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曾经调侃过,特朗普要是真能当总统,白宫一定会变成一个有按摩泳池的赌场,当然,建筑风格会改变,楼身更高,"the white house"的粉色霓虹灯闪烁,其上方,是那个招牌性的名字"特朗普"。 "特朗普白宫"虽说是个笑话,但如果法律允许,新晋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真会那么干。在过去近半个世纪里,他的工作之一就是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不同地方,于是人们看到特朗普大厦、特朗普赌场、特朗普俱乐部、特朗普飞机、特朗普西装、领带、帽子、矿泉水、牛排、伏特加、功能饮料、床垫、家居照明灯具、咖啡……只要给足够多的钱,他就允许人们把这个名字印在各类商品上。 当选美国总统前,特朗普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商人,是各大富豪榜单上的常客,成为美国商界传奇之一。虽然外界对他的财富存在争议,但仍有一大批美国人看着他撰写的成功学书籍成长起来(至少包括一名流浪汉)。他也有失败的时候,一度濒临破产,最终又凭着独特的"特朗普式手段"化解危机。从一开始,他就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为了达到目的,可以在合法范围内不择手段。他从年轻时就学会了如何讨好别人,懂得利用媒体,喜欢并且能够成功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拯救者"的角色——正如这一次竞选总统,他声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一样。 特朗普参加竞选时的那些手段,在他的商业历程中,都已经用过了。只是,他在商场上的这些经验,在政治世界里,能吃得开吗?他在竞选过程中展现出来的不尊重女性、侮辱少数族裔、浓烈的排外主张等种种"政治不正确"的言论和政策,到底是真实想法,还是竞选策略?这个毫无从政经验,看起来粗鲁、大嘴巴,最擅长做生意、做交易的新任总统,会把美国和世界带向何方? "我是这里的国王" 如果有人在午后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棕榈滩,眼前所见到处都会泛着阳光,私家别墅的游泳池、跑在路上的豪华轿车全部熠熠生辉。特朗普的马阿拉戈庄园就在此地。很多名流商贾都曾到过这座庄园——包括特朗普的竞争对手希拉里。"他们都喜欢我、奉承我。最后离开时,他们说,‘他太可怕了。’"特朗普曾对记者说,"可我是这里的国王。" "国王"统治着一个特殊的王国。美国出过很多富人总统,几乎没有哪位能像特朗普一样,财产和业务关系如此庞大、复杂。选战期间,他应法律要求,向联邦选举委员会提交了一份财务披露报表,多达104页——比竞争对手希拉里多了93页——其中提到,他的财务关系多到超过500家公司。 最近几任美国总统为了规避利益嫌疑,会自愿把个人财产和金融股份交给由独立顾问监督的盲目信托机构(blindtrust)。总统本人在任期内既不会参与财产管理,也不知道这些财产是被怎样管理的。 今年9月,特朗普的儿子小特朗普参加"早安美国"节目时说,父亲当选后,旗下的财产也会交给一个由自己及兄弟姐妹经营的盲目信托公司,"我们不会参与政府的运作。他(特朗普)不想和公司有任何关系。他想要修复这个国家。" 然而,与之前几任美国总统的情况不同,特朗普要信托的并非不记名财产和股权,而是到处都印有"特朗普"名字的大厦、高尔夫球尝酒庄等。"你不能把一个高尔夫球场放到盲目信托里,"华盛顿一位律师说,"这完全没有意义。" 但这并不是特朗普的麻烦,按照现行法律,他的做法并无不妥。"你会发现,特朗普整个家族很懂得如何让系统服务于他。他们每个人都很会算计如何巧妙利用制度,挑战系统的极限。"哥伦比亚新闻学院教授格温达·布莱尔评价道。布莱尔同时还是《特朗普家族:三代建立的帝国》一书的作者。她在九月份的一篇文章中说道,特朗普的父亲弗雷德·特朗普很久之前就开始利用公共关系销售平价公寓,特朗普继承了他父亲这种思维,他不但宣传建筑本身,还把自己打造成了一个名人。"特朗普希望自己的名字能够代表奢侈,然后他可以把名字和任何商品绑在一起,创造价值。" 