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方寒大战中的心理陷阱


  韩寒和方舟子的嘴仗打得很精彩,双方仿佛福尔摩斯再世,上一秒揪住对自己有利的蛛丝马迹,在下一秒里无限放大,断章取义、定论草率,仿佛只看到对自己有利的地方。 ——
  认知疗法的开山鼻祖Aaron Beck总结出抑郁症患者常有的思维陷阱,后来又有学者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扩展,发现它们并非抑郁症患者所独有,而是广泛存在于每个人心里;它们也并非只让我们掉进抑郁的无底洞,还可以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犯错误。
  本文试图列举韩方大战中所表现出的一些思维陷阱。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本文的目的是描述,而非指责。虽然思维陷阱不是好现象,但也不要把它们妖魔化。思维陷阱来自于人类的本性,并不可怕,也不可耻。从来不掉进思维陷阱的人,现在还没有生出来。我只是希望,在你明白了陷阱的模样之后,将来可以避免这些思维陷阱,则退可以拒抑郁、保乐观,进可以说道理、讲逻辑。
  1.草率结论
  "草率结论"这个思维陷阱,顾名思义,是指你看到一点证据,不经周详思虑,立刻就下结论。它是陷阱中的战斗阱,其他陷阱多少也都会导致草率结论(各个思维陷阱之间本来就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而是枝叶交错地盘缠在一起)。下草率结论的原因,一般是因为你在内心深处有一个或明或暗的声音,对外界的信息会抢在理智之前做出反应,向你喊话。
  抑郁者很容易把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立刻找到一个坏的结论,比如,老板跟你说:"到我办公室来一趟。"于是你立刻想:"完了,肯定是我的工作没做好,轻则被骂、重则卷铺盖滚蛋了!"但是,为什么不会是老板叫你去夸你工作做得好、给你加薪提职呢?可能是因为你内心深处对自己缺乏信心,或者认为自己不配表扬,只有犯错老板才会找你。
  方舟子在对韩寒的质疑中多次坠入这个陷阱。比如"写于初二的《书店(一)》:"还有《男人如何博得女人欢心》,其实就等于把"怎么调情"说得更加含蓄,就仿佛植物有它的学名一样。买此种书的人往往作贼心虚,付了钱之后就落荒而逃。"这完全是属于中年人的恶趣味。"这个结论下得过于草率。别人我不知道,至少我自己,在初二时也有这等恶趣味了,只是不敢象韩寒那样写出来而已,倒是现在年近中年,对性的趣味反而趋淡。
  类似的例子还有:把韩寒"彻夜阅读《二十四史》"当成"(完整)读过二十四史"然后批驳之,甚至到韩寒的文学作品中寻找与现实不合之处,这些错误对于以打假、科普闻名的方舟子来说,犯得实在太草率了。
  2.读心术
  "读心术"是指你自以为是地推断出别人的动机、想法。比如,当你在街头打电话时,旁边一个人忽然噗哧一声笑了,你想:"这家伙肯定是在嘲笑我刚才说的话!"但他也许只是在报纸上看到个好玩的段子。类似的,你在公司里碰到老板,他板着脸没理你,你会惶恐地想:"完了,他一定对我有意见!"但他也许只是正好心情不好,或者沉浸于某个重要问题。
  这个思维陷阱非常普遍。比如,某些军事论坛上常可看到"美国驻军阿富汗、渗透巴基斯坦,就是要在中亚布局,准备包围中国"之类的言论。这就是在读美国司令部之心了。
  韩寒也解读过方舟子的心,比如在《孤方请自赏》中说:"(方舟子)看见一个叫麦田的人用阴谋论和窜改的数据写了一篇文章,这种路数方舟子一看颇为眼熟,惺惺相惜,想搭个顺风车给自己增添一些履历……"这是推测方舟子质疑的动机是"给自己增添一些履历",但从方舟子的过去来看,他的动机还可能是他对打假的执着。
  这个思维陷阱反过来的另一种形式是,认为别人应该明白读得懂你的心。有网友发微博说:"用DICT和SPSS测试了韩寒和路金波在2008到2011年间的新浪微博文章,结论是,不能证明二人文章有显著不同。"方舟子评论说:"这个研究有意思。如果能设一些对照,例如韩寒和其他人(比如我)的博文对比,就更有说服力了。"韩寒认为:"方舟子先生的意思很明显:一个软件证明,我和路金波的文章差不多,所以暗示其实我的枪手是路金波。"方舟子解释说:"我实际上是在批评这个实验设计,它只比较了韩寒和路金波两个人的文章,即使不能证明二人文章有显著不同,也不能说明什么"。
  但在当时方舟子质疑韩寒的语境下,很多人大概都不会把"这个研究有意思"解读成"我实际上是在批评这个实验设计",而会做韩寒那种解读。在这里,韩寒误读了方舟子的心,而方舟子误以为他的心韩寒应该明白--唉,这场架的剧本莫非是琼瑶写的?
