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尹忠文+周琴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铁路施工企业如何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企业发展步伐?如何突破"同质化"市场竞争格局、打造企业发展优势?这是当下许多铁路施工企业正为之思考并聚力研究的重大课题。 中铁五局六公司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坚定走"科技强企"之路,充分发挥科技工作在企业发展中的先导作用、驱动作用和保障作用,积极进军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应用领域,通过整合内部技术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培育核心技术和专利技术,实现了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低端建筑企业向高新技术企业的历史性跨越,企业由过去单一的普通铁路工程施工发展到目前以高速铁路建设为龙头,在客运专线、市政、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齐头并进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近10年来,公司先后承建了武广、京沪、哈大等40余项国家和地方的重难点工程,产品质量优良率在95%以上,创同行业建筑质量比之前例,锻造出了"铺架王牌军"这块金字招牌,企业实现了持续稳健发展。据统计,仅2013年以来,公司在高速铁路、城市地铁施工领域开展多项技术攻关,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项;3项工法获评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二级工法;QC活动也取得了公司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先后荣获3项国家级优秀QC小组奖、2项省部级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和1项省部级QC小组活动优秀企业称号,其中,兰新项目QC成果包揽了四项国家级荣誉。 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绝地求生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号准思想脉搏 "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中铁五局六公司是一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大型铁路施工企业,曾为国家新线铁路建设作出过突出贡献。但在20世纪90年代末,当计划经济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时,由于企业生产格局的单一、生产方式落后,导致人才大量流失,企业发展举步维艰,陷入了"等米下锅"的窘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公司决策层下定决心,迅速在全公司开展"学、拓、思、求"大讨论,目的就是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集群众智慧,找出公司发展的"桎梏",找到使企业尽快走出困境的出路。经过公司上下多层次、多轮番的"大讨论",不仅触及了广大职工灵魂,更调动了广大职工群众为振兴企业献计献策的积极性,大讨论开启了发展思路。 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公司在推进思想解放的同时,铁道部先后进行的铁路六次大提速以及随后兴起的高铁建设,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科技兴企"成为公司发展的驱动力。 抢占高地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开启动力引擎 观念一变天地宽。公司加快了寻找"科技兴企"的发展路径。公司先后召开了总经理办公会、党委会、董事会,与此同时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及相关技术人员参与的科研领导小组,对高速铁路铺设、桥梁预制、架设设备以及长钢轨铺设等新技术进行了前期技术调研。期间,公司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投入200多万元作为前期科研经费,同时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到德国、意大利、法国、韩国等地对高速铁路的施工技术、施工配套设备、施工工艺及现场管理进行实地考察。2000年4月,我国跨世纪工程——国内第一条客运专线秦沈铁路建设拉开序幕,公司由于前期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认可,争取到了秦沈客专线24米500吨双线整孔箱梁的预制及架设任务,公司引进了意大利尼古拉550吨运架一体架桥机,从而打破了公司乃至中铁五局历史上从来没有铁路桥梁预制资质的历史,使公司从此走出了仅靠单一传统铺架生存发展的历史,并由此推动企业走出了困境。 从秦沈客专线起步,不仅使公司坚定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更坚定了公司追求由低层次经营开发和施工生产向高端项目运作和建筑业上游方向发展、由单一以普通铁路铺架为主的发展向高铁和客运专线制架梁,无砟轨道、无缝线路施工、城市地铁等相关领域发展的动力和信心。