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在细分机会的时代做一个有作品的人


  本文作者简单结合了自己的经历,聊一聊成长过程中的几个感悟。enjoy~
  一、永远有足够多的细分机会等着我们去深入挖掘
  我从来都相信这个世界有更多的机会在等着那些有准备的人,我想说的是在互联网时代,它增加了信息获取的平等,让逆袭变得可能性更大,现在的世界比中国的秦代、唐代、中世纪的欧洲甚至比20世纪的美国一个普通人逆袭的可能性都要大的多。
  你可能会说,你看即便是互联网领域,都被巨头们垄断了,创业公司也需要早早站队,崛起的机会真的太少了。但那是大公司,对于个人而言永远有机会,我们只需要找到一个极小的细分领域,然后坐到这个领域的专家,你就有充足的机会,创办一个足够牛逼的公司需要选择一条足够宽的赛道,然而实现个人的能量爆发,只需要一条极窄、极小的机会就行。
  罗振宇说,在中国,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因为到处都充斥着平庸、低效,只要稍微用心、投入,出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中国拥有着巨大的市场,这并不是一句废话,中国的中产阶级有2亿,几乎等同于美国或者日本的全国人口,为什么很多已经移民美国、加拿大、澳洲的人这几年又重新回国并且形成了一股小浪潮?
  因为放眼如今的世界市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市场广阔程度、市场活力和机会能在综合程度上和中国相比,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随便找一个极小的领域都足够个人能量的爆发。
  你可能会说,我没有资源、也没有经验,我不知道从何开始,我举一个没有资源没有经验的案例,一个普通学生的案例:
  一位深圳大学的普通经济系学生,在2011年开始为一年后自己毕业的工作操心,他一心想进互联网公司,但他天资平庸,申请腾讯的实习生被拒了。
  于是他就开始寻找其他机会,他作为一名微博的用户,注意到和以前的QQ等工具不同,微博上有很多的企业开始在微博上做营销,而且有很多还做的特别好,于是他开始查阅相关的资料,他发现国外Twitter Marketing已经成为一个研究领域,而且有很多本书以此为主题,于是他决定写一本关于微博营销的书,他全心投入,几乎每天都拿着电脑泡在图书馆。
  六个月之后《微博营销:把企业搬到微博上》这本书顺利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那时候新浪微博诞生还只有一年多。
  他拿着这本书去面试新浪微博,商业部门的人录用了他,面试官的评价是——他对微博商业的理解比很多在职员工都深刻,而那时候他还没有毕业。
  没错,这个人就是我,那本书没记错的话是国内第二本关于微博营销的书,第一本是大V杜子建出的,比我早一个月。
  现在回头看这本书客观的质量还是有待提高的,毕竟那时候我还是一名在念书的学生,微博营销这个概念也被后来的人玩坏了,然而凭借着书的版税和一些企业内训,我赚到了人生中除工资以外的第一笔可观收入。
  这就是在一个巨大、蓬勃发展的市场中,一个没资源、没经验的在校学生爆发自己能量的例子。
  马化腾说,互联网并非丛林法则,而是天空法则,老鹰有老鹰的天空,蜂鸟也有蜂鸟的天空,所以不要以为做不了老鹰就自怨自艾,做一只蜂鸟也不错。
  二、做一个有作品的人
  做一个有作品的人,神马叫作品?就是它花费了你大量心血能拿出来让人惊叹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个项目、一篇文章、一次演讲,作品的特点就是能让人啧啧称赞、有传播性的东西。
  这一点非常重要,很多人每天工作也非常努力,投入了大量精力,但由于过于分散,因此做出来很多平庸的东西,最终没有人记住你的产出。
  我举几个例子:自媒体人潘乱年终总结的时候说自己2018年总共写了12篇文章,也就是平均一个月写一篇,这样他才有足够的时间写出《腾讯没有梦想》这样的爆文。
  他的影响力超过了大部分一年写几十篇、几百篇的自媒体人,关键那些人付出的精力我理解一点都不比潘乱少。
  这并非关乎天赋,而是一个选择问题,往往做十件平庸的事和专门做好一件真正的作品花的精力是一样的,但二者的结果完全不同,后者能让别人记住你,而前者依然默默无闻。
  然而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自以为非常勤奋,实则一直在做众多平庸的事,勤奋是勤奋,但最终并没有神马产出。
  很多写公众号的人在后台留言问我有没有神马写作建议,我通常只告诉他们一条,减少推送次数,集中精力写精品。
  一件作品有多重要?