这个想法最早开始于1983年,特朗普建起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座摩天大楼。如何命名,成了他和商业伙伴讨论的焦点。他想到了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叫"特朗普大厦"。"特朗普是个好名字,"他回忆道,"我有很多朋友叫史密斯、琼斯、罗森伯格,那些名字不见得管用。但特朗普是个很棒的名字,它是张王牌。" 他不顾伙伴的阻挠,而且还把"特朗普"做成两英尺高的金色大字放在正门外,开启了自己张扬的商业风格,并把这个风格延伸到未来商业版图的方方面面。 "特朗普就是会夸大一切" 特朗普到底有多少钱,很难搞得清,甚至连他自己都常给出不同答案。《纽约时报》根据他提交的财务报表认为,其个人资产至少有15亿美元。《福布斯》杂志认为他去年还有45亿美元,到现在变成了37亿。特朗普在去年宣布竞选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自己有87亿美元,几个月后,在他提交财务报表之后的发布会上,这个数字又变成了超过"100亿美元"。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跟很多富豪不一样,特朗普喜欢炫耀自己很有钱,而且这个数字越大越好。有一段时期,他甚至常给《福布斯》编辑部打电话,或者提供自己财产的最新情况,要求他们把自己的财富数值评得更高一些。 "大部分打电话给我们的人都不想被列入排行榜,或者他们会说‘你把我的资产评估得太高了’,"《福布斯》的一位编辑说,"只有特朗普说我们把他的资产评得低了。" 格温达·布莱尔曾经参加过特朗普的一场新书发布会,她是队伍的最后一个人。轮到自己时,布莱尔特意问店员销售情况,店员的回答是"大约二百多本"。但在第二天的报纸上,特朗普说自己一个半小时就签售了850本。 "这不是一般的夸张,是极度夸张了,但看看他是谁,特朗普就是会夸大一切。"布莱尔毫不客气地认为,特朗普的成功传奇,部分也要归功于这种"夸大","从a夸张到b,再到c"。 他的传奇开始于1968年,当时他22岁,刚从沃顿商学院毕业,就加入了父亲弗雷德·特朗普的建筑公司。 弗雷德·特朗普当时已经是纽约一名小有名气的房地产开发商了,以修建中低收入者租住的廉价房产为主。有一些项目带有保障色彩,因而和政府走得很近。 有一次,特朗普关注联邦住房管理局没收的房产列表时,发现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有一处地产,由于开发商破产,政府接手了这些房子,并希望能赶紧出手。于是他和父亲花600万买下了这个小区——这是小区修建成本的一半——继续出租。 为了更好地运行,特朗普挑选了一个名叫欧文的销售经理,他口才极好,销售能力极强,但是人品也极差。"我们查实,欧文确实是干了各类骗人的勾当,而且常常官司缠身,"特朗普在回忆录中写道,自己有一个原则,如果抓到谁私吞钱财,一定严惩,"偷窃是一件十分恶劣的行径,但是在对待欧文的问题上,我犹豫了。他比以前任何一位忠厚老实的经理干得都好。" 几年后,他们又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卖出了这个小区,单是这一项就赚了600万。此时,特朗普已经不愿意跟着父亲一起建平价住房,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富人区,纽约的曼哈顿。 1973年夏天,特朗普在报纸上看到,宾州中央铁路正在提交破产申请,其主要资产包括曼哈顿的两块地,特朗普看上其中一块。径直找到公司老板维克多,提出要买那块地。 他说自己来自"特朗普集团"——其实"集团"不过是几间小办公室而已;自己的父亲和纽约市市长很熟——其实只是他的竞选捐款人,认识,但关系并不密切。但特朗普靠着自己的口才,让维克多相信了自己财力雄厚且人脉广泛,于是维克多建议他把另外一块地一起买下来。 骑虎难下的特朗普只好答应了,同意用6200万美元买下这两块地。他当然没有这么多钱,"1974年,25万美元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数字",特朗普如此自述当时的财务状况。但他说服了维克多,允许他不缴纳预付款,而且在这个地块上的项目获得开工批文,"以及其他一切条件前,我不需投任何资"。 