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语文更是文字运用的精华所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长久以来一直处于一个静态的层面上,这促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改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文章上的理解,更是对自身修养的一个整体提升。其中,语文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作者的情感把握也是学习文章的核心,从文章中获得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内在情感,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配合也是一种考验。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语文教学是学生吸取知识的最好途径,其主要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进一步提升文学修养,提升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构建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与老师之间的默契配合,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阅读教学包括教师、学生、文本、环境几个要素,各要素相互依存,阅读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取知识、发展技能的情感体验过程。 一、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学生认知规律和主体参与意识。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的认知需求,课堂教学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技能的训练,忽视了教材的思想情感因素。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如果对学生作出统一的标准化指导,就会制约学生丰富的感悟和认知,使阅读教学失去生机和活力。同时,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也变成一句空话,既不能体现课堂的自主性,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在阅读时不能深切感悟文本中的人物情感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更谈不上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2、阅读教学内容单一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充分挖掘整合阅读资源,仅以课本作为阅读教学的全部内容,这种单一有限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语文教学的需要。阅读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十分必要。一些学校忽略了生活实践,把学生封闭在教室里,学生就书读书,语文教学离开了社会生活这一源泉,就丧失了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案指挥着师生的教学活动,虽然教学过程能够有序开展,但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和情感的体验,使认识过程变得简单,阻碍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 3、阅读教学步骤程式化。目前初中语文教学,学生的阅读处于被动状态。对优美的课文佳作,教师没有指导学生去品味语言文字的韵味和灵气,领悟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教师只是把琐碎的知识点和抽象的符号讲授给学生,学生的思维束缚在教师乏味的讲解和分析中,不能整体感知课文完整的情节与鲜活的人物形象,遏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程式化的教学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抑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阅读教学的策略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阅读审美氛围,积极挖掘教学资源,寻找适合学生阅读的优秀作品,增加学生的阅读机会。鼓励学生从书籍中汲取语言营养,获取精神食粮。兴趣能促进智力和能力的发展,阅读是一条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伴随着获取知识的快乐体验。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进行阅读。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优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内容,欣赏课文文采,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和幸福。 2、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探究式阅读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教材为探究内容,学生自主阅读,合作讨论,自由表达。探究式阅读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质疑比较,获得结论。在探究式阅读教学中,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要善于倾听,鼓励质疑。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疑惑点,适时恰当地加以指导,为学生提供质疑探究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励学生的进取意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满怀真情地阅读,培养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把阅读看做是一种精神愉悦的享受,使学生爱读、乐读,提高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 总之,学习语言的过程是一个比较艰难的过程,语文更是文字运用的精华所在。对于学生来说,需要的不仅仅是文章上的理解,更是对自身修养的一个整体提升,其中,语文阅读的作用不言而喻。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文章作者的情感把握也是学习文本的核心,从文章中获得中心思想以及作者的内在情感,对学生和老师之间的配合也是一种考验。构建良好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需要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与老师之间的默契配合,这样才能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