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人向媒体曝光称,正在上大学的弟弟像走火入魔似地玩起了"土豪游戏",伪装成富二代疯狂地给一位南京女主播打赏,赏金高达十几万。由于父母贫困,这些钱大都通过校园贷的方式得来。对此,多数网友直呼无法理解。有专家表示,该学生行为过于夸张,可能存在人格障碍,而这种障碍可能来自小时候家庭的溺爱和无底线的满足。 贫寒子弟佯装土豪一掷千金,只为博君一笑,这出剧目着实令人心寒。爹妈紧衣缩食,而他却花钱如流水。心理学家说,这是虚荣心在作怪,人格障碍在作怪。教育专家也说,不能忽视谢某的心理问题。诚然,从个案角度看,谢某的荒唐举动无不证明他患有严重的人格障碍。其本人的行为固然匪夷所思,难以理解,但如果就此放过网络直播巨额打赏这一通病,便卸掉了整个社会应承担的教育责任。 网络直播的出现,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44亿,已占到网民总体的47.1%,其中体育直播、演唱会直播和真人聊天秀直播的使用率均约20%。 用户打赏,已成为多数直播平台的主盈利模式。相比官方的统计数据而言,现实中人们对网络直播的体验是:水军造势,假象火热;内容低级庸俗、赚人眼球;直播打赏,推送"排行榜"及"某富二代一次给主播打赏X万""某网红一小时直播获得X万"等极具刺激性的信息,充斥着赤裸裸的攀比、一掷千金的炫耀、诱导欺骗的陷阱。 网络直播产生了"打赏经济"新概念,而这一新概念也成了野蛮生长、无节制圈钱的代名词。不过,在这一游戏当中,虚荣心也罢,人格障碍也罢,总归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从2007年以来,国家层面相继出台了诸如《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文件规定,从政策上对网络直播进行了规范,甚至在2016年,文化部还查处了26个网络表演平台,4000多个涉嫌严重违规的表演房间被关停。但目前网络直播仍能屡次突破政策规范,因直播打赏而涉及的盗窃、诈骗、挪用公款或未成年人趁家长不注意打赏网络主播等事件依然层出不穷。 依靠政策规定规范网络直播是必要的,但在更高层面上,法律也应对此作出更明确、更严厉的规定。对直播机构的设立、直播内容的审核、直播运营的监管、直播打赏限额等更应进一步细化。对违规的网络直播平台也不能一关了之。事实上,由于直播平台的门槛较低,即使关停了一批,这些人也能换个"马甲"再度复活。 谢某一掷千金打赏女主播,固然是其虚荣心在作怪,而由"粉丝"疯捧起来的网络女主播何尝没有虚荣心在作怪?无节制的膨胀欲望、徒羡土豪的金钱、诱导土豪打赏,这些都是网络女主播虚荣心的体现。继续考问该事件,我们还会发现,贫寒家庭出身的谢某本是拿不出这十几万的巨额打赏金的,很明显,"校园贷"也是一个罪魁。 校园贷看似无需担保和抵押,网上填写资料,放款快,但这个套路,实际上抓住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揪住了大学生家庭兜底救子的心理。所以,借贷的人不怕你没钱,更不怕你不还。校园贷就像是魔鬼的诱惑,迎合、满足了谢某的土豪掷金心理。 无利而不往,无利而不为。责任与道义的缺失、监管的空白、法律的盲区,致使"校园贷"这个灰色地带疯狂地生长。近些年,由"校园贷"引发的催逼大学生还款而导致的自杀案例屡屡见诸报端,令人触目惊心。 一个人的成长不容易,家庭教育很重要,个人自我约束很重要,但社会这个大环境更为重要。社会生活并不是真空,而是形形色色、错综复杂的事物交织在一起的,因此,必须建设完善、科学的法律保护机制作为人民的后盾,这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