  它的能量可能超出你的想象,而且它会持续地产生价值——2018年11月,罗辑思维的制片人微信上找到我,说罗振宇老师看中了我一年前的一篇文章,想要将其制作成一期节目,问我能不能授权。我说当然能,一周后的11月19日,罗辑思维第626期《什么是高级的控制?》罗胖专门花一期节目讲了我一年前写的文章《细思极恐的YouTube可跳过广告》。
  两天之内,我的公众号粉丝涨了40%,而以我平时的涨粉节奏,可能需要大半年才能完成这个涨粉目标,这就是作品的意义。
  三、既练轻功也练内功
  很多聪明人经常把这两句话挂在嘴边:选择大于努力,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代替战略上的懒惰。
  于是天天研究所谓的风口、大势、热点,神马火热做神马,从而忽略了努力和勤奋本身,忽略了内功的修炼,最终泯然众人。
  神马是内功?
  内功是即使觉远和尚完全不会武功招式,仅凭借《九阳神功》里的内功修炼,也可以大败昆仑三圣;内功是蔡老师的鸡汤"15岁觉得游泳很难,18岁遇到喜欢的女孩约你去游泳,你只能说"我不会呃"。
  内功,对个人而言,是自己的核心技能,我们通常用"不可替代性"的程度来描述一个人核心竞争力,这种不可替代性越高,内功也就越深厚。
  王兴,开始的确是神马火热做神马,美国一个新东西出来,王兴是第一个上的——校内、海内、饭否、美团都是,前几次折腾让王兴认识到了内功的重要性,于是在美团这一次他苦练内功,狠抓现金流和运营效率,硬是在千团大战中生生干掉拉手、高朋等强劲对手,这是内功的胜利。
  "风口来了,猪都会上天!"
  这是雷军对风口的巨大能量的直观表述,然而小米却不是一只普通的猪,而是一只内功深厚长翅膀的猪,雷军没有告诉你的下半句是"风停的时候,不会飞的猪就会摔死"——那些信了雷军的大可乐手机、ZUK手机都消失了,他们没有练内功。
  风不可能一直刮,风会停,只有潮水退去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
  你看到了Papi酱抓住了短视频的风口,你没有看到她在传媒大学导演系学习影视知识的内功;
  你看到罗振宇抓住了知识付费的风口,你没有看到他在央视《对话》栏目修炼视野、眼界的内功;
  你看到了李笑来抓住了比特币的风口,你没有看到他多年前修炼英文、自学编程的内功。
  我之所以强调内功的重要性,是因为历届的风口中大部分人其实是韭菜、羊群和陪葬者,记住,在风口中,只有内功深厚者才能最终获益,更多的人只是陪跑。
  四、在赚钱这件事上不要矜持
  这一点是我自己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写公众号之后,不少人找我做广告、找我发商务稿件,基本上都被我拒绝了,我要么嫌产品不够有亮点,要么觉得对方公司不够高大上,不符合我的调性。
  写字的人多少有些矜持和洁癖,面子比较薄,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生怕粉丝发现自己发广告之后离去。但事实上,赚钱本身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从经济学的角度,每个人赚钱的多少其实从某种意义上就能衡量他对这个世界的贡献。
  大V曹政老师之前写了一篇文章《你矜持,你活该》,作为一个在行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大V,曹政老师回顾了自己多次碍于面子而失去很多赚钱机会的事例,最后总结道——
  "但凡能做成事的,你去问他们,过的第一关是什么,基本上都是,要放下面子,不再矜持。以前在巨头,掌握资源,都是各个小公司,各个渠道来求着,现在你创业了,还想坐在那里等人来求你?
  别矜持了,各种低头求人,不信你们去问问,是不是都这么过来的,还想矜持,还想要面子的,别创业了,在巨头养老吧!"
  的确,我们不要有智商上的优越感,对任何"Low"的商业模式嗤之以鼻,而应该接地气一些,合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
  当然,我不是说让你透支自己的信誉,不择手段的赚钱,而是应该合理地思考变现的手段,努力做到赚钱的同时能给他人带来实际的利益。
  以上是我的个人一些真切的分享,欢迎留言讨论~
网站目录投稿:寒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