经过这次交易,特朗普还与维克多建立起了很好的关系。很快,他听到宾州铁路准备出手一家酒店,决定再次出手。同样没有资金的特朗普,设计了一个非常复杂的交易关系:首先找到一名设计师,设计酒店重新装修的蓝图。接着他以未来蓝图为基础,找到知名酒店连锁管理企业凯越集团,请他们以后接手管理这家酒店。之后,他又开始申请政府的税收减免政策。 当时经济形势并不好,政府担心这家酒店周围因此变成贫民窟,迫于压力,同意给予特朗普纸面上的那家酒店40年税收减免政策,换取特朗普接手酒店。随后,银行看到有政府背书,终于愿意为他提供抵押贷款。 "拯救者"? 大约2年前,特朗普在参加总统竞选前,委托曾为卡特总统做过民调的一位顾问来了解美国民众"反对什么,喜欢什么"。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说,结果特朗普发现,美国民众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其中包括华尔街、政界、媒体、大学教育和体育界存在的腐败现象。于是,特朗普在竞选时一直针对腐败现象采取猛攻,包括对克林顿基金会的攻击,都是围绕腐败问题进行的。 特朗普有一种能力,他能敏锐找出一个地区的"痛点",并以此成为自己谈判的筹码。正因为如此,他才会在竞选中,不断强调美国为腐败、移民、失业等问题困扰,自己决心要"让美国重新伟大"。 这种能力,在他从商之初,就开始显现了。收购酒店的过程中,特朗普一再对外放风,如果交易失败,酒店关门,不但会有几百名酒店员工失业,而且周围的店铺生意也会因为酒店倒闭而受到影响。《纽约时报》甚至为此发表评论称,特朗普的"竞争者只会给酒店带来欠税和破产,他们除了给政府带来税务上的损失,还会让酒店所在的区域从发展主力变为城市的伤疤和心病"。 靠着这种运作,特朗普不仅拥有了一家高级酒店,还因为让濒临破产的酒店起死回生,获得了"拯救者"的名声——他一直声称,在当时经济不好的形势下,他是少数愿意拯救衰败的酒店业的人。 1980年,特朗普进军赌博业也是如此操作。他看上了新泽西州的大西洋城,这个地方曾经是会展中心所在地,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但后来,会展中心转移到气候更温和的大城市,大西洋城陷入低迷。"情况糟糕到极点,整座小城都荒废了,到处是烧毁的建筑、封闭的店铺,还有失业人群带来的绝望感",特朗普在回忆录中,几乎描绘了一个世界末日的景象。 这个时候,特朗普来了。"坏时期往往能制造好机会,做成大买卖",特朗普说。无论在进行并购,还是在申请赌场许可证的时候,就是这样一再强调"大西洋城的赌场生意已经陷入停滞状态了"。 真正的申请过程,要更为复杂和困难,但特朗普成功给人们留下了好印象。当时的大西洋城并没有多少新建的赌场,很多建筑工人都处于失业或面临失业的状态。特朗普利用这种筹码压低工程承包价格的同时,也塑造了大西洋城一片繁荣的景象。 工程还没有开始,合作方的董事会成员就担心工程进度了,他们希望到工地上去看一看。特朗普听闻后,告诉工程队主管,把所有挖土机和装卸卡车都调到工地上,干什么活不重要,重要的是把这里变成世界上最繁忙的工地,"如果能在一周做出成绩当然最好,如果做不出来,就把土从一边挖到另一边"。 一周后,他陪着董事会成员到现场考察,"整个现场就像在建著名的大古力坝(世界上最大的混凝土结构之一)那样。众多机器同时开工,看起来都忙不过来了。那些大领导一看这架势,显然被镇住了。其中一位转向我,边摇头边感叹:‘没想到你这么默默无闻,却做了这么多事情’。" 赌场开张成了当地的热门事件,几千人出席开业典礼,媒体蜂拥而至,新泽西州州长也来了,他发表讲话称,特朗普在大西洋城创造了奇迹。特朗普不再默默无闻,他拥有了高级酒店,豪华赌场,60层的特朗普大厦也正在建设中。他成了投资界的宠儿,银行的优质客户。只要他有需求,银行就会慷慨放款。接着,他又买下了一支橄榄球队,一家航空公司、买下了大西洋城另外两座赌场,一座改名为"特朗普城堡",另一座则是大西洋城头号赌场、娱乐场泰姬·玛哈。 但这些领域都不是他擅长的地方,经营并不顺利,尤其是赌场,需要巨大的现金流,特朗普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只能不断求助于银行。直到有一天,银行发现,特朗普的债务已经高达32亿美元了。这时候,地产市场也开始转向低迷,特朗普拥有的物业也大幅跳水。