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儿子的电话,又是告***妈的"状",说自己已经做完了一大堆作业,想出去玩会,可妈妈还是逼着他继续做作业。照例的,我答应了儿子出去玩耍的要求,那边的电话挂断了。 儿子读小学六年级,马上面临小考初。他似乎比勤劳的蜜蜂还要忙碌,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除了学校里必交的书面作业外,什么课前预习题、课堂练习题、课后作业题、考试题、模拟题,还有老师规定的各种教辅资料。中午回家,下午放学,饭碗一丢,儿子就忙着做作业了。妻子怕他偷懒,每天总是自始至终地监督着儿子一样一样地完成。 妻子的良苦用心,我是理解的。为了让儿子读好书,只要是老师布置的资料,她都慷慨解囊,从书店里给儿子买回一本本的教辅资料。妻子的这种做法,我很不赞成。孩子读书学习,作业时必须要做的,但如此的题海战术、机械训练,加重了孩子的负担,使儿子的身心难以承受,从而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对自己失去自信心。而且导致孩子的头脑模式化、呆板化,创造的生机将丧失殆尽。更何况,你坐镇监督,须臾不离,时间久了,儿子产生了依赖心理, 妻子对我的做法大为不满,老是责怪我再这样冲下去,是要荒废了儿子的学业的,是要耽误了儿子的前程的。但我却以为,儿子的将来,我无法预测,更无法设计,我只能关注他的现在,让他健康的、活泼的、快乐的、积极地成长和发展。他合理的物质需求,我尽量满足,吃的穿的,玩的用的,但凡他需要的,买回来就是,我从不认为只有在苦水中泡大的孩子方能成才,我从不愿儿子如我孩提时那样在艰辛中挣扎。条件能好一点就好一点。(好文章阅读 ) 我从不苛求儿子,也很少打骂他。他的兴趣来了,认真地做作业或者看几页书,缠着我讲几个故事,从外面弄回几只蝌蚪养在脸盆中,拿了筷子蘸了白酒放进嘴里吮咂,捏着毛笔把我和妻子的名字涂鸦在桌子上…… 学校家庭,这就是儿子的生活圈子。每每出门远行,我总是喜欢带上他,杭州、济南、太原、西宁……,父母为此埋怨说出门是件苦差事,担心带着孩子不方便,更担心儿子在路上吃苦受罪。但我依然我行我素,古人说"行千里路",儿子外出即可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又可增长见识,受到锻炼。我还记得儿子第一次坐卧铺汽车时十分好奇,折腾了大半夜;还记得上泰山时儿子走不动了,我背着他挥汗如雨,他却在我的背上喝着饮料,怡然自乐;还记得初冬的黄昏在省城等不来长途汽车儿子瑟瑟发抖,嚎啕大哭…… 儿子是一棵幼苗,做父母的我们没有权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他,强求他长什么样的叶子,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儿子自有他成长的权利和自由、发展的空间和目标。我们唯一的责任是给他肥沃的土壤、广阔的空间、充足的光线和水分,必要时给他整整枝,打打叉,唯此而已,唯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