2002年12月,公司成功进军上海地铁市场,从此拉开了公司参与城市地铁建设的序幕。2011年9月,公司成功进军武汉城轨综合工程,为实现公司"一主多元"的发展梦想又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实践证明,走"科技兴企"之路,是公司求生存发展的唯一正确之路。 优化环境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完善制度体系 在新形势下,公司董事会提出了"铺架强、制梁优、地铁精、线下能"的综合发展战略新目标,公司行政和公司党委下足功夫、下大力气,积极营造推进公司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公司于2005年7月召开了公司首届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科技兴企"的发展战略,并把应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纳入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大局,着眼从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入手,下大力气扫除科技创新的一切制度障碍。二是为紧跟铁路建设新步伐,公司组织相关部门人员,在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重点的基础上,先后编制了《六公司2005—2010年技术创新规划》《六公司2011—2015年技术创新规划》,确立了以高速铁路轨道施工技术、客运专线轨道施工技术、大型整孔混凝土箱梁制造及运架技术、城市地铁及轨道交通施工技术、机械设备配置等6项技术作为科技攻关的主要目标。三是为了规范和加强科技管理,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公司在贯彻局关于加强施工技术管理有关精神的基础上,先后于2008年、2012年两次组织人员编制并修订了《中铁五局六公司科技管理办法》,加强公司科学技术成果管理、正确甄别科技成果的质量和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与此同时,公司还成立以各级总工程师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以各级总工程师为首的广大专业技术队伍在强化公司技术管理、质量管理及推广应用新技术中的重要作用。四是为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加快公司科技创新步伐,2012年,公司又明确将科学技术成果评定、奖励管理等内容一并纳入到新编制的《中铁五局六公司科技管理办法》中,对推动企业科学决策和管理现代化、促进科技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理论等均给予荣誉和经济的双重激励,同时对荣获局级以上的各项科技成果,公司还将另行给予较大幅度的奖励额度。 精心培育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打造人才优势 人才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公司坚定走"科技兴企"之路,大胆实施"人才强企"工程,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一是注重抓好人才的引进。根据《六公司"十一五""十二五"人才发展规划》,公司制定通过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实施了招贤纳士、引进人才的措施,极大地缓解了人才紧张局势。截至2014年6月,公司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14人,其中,高级职称37人,中级职称231人,初级职称以下的有346人;有一级建造师42人;造价工程师5人;质量工程师3人;安全工程师6人。 二是抓好员工素质的提高。为调动生产一线工人学技术、长才干的积极性,公司实行了评聘工人技师制度,通过考核,把具备条件的员工评聘为工人技师,发放一定的技师津贴。现公司共有高级技师30人,技师109人。 三是注重营造良好的氛围。改制后的10余年来,公司大胆改革人事制度,在人才的选拔、任用、激励上做了大量工作,相继制订并实施了《公司本部员工岗位工资分配办法》《项目部(指挥部)员工岗位工资公司分配办法》《项目经理期薪制》《人才激励政策实施办法》《建造师、首席技师管理办法》等10多个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考核、晋升管理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工作积极性。2010年,公司又颁布实施了《六公司关于选拔享受内部特殊津贴人员的规定》,对公司发展作出较大贡献的员工进行特别激励,进一步调动了高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加大投入 为坚定走"科技兴企" 之路提升装备水平 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保持和维护公司在铺架施工领域的前沿地位,自2000年企业改制以来,公司不断抓资金投入、抓设备更新。每一年度,公司都要确立目标,制订计划,把设备采购、设备维修、投入项目、资金、利税同等纳入考核指标,确保企业技术进步保持强大后劲,其中,重点加大了对高铁提、运、架等关键设备的投入,为拓宽经营领域、加快施工进度提供了坚强后盾。