沉重债务加上经营压力,让特朗普陷入恶性循环,媒体上开始出现他要破产的消息。 艰难一战 赢得大选之后,很多人似乎忘记了对特朗普来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战役——几乎没有人觉得他能成,他没有从政经验、说话侮辱对手也侮辱国民,所有的政治原则在他那里几乎都不适用。媒体不看好他,民意测验不断提醒他一定会输,连共和党内的大佬,都直接且公开反对他。对他来说,这场竞选应该算是艰难的一战。 "如果周围每个人都告诉你玩完了,你该怎么办?"特朗普在另一本回忆录《永不放弃》中反问。他要说的并非这次大选,而是1990年代的那次财务危机。当时银行追着向他催款,人们像瘟神一样躲着他。"这是我人生中最低谷的时期,我办公室里的电话一声都不响。" 他的第一任妻子倒是打过电话。当时他们正在闹离婚。妻子大概也是看形势不好,担心特朗普撑不了太久,于是打电话给他:"我现在要一张1000万美元的支票以及其他一些东西,立刻就要。我不会再去法庭了,我现在想要我的钱。" 特朗普决定主动出击。他召集银行代表坐到一起,开始谈判。特朗普并非祈求援助,而是强硬要求银行再给自己五年喘息时间,期间不能催债,"抱歉,现在我的生意不好做,"特朗普说,"我希望你们能扔了以前的合同,给我五年时间改善财政状况,先忘了我欠你们的债。"如果对方不答应,特朗普说那就法庭上见。特朗普真是爱打官司。他在1984年的日记里,有一天就处理了三起不同的官司。 银行代表们确实被吓到了。他们也清楚,如果这时候不帮特朗普一把,自己就别想收回这些债务了,而且打官司的话,更是会旷日持久。另外,特朗普一直苦心经营的名字也帮了他的忙,"名气让我跟银行谈判的时候有底气,因为他们觉得我这个名字很重要"。如果银行逼得特朗普破产,这个名字的神话也会被打破,更是会加速其资产贬值的速度。 事实上,除了说服银行暂停讨债外,特朗普还成功向银行申请了一笔临时贷款——他拿出其中1000万美元,付给与自己离婚的第一任妻子。 为了达到目的,特朗普经常不按常理出牌,甚至不择手段。建造特朗普大厦时,他想购买一栋大楼的租赁权,但只和对方达成一份草约而没有具体签约。这时候,风声泄露,出现了很多竞争者。为了尽快拿到合同,特朗普故意对媒体放风说,协议已经达成,"我会在邦维泰勒所在的地方新建一座大厦,所以邦维百货几个月之内就要关闭了"。 第二天,消息见报,邦维百货的骨干们果然开始慌了,担心关门后的工作问题,纷纷开始找出路,公司陷入混乱中。而邦维百货是这栋大楼的主要租户,它们的情况也给大楼经营者带来巨大压力。"它们不再跟我僵持",特朗普说,消息散布5天后,双方顺利签署了合同。 丑闻成功学 有一天,特朗普和商业伙伴一起出去,路过一个报摊时,特朗普顺手买了一份当天的《纽约时报》。打开娱乐版,头条是他第二任妻子接受记者采访时的内容,其中一部分谈到了自己和特朗普的床笫之事。特朗普把报纸递给伙伴说:"这就是在纽约促销公寓的最佳方法"。 这是特朗普和其他人的另一个不同之处,他并不排斥负面新闻——除非是像《福布斯》严重低估自己资产的消息。 "好名声比坏名声强,不过,坏名声比没有名声强。说白了,争议也能促进销售,"特朗普在自传中如是向读者传授自己的经验,"如果你稍微有些与众不同,或者令人难以容忍,做事情十分大胆或饱受争议,媒体都会关注到你。" 他是在1987年前后写下这些话的,当时《纽约时报》一个版的广告费用要4万美元,"还不保证公众对这则广告的认可度,"特朗普说,"但是,如果《纽约时报》用即使不太正面的语言写一篇关于我生意的报道,不仅不用我花一分钱,还有可能给我带来远大于4万美元的宣传效果。即使是一篇负面报道,虽然从个人角度讲很受伤害,却可能对生意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而且,"人们很快就会忘记负面消息"。 熟悉特朗普的人,甚至觉得他有媒体上瘾症。他多年的助手诺玛曾开玩笑说,话筒就是他的毒品。他另一位商业伙伴也曾调侃他:"你最好解雇你的公关人员,你的名字已经两天没在报纸上出现了。" 特朗普不但把这个经验应用于商场,而且也用到了总统竞选活动中。他张大嘴巴谈的那些极端言论,不断占据媒体版面,他出现在哪里,媒体就会跟到哪里。这个在政坛毫无作为的人物,却因此拥有了比对手更多的曝光率。《纽约时报》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在这一届总统选举期间,媒体给特朗普提供了价值19亿美元的免费宣传,相当于其付费广告的190倍,远远高过其他候选人。 