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已迈入互联网时代,整个社会的环境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信息化超载,电子阅读不断在改变产品和服务触达用户的渠道。 观点:对于传统行业来说,近年来在互联网的强大冲击下,路途并不平坦,关店潮,倒闭潮席卷而来。已逾10年历史且有一定知名度的豆瓣书店如今面临着被迫搬家,网上众筹租金的尴尬局面,着实令人讶异!互联网+书店的方式正在改变着行业现状,生产方式,架构,生态。正是因为这样,早已四面楚歌的"豆瓣书店们"急需变革。 从独立书店众筹租金,谈谈传统书店应如何转型破局? 事实上,豆瓣书店和豆瓣网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关联,两者同名纯属巧合!前者是有一对80后的夫妻卿松和小邓两人于2005年创立的,其初衷是觉得开书店可以很便宜买到自己喜欢的书。豆瓣书店面积很小,书的面积占据了绝大部分,过道仅容两人同时通过。书店的客源比较稳定,主要是附近的学生,教师,编辑,记者,还有更多看重图书内容的懂书人,对于这样的独立小店来说,所有的图书基本上都保持在4-5折的折扣,当然也是因为如此,只能把进书来源锁定在出版社的库存书和书店的退订上。不过在现在的大环境下,创作者变得越来越浮躁,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不容许你精雕细刻去搞自己的创作,如今,去淘书,一无所获的时候越来越多,现在出的书的质量越来越大不如前,甚至不夸张地说,整个库房里99%都是烂书,能挑出1%的就算成功了。整体上,除了负担上涨越来越厉害的租金成本,人力成本,很多时候,书源上的不稳定性和难以把握消费者需求增加诸多的不可控因素。豆瓣书店武汉店已经连续两年通过众筹解决租金问题,也受到了诸多媒体的关注,但是这样具有"同情性质"的消费又还能撑多久,仍然是一个未知数。 21世纪已迈入互联网时代,整个社会的环境发生着非常大的变化,信息化超载,电子阅读不断在改变产品和服务触达用户的渠道。在这其中,亚马逊起来了,这家以在线销售图书的互联网企业以超过60%的市场份额正在变得更加强大,就连巴诺书店这个曾让许多独立书商关门大吉的连锁书店,如今也陷入生与死的泥沼中。 最近,亚马逊也理所当然再一次登上了头条,线上图书销售霸主的它开起了线下店,不折不扣,亚马逊书店是新零售的鼻祖!在整个的进店体验中,它确实是让整个卖书这件事不再无聊,店内所陈列销售的书籍,将依据网络书店顾客评价,预购与销售量,旗下社交网站Goodreads的热门指数以及管理人员评估而定,同时改变了书籍的陈列方式,附着评价卡,实现线上线下双同步价格。同时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进入了下半场时代,从流量的吸取到存量的运营,产品和服务的体验将是决定性的因素,整个书店的装修风格,店内物品的摆设,照明灯和墙面覆盖的编制布艺,营造出一种第三空间的氛围,它不再只是卖书,还包括人文,创意,生活,技术的无限融合。我将其称为现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体验店。也正因为这样,亚马逊的市值节节攀升,成为当之无愧的超级巨头。其实有时候你会在想,为什么会是现在的局面? 从传统独立书店的模式说起,正在面临生死考验 以豆瓣为代表的传统独立书店通常在架的图书有2万册,每一周都会有新书加入,因为只有及时补书,才能让常来书店的老顾客们满意而归。假如书源上出现不可控的因素,再加上图书本身的毛利并不高(以特价书出售),资金回笼慢,旧书没有卖出去等等不利因素的综合,"豆瓣书店们"在巨大的压力之下,无法继续经营,最终只能以关门处理。当然这还没有算上日益上涨的租金成本和人力成本,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强大冲击。再次,豆瓣书店挑书入选的标准本身带有非常强烈的人为因素,容易以偏概全,书的滞销也就在所难免了。书店本身的面积很小,没有豪华的装修,四周一眼看去全部是书架,中间摆放桌面站台,空间的局促性就可想而知了(当然,可能是想在有限的空间内提高店面的坪效比)。 现在而言,传统独立书店面临生死考验,产业亟待转型破局,书店的经营模式需要更好地创新与顺势而为才可以适应新环境。包括你想"纯粹地卖书,做纯粹书店",认同"书理应纯粹"的价值观,这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么一个加速变革的时代,任何死亡和再生都是再正常不过。假如不改变书店"零售终端"的尴尬处境,终究还是抵抗不过日益上涨的房租,拼不过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电商。在"单纯卖书"难赚钱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到底应该怎么做? 