  3.隧道眼、聚焦眼
  "隧道眼"指你仿佛身处隧道之中,只看见隧道尽头的一小部分事实,而看不见隧道外其他不同的事实。"聚焦眼"指你虽然看见了其他事实,但却有意无意地只注意一部分事实,而认为其他事实不重要。抑郁者基本上都对两个思维陷阱是逢坑必跳,屡屡只注意坏事,不注意或少注意好事,当然不抑郁才怪。
  这两招也是网络上的制胜法宝。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立场太坚硬,只看得见自己想看的东西,在辩论中列举起对自己有利的证据来滔滔不绝,对自己不利的证据则一概无视,然后翩然自以为"完胜"、"秒杀"。
  方舟子在质疑韩寒时,连续发出很多重炮,比如发现韩寒以前的文章显得老成,不像出自一个少年之手。这本是合理的怀疑,是有利于方舟子的证据。但韩寒回答说,那是因为他年轻时写文章"故作老成、非常做作",这个解释很符合年轻作家的心理,合情合理,反而证明了这些文章是年轻人所写。然而,当这个证据转而对方舟子不利后,方舟子就没有对此再做出回应,而是继续去寻找其他可疑之处,似乎有时只看得见对自己有利的证据,看不见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这两个思维陷阱也里挤满了双方的粉丝。方粉拿着聚焦镜看一些合理的质疑,韩粉拿着放大镜看一些被驳倒的质疑,然后一起在陷阱里合唱"你真脑残"。
  4.非黑即白
  "非黑即白"是指你在面对事件或信息时,把它不是定位在乌漆的黑,就是定位在纯洁的白,而没有意识到,在纯黑和纯白之间,还有大量的过度灰色地带。比如,你有个朋友,一向对你很讲义气,但有一次他忙着陪女朋友,没来帮你的忙,你一下子就把他打上"重色轻友"的记号,从此对他心怀芥蒂。这样的心态下,很容易把世界和周围的人都迟早贴上黑色标签,陷入抑郁。
  网络上很多人的言论都暴露出这个陷阱。比如,说起民主,就是民主国家也有种种弊病,说起自由,就是西方社会也没有绝对自由,然后由此否定民主和自由的价值。这就是因为他们心中的世界是黑白色的,没有认识到民主和自由也可以渐次推进。
  在这次韩方大战中,不断有人发出"啊,原来韩寒是这样的人!从此鄙视!"、"啊,原来方舟子是这样的人!从此鄙视!"可能就是因为他们心中只存得下非黑即白的世界,一旦对方表现稍微不合己意,立刻从天堂贬到地狱。
  媒体在这方面的表现更糟糕。很多网站趁此机会推出投票,但选项往往只有两个,要么支持韩寒,要么支持方舟子,而没有中间选项,这就强化了网友心中的非黑即白的印象。
  战胜思维陷阱
  如前所示,思维陷阱毫无高深奥秘之处,都只是些常人易犯的浅显错误。只要我们扪心自省,都能从过去的思维中找到陷阱的痕迹。而一旦我们明白了其中道理之后,就可以绕过思维陷阱。
  怎样防止呢?很简单:当你很快地下了一个结论时,不要急着行动或发表,退后一步,仔细想一下:我忽略了相反的证据吗?我盲从了内心的声音吗?我对别人动机的推测有证据吗?我是不是把别人判断得非黑即白?
  古之君子日三省乎己,我们如果在思考时也能自省一下这四个简单的问题,就可以避免一些思维陷阱,在生活中更快乐,在网络上少犯错。
  文/赵昱鲲
网站目录投稿: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