除了借助媒体报道营销自己外,特朗普还参与到娱乐工业,参演电影,参与制作的真人秀《学徒》更是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同时,他还是一个畅销书作家,撰写自传向公众兜售自己的成功学,而且,一般的商业领袖通常只写一部自传,特朗普则至少出过16本书,书名大多有"赚钱"、"亿万富翁"、"成功"、"巅峰"等关键词。他的第一本书《交易的艺术》,一度在《纽约时报》非虚构类图书畅销榜雄踞51周之久。 也是在这本书出版后,加拿大卑诗省的一份报纸刊登了一张照片。照片的主角是位流浪汉,他只有一条腿,潦倒落魄,坐在街边全神贯注地看特朗普的《交易的艺术》。这个事情辗转传到特朗普耳朵里,他让秘书联系到摄影师,通过他给流浪汉寄去了1000美元的支票。 商人治国 这张照片和过去一年里发生的互揭老底、彼此攻击放在一起,大概能让人更好的理解特朗普这个人,以及纽约政商圈的关系。 照片上的四个人,分别是特朗普、希拉里、克林顿和特朗普的第三任太太,梅拉尼娅。网络媒体"纽约社交日记"的一位编辑曾揶揄,看起来特朗普和希拉里倒更像一对情侣。 这是在特朗普的婚礼上,地点是他那座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马阿拉戈庄园。那时候,他们一个从政,一个经商,利益互补而没有冲突,也因此,还能做朋友。 从踏进曼哈顿之初,特朗普就知道能否进入当地名流圈,对自己的事业至关重要。为了加入当地的俱乐部,特朗普尝试了各种办法。不会喝酒的他,甚至陪着俱乐部老板去喝酒,整个晚上都感到尴尬莫名。直到对方喝醉,再送他们回家。 正如他懂得如何找到人们的"痛点"一样,特朗普也擅长讨好别人。克林顿和希拉里搬到纽约后,因为从政期间的一些丑闻,克林顿希望加入一些高尔夫球俱乐部,均遭到拒绝。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碰巧在韦斯特切斯特有自己的乡村俱乐部,距离克林顿家六英里,于是,特朗普便常邀克林顿来此打高尔夫球,甚至还把克林顿的照片挂在墙上。此外,特朗普还为克林顿的基金会捐了10万美元。 美国华裔律师张军曾在一场小型见面会上与特朗普有过交流,发现他很懂得赢得对方好感。"当天的聚会上其实大家原本都对他持保留意见的,但没过多久,他就特别热情地和每个人聊起来了。"张军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特朗普了解到自己是一名律师同时也做电视评论员后,马上告诉其他人,"你们都认识他吧?他是个很有名的华裔律师吧?好的,将来我遇到官司可以找你了。" "他很爱交际,有很多熟人,但真的和他走得近的没多少",房地产开发商理查德·勒弗拉克说,他与特朗普认识有40年了。而在1980年代就与特朗普认识的民权活动家阿尔·沙普顿也说,"这么多年来,在我和特朗普共同接触的娱乐圈、政治圈和商业圈里,我从未遇到过特朗普的好朋友,实际上,我连声称是他朋友的人都没见过。" 作为一个商人,社交和关系也是特朗普生意的一部分。以前,特朗普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的生意,现在,则要说服别人支持自己的政策。他没有从政经历,自然会用上在商场里积累的经验——他曾经给无数人传授过的成功学。 在见面会现场,张军感觉特朗普"幽默、热情、让你觉得自己被尊敬,他没吹嘘他有钱、有能力,就是在说他政策和观点",但后来,张军在电视上看到特朗普的发言时,发现他完全变了一副面孔,"用的语言和我们小型见面会的不一样"。 "所以人们很难去预判他上台后会怎么做,"张军说,"根据美国政治的一般规律,竞选时候讲的话,上台后都是要打很大折扣的。这个不针对特朗普,之前的领导人都是这样。他经商的经历体现出他很可能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会以现实主义的态度去处理问题。" "早在1987年我就说过……钱我已经够多了,多得我自己花不完。我纯粹是喜欢做生意。交易,是我表现艺术的形式。"特朗普在他的一本自传中自我剖析道,"有人喜欢作画,有人喜欢写诗,而我喜欢生意,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