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孟浩然是如何走出一条非典型成功道路的


  你若是一个生活在唐代的文人,想功成名就只有一条路,就是通过科举考试,当公务员,否则你就没什么前途了,要么像温庭筠那样投身于风月场所,变身为妇女之友;要么像高适那样,转战边塞,曲线救国。但是,也有人什么都不干,到处旅行,最后也红了。
  比如,孟浩然。
  孟浩然是个什么样的人?好朋友李白是这样评价他的:"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就是这样一个风雅潇洒到让你跪拜的人。他放弃了功名利禄的追求,隐居于松山林泉之中,在游山玩水、漫游交友、田园农事间过着恣意盎然的诗酒花生活,其品格之高洁令世人仰慕不已。因为就连李白,也做不到对仕途的完全放弃啊!
  有人说那是老孟屡试不中才放弃的,但是我说老孟潜意识里压根就不想中,所以他的求仕之路充满迷之矛盾。
  首先孟浩然这孩纸出身书香门第家庭,家里薄有恒产,意思是有田地、房屋这些不动产。家境不算富有,但也不愁衣食。所以他没有那种强烈的想要改变命运的动力。
  其次,打从小时候起,他就和弟弟读书习剑,长大成人后便隐居于鹿门山。25岁起辞别家人远行,游走于长江流域一带,广交各方朋友。如果是一个一心求仕的人,早早就会参加科举考试,哪有这么多闲功夫去游历,而且一游还游到40岁。
  孟浩然40岁和45岁时才去长安参加科举,两次都不中。以他的才华和人世经验,不中颇为可疑。多半是因为世人皆以为这是正途他才为之,但内心深处对这条路却有所抗拒,对考试的功利心不够充足。
  但是以他的朋友圈和知名度,机遇大门又N次向他敞开过,可他又生生拒绝进入。
  孟浩然40岁那年在长安虽然考试不中,却认识了不少名流,包括年轻的王维,两人成为忘年之交。王维邀请他去自己上班的翰林院作客,结果碰上唐玄宗来访。这是多么好的机会!但是孟浩然的第一反应是钻入床底躲了起来。
  唐玄宗早已听说过他的诗名,很是高兴,便请他出来一见,关切地问他,最近有什么新作啊?机会又来了!但是孟浩然竟然诵起那首有抱怨之嫌的《岁暮归南山》,皇帝一听"不才明主弃",脸都绿了,便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明明是你自己不求官做,又不是我不用你,干嘛赖我!从此便不再用他。孟浩然就这样亲手断送了前程。但这只是第一次。
  第二次是46岁那年,襄阳刺史韩朝宗非常欣赏孟浩然的才华,有意引荐提拔他,便与孟浩然约好日子一起进京去朝廷。结果到了那天,孟浩然正好遇上老朋友,便一起喝酒,正喝到兴头上时,韩朝宗派人来接他,孟浩然却摆摆手,"业已饮矣,身行乐耳,遑恤其它!"我正喝酒呢,身心已经很快乐,哪还顾得上其他啊!结果就没去,也得罪了韩朝宗不再为他引荐。这显然说明,在他心中,开心喝酒都远比仕途重要。
  一直到58岁时,孟浩然被荆州长史张九龄招至幕府,但是没干几天,他又辞职回了老家。
  所以别看孟浩然经常在诗中嚷嚷想发达,恨无人赏识,其实也就是过过嘴瘾。
  终生未仕的孟浩然后又游历吴越、巴蜀等地,写出不少名篇佳作,成为唐代山水诗第一人,比王维都早,与王维并称"王孟"。
网站目录投稿: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