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听"戏子皇帝"这个称呼,对于"李存勖是个昏君还是明君"这个问题,似乎就已经有了答案。这个称呼一听就是贬义,那么李存勖肯定是个昏君咯!这个说法,其实也并不是那么正确。 李存勖生于唐光启元年的晋阳宫,父亲是唐晋王李克用。后来天下大乱,李存勖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培养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天佑五年,李克用去世,李存勖继承晋王之位,继续领导李克用留下来的将士征战。 他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晋国逐渐强盛起来。后来更是完成父亲李克用的遗愿,将死敌梁太祖朱温杀死,并与同光元年建国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李存勖为后唐庄宗。 李存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昏君,更准确的说法,他是历史著名的先明后昏的君主。能够开创后唐王朝,足以说明他的能力,至于后来为什么会成为昏君,就是登基之后不理朝政造成的。 李存勖十一岁的时候随父亲李克用觐见唐昭宗,就引来唐昭宗赞叹,言:"此子可亚其父","儿有奇表,后当富贵,无忘予家。"。 他的父亲李克用也说:"吾行老矣,此奇儿也,后二十年,其能代我战于此乎!"从这里来看,李存勖幼时就已经有了能让长辈赞扬的能力了。 他年少的时候随父亲征战,看见全军将士因为父亲的姑息和纵容,兵将骄悍,肆意扰民。他劝诫父亲严肃军纪李克用不听。等到李存勖继承李克用的晋王之位后,旬度整顿军纪,严明军律,军队的战斗力一下子提升起来。 正是在李存勖的英明领导之下,才能北却契丹、南击朱梁、东灭桀燕、西服岐秦,使得晋国强大起来。就连晋国的老对头,梁王朱温在面对李存勖以奇袭战胜梁军之时,也感叹道:"生儿子就应当生李亚子这样的!李克用虽死犹生,我的儿子们与之相比,都是些猪狗之类无用的东西。" 等到李存勖建国称帝之后,就变得荒唐起来。他虽然在军事上有极高的天赋,但是对于文治或者说在政治方面而言,却丝毫不擅长。 当上皇帝之后,一时间放纵自我,沉迷于享乐之中。圈养的一批伶人,弄得朝堂乌烟瘴气。在梁国诛杀宦官的时候,他的国家却成了宦官的避难所。 后来听信伶人宦官谗言,误杀正直大臣们,引得朝堂大乱。甚至到了后来,他还让伶人和宦官广纳美女进宫,有些时候还干出了强抢美女之事。有一次,竟抢了驻守魏州将士们的妻女1000多人,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最后终于引得朝堂大乱,将士叛变,自己也被宠信的伶人害死。 有人对于李存勖这前后转变,给出了以下两个理由。 第一是说,李存勖之所以前期那么用功,是因为天下还没有安定,父亲给他留下的三个遗志还没有完成。李克用在临死之前,交给李存勖三支箭,嘱咐他要完成三件大事:一是讨伐刘仁恭,攻克幽州(今北京一带);二是征讨契丹,解除北方边境的威胁;第三件大事就是要消灭世敌朱全忠。他将三支箭供奉在家庙里,每临出征就派人取来,放在精制的丝套里,带着上阵,打了胜仗,又送回家庙,表示完成了任务。 等到后来,三个敌人都打败,建立后唐之后,李存勖心中再没有什么大事放在心中,就开始耽于享乐了。 第二是说,李存勖本身就不是励精图治之人,是因为有母亲曹太后在一旁监督。后来等到曹太后去世,放在他头上的戒尺掉落下来,自然就开始放飞自我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李存勖之所以会失去天下,自己也落得个身死道消的结局,还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不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