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摘要:小学语文既是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开始,也是各方面能力训练的开始,而小学生获取知识主要是靠课堂学习。但是实际上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时会陷入一种固定模式。这种模式的开展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能否激发小学生的兴趣,都与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教学氛围
  小学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其对于一个学生的学习生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人们常说的"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语文课程恰恰是重中之重。小学语文可以让学生积累基本的知识,训练基本的能力,比如,分析、总结、归纳等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因为种种原因,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可能进入了一种程式化模式。有些老师习惯满堂课的讲解,学生也养成只听不思考的习惯。没有经过思考的知识,学生很难深刻理解,也难以让学生灵活运用。
  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性
  从教师的角度看,教师既可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和手段,跳出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又要适应新时代的变化,依据教学目标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从学生方面来分析,平等的人格地位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基础,有利于他们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去思考新知识,应用新知识。小学生喜欢这样的课堂,而且学得很开心。
  二、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缺乏学习兴趣的缘由
  所谓的课堂学习是指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听教师对知识的讲解来获得知识。因此,课堂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理解知识以及积累知识的重要方式。但是我们仍可以看到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个人觉得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课堂教学方式受旧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已经成为程式化教学。教学应该是在注重学生的中心地位的基础上,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思想和方式上仍然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还处在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里。上课没有根据每节课的特点,都习惯用一个流程来上课,使学生被动地去听教师满堂课的讲解,没有进行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习惯于扮演一个按照书来读或者回答问题的角色来配合教师的上课。试想學生机械性地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会是学生喜欢的吗?学生的兴趣会高吗?答案是否定的。
  2、不能准确定位教师和学生两者的地位。"尊师重道"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教育所遵从的原则。在人们的印象中,教师都是手持教尺,严肃地站在三尺讲台讲解知识点。学生对于教师的威严不敢挑战,只能言听计从,这种课堂现象严重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教师需要探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在突破应试教育禁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创新。中国的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大,至今为止仍然有部分教师未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他们过多地重视成绩。所以这就导致部分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还是用以前的旧方法。这必定会让新时期的小学生不理解和不适应,这也导致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时兴趣不大。因此,教师要做到在突破应试教育的禁锢基础上,实现语文教学的革新。
  2、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营造一种可以让学生发挥自主创新的氛围。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在课堂中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表达中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和学生就会在一种民主课堂中相互学习,消除学生对教师权威的恐惧心理。这样可以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创造意识。所以,教师可以灵活地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刺激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学习兴趣,同时唤起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
  3、利用讨论—讲解的教学方法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而是利用教学来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一般都是采取自己在讲台上面面俱到地讲解知识,而学生则习惯在座位上认真地听教师的讲解。但是孩子的注意力有限,教师不可能要求学生在四十分钟的课上都做到聚精会神地听讲。单纯地听讲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枯燥无味,使学生的精神不能很好地集中起来。这时,教师就应该采用讨论的方式,将学生分成各个小组,在小组里学生自己去探寻问题的答案,然后再让小组派一个代表在班里展示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补充。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不知不觉地得到训练。而在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学生的集体意识将会大大加强。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学习中,教师需要打破旧思想的禁锢,虚心向优秀的同行学习,与各同行一起探究新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教师自身的教学素质才能不断完善。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下也将不断地得到刺激。在参与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中心地位。这样的课堂才是一种师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课堂。
网站目录投稿:碧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