤满"的意思。 这一天,人们要改善生活,饱饱地吃一顿,也称"填仓",表示"丰衣足食"。 妇女要禁针,俗信这一天用了针,身上会生疮,或生"天佬儿",即肤发白化的小孩。 不管是"老天仓"还是"小天仓",人们只是过一次"天仓节",很少有人过两次的。保德地区的祭灯活动不太统一,在南乡一带,有的在正月二十举行,有的在二十五举行,在城关一带以及北乡一带则将天仓节和青龙节混为一体,一切有关天仓节的民俗活动,也移于二月初二日。但是有一些放羊的人家仍在正月二十五举行,不愿和二月二挂钩,因为二月二除了龙的内容还有狼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