公司还注重加快信息化进程,在公司本部、项目部推行了梦龙文件处理,物资、财会、工程信息及项目实行综合管理平台软件系统,尤其在2009年,公司本部一次性更换了老旧计算机,确保了各专业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公司还通过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加大对科研工作的投入。自2005年以来,公司投入科研经费1 329余万元,为正常开展科技攻关活动提供了保障,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瞄准一流 为坚定走"科技兴业" 之路提升发展品质 为了抢占铁路建设制高点,近10年来,公司大胆决策,超前介入,积极做好技术、设备的储备,并依托在建项目,积极开展科研课题攻关和工法总结。 一是加强对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轨道铺设施工技术研究。公司在充分总结东秦岭隧道无缝线路铺设和上海地铁无砟轨道施工经验基础上,开展了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在武广线开展了 CRTSI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技术研究,掌握了CPⅢ测量控制技术、无砟轨道粗调精调技术、道床板砼裂纹控制技术、桥隧密集山区无砟轨道物流组织技术,无砟轨道施工精度完全满足时速350千米客运专线的运行要求。在京沪高速铁路轨道精调施工中,公司开展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静态精确调整施工技术"研究,成功解决了高速铁路轨道调整精度控制难题,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有效地完成轨道静态精确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满足列车高速行驶的要求,该技术在随后的哈大线、杭甬线推广运用,轨道精调质量得到业主高度认可。在兰新高铁施工中,针对兰新特殊的气候条件,公司组织科技攻关活动,成功解决了在多风干旱气候条件下大型箱梁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等技术难题,在箱梁架设施工中创造性地开发出了"两运一架"施工工法,在减少架桥机待机时间、加快施工进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加强大型整孔箱梁预制、运输、架设技术。公司重点开展了客运专线及城市轨道交通高架桥箱梁预制、运输及架设施工技术研究。在广州轨道交通四号线,公司开展了弹性地基梁研究工作,解决了在软弱地基条件下修建大型桥梁预制场技术难题,成功解决了550 t运架梁一体机高架桥取梁难题,该成果在北京轨道交通机场线推广运用,节约成本850余万元。在武广客专线,公司开展了《武广客运专线32 m、24 m简支梁箱梁预制架设施工技术研究》,解决了时速350千米的客运专线整孔箱梁的现场预制问题,该成果在武广项目成功运用,实现了安全施工;大型箱梁预制架设形成成熟施工工艺,并在哈大、京沪等项目进一步推广运用。 三是城市地铁及轨道交通施工技术。公司相继对城市轨道交通长枕埋入式、弹性支承块轨道、浮置板道床等轨道铺设施工技术、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技术及综合治理措施、地铁长钢轨焊接及无缝线路铺设技术、城市轨道高架桥箱梁架梁设备及安装技术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依托上海地铁明珠二号线,完成了《地下铁道钢弹簧浮置板减振道床施工技术研究》《整体道床无缝线路铺设施工技术研究》两项课题,课题成果在2006年被上海市确定为"上海市科技技术成果",该成果在后续在上海轨道交通6号线、1号线、7号线、13号线以及公司参建的南京、成都、沈阳、深圳地铁轨道施工中进一步推广运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公司还组织力量撰写了《地铁道岔支架法整体道床施工工法》,获得了2009—2010年国家级工法。 四是在机械技术方面,公司针对高速铁路及客运专线快速发展的实际,配置了900 t级架桥机、900 t专用运梁车及 470吨大吨位提梁机;传统的JQ170、JQ165架桥机与相关单位联合开展的 CPG500型高速铁路铺轨机组研究工作,按项目要求制造研制500 m长钢轨铺轨机组,已在湘桂线轨道工程中成功投入使用;广州四号线研制了旋转取梁平台,成功解决了550 t运架梁一体机高架桥取梁难题。同时,公司还加大了专利开发力度,专利技术内容涵盖了铁路铺架、站场改造、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城市轨道铺设施工等领域。如:在高铁施工中,公司对武广线轨道粗调配套设备进行研究,自主研发了机械式粗调设备并取得了专利证书,加快了轨道粗调进度及精度,简化了原粗调设备的庞大及操作系统。在地铁施工中,为克服现有支墩法施工工艺存在的道床混凝土二次浇筑,不但增加了施工成本和施工周期,还容易出现道岔平面位置和轨顶高程不好控制的弊病,公司自主设计研发了一种地铁短轨枕整体道道床岔施工起道支架,获得了国家产权局认可,被确定为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并颁发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在普通铁路线路施工中,针对线路三角形柱体混凝土标识在预时存在的固定模具脱模困难、脱模时易损坏的实际,公司创新开发了三角形柱体混凝土预活动连接速拆模具,该技术也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