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是一部由郑君里执导,尤嘉 / 徐志骅 / 上官云珠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枯木逢春》精选点评: ●画面真的好看!以前的木头房子怎么那么好看! ●都是好演员。 ●讨厌电影里面有"唱歌"的,不是想唱就唱,而是歌唱要吻合电影类型和空间(空间即地域)歌舞片,印度片,戏曲片,还有少数民族地域风情等。此片里面有歌唱,显得很刻意。此毛病在这年代的电影中都存在。放在现今的电影中,会被吐槽死吧!有些事情通过间接事件来表现,还是很有力度的,比如毛泽东来此地 ●"刘医生,谢谢你救了我"。"不,不是我,是党"! ●失败之作,郑君里的趣味和剧本无法调和。 ●作为科教片性质的电影,不再苛求。 ●《枯木逢春》剧中通过运动镜头把形形色色的乡村景象有机地组织成一幅活动的长卷画面,很有美学特点。 ●社會主義好 ●吸血虫病… ●这部电影是如何与我产生联系的…因为其中庙宇和那片田野取景地是在我家门口,位于浙江绍兴市平水镇唐家岙村,无名小村庄依然美丽朴实,唯一遗憾的是,古迹庙宇于9年前筹资拆除重建了,但背景中的山还是那些山,菱角分明,见证着岁月流逝。 《枯木逢春》影评(一):枯木又逢春 铁树开春花 电影《枯木逢春》以苦妹子10年间悲欢离合的命运变化为贯穿线索,描写了解放前夕在血吸虫害的威胁下方冬哥一家离乡逃生。解放后在党中央毛主席的亲切关怀下,组织全国各方面力量帮助血吸虫灾区解除疾病折磨,战胜病魔的苦妹子脱离了险境,恢复了健康,幸福的苦妹子和冬哥结了婚,生了一对白白胖胖的双胞胎的动人故事。 热情颂扬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对广大农民的生活和健康的深切关怀,故事叙述流畅自然,抒情色彩浓郁。 《枯木逢春》影评(二):送瘟神 真想不到大名鼎鼎的郑君里导演解放后还拍了这种调性的电影,还不如两年前的《聂耳》。和《春满人间》有相似处,党的意志,人民的情感可以超越科学。最后党不仅治好了病人生理上的疾病,更是伟大到医治好了医生的心理问题。现在看荒谬至极,而且这种冲突在现在常识来看理由不充分甚至毫无根据和理学性。最后还是倡导党给予人民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和现在主旋律一致。已经有了样板戏的雏形,我还惊讶的发现毛主席的两首《送瘟神》还在这部影片插曲中出现,前两个月刚写过。一直想和新中国文艺路线靠拢的上官云珠不到40岁把自己打扮成苍老的老大娘,可最后还是死在了这个社会主义路线下,被治好病的女主角尤嘉还息影定居香港了。片中说要把健康给人民,但现在疾病种类越来越多,环境的污染使得人们失去健康的可能性也增大了今年的新冠疫情和当时束手无策的血吸虫病有相似之处,时代的政治节奏又十分相似。密思极恐,不能细想。 《枯木逢春》影评(三):删掉一些口号,它就值五星 故事从一个压抑的悲剧讲起,黑白胶片独有的对灰色色彩的表现力让这种电影需要营造的悲情感得到了充分释放。而这部影片中最值得称道的带着越剧风味的插曲音乐,又让这些释放出来的悲伤混合着优质的电影布光让压抑从形式上完成了对主题的辅助。逃荒中(后面有所解释是因为老家血吸虫病的肆虐)东哥一家的遭遇——抓壮丁,既从逻辑上解释了十年分别的合理性,又在时间点上对故事的前半段叙事的时空做了清楚的介绍。直至解放后苦妹子和东哥的重逢为止,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部有质感的优秀电影。 但之后的情节却让整部影片分裂成了艺术表现水准完全无法比拟的两个部分。一切劣质的意识形态电影的毛病都开始在后半段的情节中得到了传染。 但这些通病已经毋须多言。故事的人物性格足够鲜明,罗站长的热情十年前就早有铺垫,而知识分子对科学的过分执着和对病人的忽视和冷漠倒也不能说夸大其词。场景和那个时代的激情都被影片真实的记录和渲染,在那么一瞬间甚至得到了我这个半个世纪后的观影者跨时空的共鸣和感动。其实如果仅仅只有这些,后半段就不能算糟糕,但生硬的如"不是我救了你,是党救了你"这样的在当下观众听起来笑场的口号,又那么的轻易把它打回了属于它那个时代的原形。 《枯木逢春》影评(四):疫情题材经典国产黑白电影之《枯木逢春》(1961)——观影浅评 推荐指数:⭐⭐⭐⚡ (视听语言尤佳) 影片以解放前(后),江西血吸虫病泛滥成灾为背景,讲述一家人在新中国解放前后离散重逢、与环境和生命顽强抗争的故事。 作为疫情后中国电影资料馆复映的第一部长片,还挺有现实意义的,影片表达的精神内涵与当下相符,一方面遥相呼应,一方面突显延续与进步。 影片开头15分钟,故事编排、构图运镜、音乐配合、镜头剪辑、服化布景都制作得很是精妙。堪称电影语法的教材级典范。 影片一开头便是难民在枪杆子压迫下成列/分块前进的大全景镜头,压抑黑云层占据半个画幅,压迫和窒息感充斥着整个银幕。音乐"唱起歌来哭哀哀,漫天乌云当头盖,古来都唱江南好(对应尸横遍野),如今江南病成灾,多少人家荒田地,多少人家绝后代,可怜一去不回来"悠悠唱起,既交代了故事背景又预示了故事的发展,凄凉悲哀感油然而生。 老头临死前,妻子直接在身上为他缝补衣服上的旧补丁,想着的最后一件未了心事是让儿子和童养媳成亲,家徒四壁,人死木枯。坟前还没来得及把伤心发泄完,就要开始担心被抓壮丁而继续逃亡,人只能向牲畜一样匍匐爬行躲避,生离死别(音乐再起,及时抒情)。 音乐结束,画面转至"解放后",音乐再响起时,枯木逢春,水清花开,牛羊成群,田地丰收,歌词基调也转为高昂活泼起来。隐喻色彩非常明显。 1961年的经典电影,还是很有那个时代的制作特色的——音乐歌词代替/配合叙事,大特写,人物情绪表达的摇移和推焦镜头,讲究空间构图、景深排布,喜欢用重复蒙太奇起强调作用,重光影以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氛围,浓烈的政治宣扬色彩。 片中苦妹子和冬哥的关系,似友情、似亲情又似爱情。从小陪伴的天真纯洁友谊,相依相伴的亲缘联系,以及不离不弃不舍的浓浓爱意,挺动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