新时代,新模式下的书店应该有的样子 与传统书店相比,转型中的书店应该主动去挖掘读者的阅读需求,接入互联网,从知识服务的思路出发,为读者人群提供更加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当然,对于书这一具象物品来说,也不再只是简简单单的纸张的集合,它们一定是知识,生活,乐趣的载体,更加精准地刺中读者内心的需求,与其产生共鸣(应该说是有可能实现,在大数据的精准分析下,实现"我都不知道我要看什么,而书店知道"的愿景,这对于增加读者的购买率非常有帮助)。现在我们常说线上线下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未来书店在主动拥抱互联网的情况下,实现线上线下同价的无差别体验。总而言之,新型的书店将是把网店的特点变成自己的特点,并充分放大自己的独有特点。 一些行业专家预测在未来几年内将会有80%的民营独立书店纷纷倒下,二八定律作用下,现实的残酷运比我们想象得艰难,所以,亟待转型实现破局的行业,必须求变: 明确自己的定位,多元化经营下不迷糊。单纯的卖书很难赚到钱,据了解,毛利只有30-40%,以此通过其他业务的经营,生态上的共享导流来维持店面的经营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当然,作为书店本身,也应该明确自己的角色,把握好度,千万不要做得书店不像书店,书味越来越淡,失去精神依托的最后一隅。 致力于打造新文化的休闲场所。以台湾地区著名的诚品书店为例,在苏州开出首家大陆旗舰店后,处理本有的售书业务,还将具有展示厅,诚品生活采集,水岸大道和博览厅等多个独居特色的空间,意在打造以人文阅读,创意探索和美学生活为主题的书店文化。 积极转变观念,竞争不如合作共赢。以传统书店的运作模式来说,出版社一般不会轻易发书给店面较小或者是投资能力较弱的书店,在整个上游体系中,存在较弱的话语权,且隐含着不可控的风险,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门店的作用,实现经营的互通共享,不仅可以提高对上游的议价能力,而且还可以增加读者的选书空间。同时,打破品牌之间的链锁,将书店本身作为一个文化地产平台,为与自身调性相同的品牌提供入住空间和展示机会。 结合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打造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互联网思维体验店。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先生讲过,现在的时代已经迈入了DT时代,即数字经济时代,基于大数据的预测分析和挖掘,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和个性化的""豆邮"和"豆列";根据每本书的受欢迎程度,读者数及读者评论等数据,得出一本书的排名,只有排名前列的图书才有相应的上架资格,同时,图书的更新也会依据数据做出决策。未来的书店不仅仅是传统书店的互联网化,我觉得更应该称之为"新书店"(如同马云先生提出的"新零售"一般)。 当然,本身定位于独立书店,即意味着"无所依附,人文关照,持之以恒"的三大特性不能迷失,但外面的世界纷纷扰扰,对于将持开放体系的书店来说,比起对精神文化的追求,我相信其他的利益相关者会更加看重金钱,即使你打着"城市精神文化的新地标",合同到期时,若交不起节节攀升的房租,也只能和你say goodbye了。 独立书店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有独立书店店主,读者(用户),上游供应商,品牌参与者等等,在这其中,店主和用户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整个的书店的价值观与创始人十分密切,诸如吴清友和诚品书店之间一样,承受了后者长达15年的亏损,却依旧做到让顾客最大化满意,在繁忙的都市中,为城市人打造专属"客厅",到书店可以放松,享受从容。当然就像上文所提到的,在发展如此之快的社会上,独立书店人依旧要保有独立的精神,继续散播丰富的阅读文化,用书店攻占人心。能够参与到众筹的一些人,诸多是随着书店成长起来的,本身有种难以割舍的情怀,但若只是简单地进行众筹,一味消耗读者的信任,最终也将竭泽而渔,陷入一个死循环,对于读者来说本身也不是一件好事。 结语 没有钱,书店很难维持下去,同时,也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假如没有文化,整个社会将会变得异常空虚与浮躁。不可否认的是,时代正在变,载体更新的过程本质上是内容被遗忘的过程,就像你现在想要在网络媒体上找都找不到的一首歌,我相信,你也不会费尽心思去实体店找了。实体企业触网是一个大趋势,未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VR/AR技术的更加成熟,对于读者来说,也会更乐意去尝试不同阅读体验所带来的快感,当然书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书中自有颜如玉,黄金屋"所带给我们的惊喜。当然,怎么样去打造一个最好的阅读与思考的空间值得我们去思考。 "豆瓣书店们",十二年,是个终点,或是一个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