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字的上左"王"字最后一笔由"横"变为"提";"杀"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历时8年研制的《通用规范汉字表》12日起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对44个汉字字形进行了微调。这一调整牵动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神经:对这些早已写成习惯的汉字,一朝要改,万一在考场上写错了咋办?会不会因此扣分? 教育部: 字体微调主要针对印刷规范 19日,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针对网上热议的"调整44个汉字写法"做出了最新解读。解读中称,经过对字形的调整和美化,进一步取得与宋体字笔形的一致,使字形更趋于规律性、系统性。 前日,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司司长李宇明表示,比如"籴、汆、褰、衾"的末笔"捺"变"点",可能是参考书法中的"避重捺";转变笔形,是为了使整个字重心稳定、间架匀称、字形活化。对争议较大的"琴"字,他认为,其实在目前的书写体系中,"柴"字的"止"、"碧"字的"王"、"地"的"土"都将下面一"横"写成了"提"。"在对该字表进行讨论时,大家参考了清华大学美术系、北大方正字体设计专家的意见。 "他强调,微调不会对老百姓生活造成多大影响,主要是针对印刷规范而言。 学生担忧: "亲"字多了钩 算不算错? 但教育部的解读并未让学生和家长放心。"如果这表真成规范了,是不是高考(论坛)我们也得按照这个来?"盐道街中学高二学生周鸣昨日告诉记者,他平时挺粗心,写了10多年的字,要改并不容易,如果高考时自己不小心没按规范来,"亲"字多了钩,会不会被判成错别字呢? 石室联合中学初二学生的家长陈先生昨日也专门就此事咨询了学校老师,老师的回答自然是"不清楚"。"因为这个原因丢分确实不值啊!家长们应该团结起来,坚决抵制。"陈先生和儿子昨天轮番上网顶帖,"希望教育部能看到一边倒的舆论,不让它通过。" 语文老师:扣不扣分存争议 对于学生和家长们的担忧,老师们又是如何看待的? 树德中学一位语文老师告诉记者,如果《通用规范汉字表》最终颁布,那就成为一条"法令",具备行政效力。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按照修改后的写法写,就属于违规,"应算教学失误"。而学生在考试中出现不规范的情况也是不允许的,"因为,高考本来就要求考生们写规范的字。" 对此,成都七中语文老师罗朝辉却认为扣分暂时还没有必要,"毕竟手写是很随意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法,小小变动不会有影响。"罗老师表示,自己曾多次参与高考评卷,只要不影响字迹的辨认,是不会扣分的。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李诚则表示,即便一个法令要执行也会有缓冲时间,考生和老师们都能有时间适应。对考试的影响也不会太大,因为"手写的区别并不大。" 文字学专家: 规范应考虑手写习惯 四川大学历史学院古文字教授何崝昨日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修改的44个字进行了逐一分析,他认为,"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这44个字的变化还是合理,并且应该的。" 但同时何教授也指出,《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按照印刷要求来制定的,对于手写的习惯和随意性考虑并不充分。他认为,对于教学尤其是考试中出现的一些"不影响辨认度"的手写体应该宽容一些,甚至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还应备注一些手写体的样式,这样才能最终消除社会的疑惑和争议,也解决考生和家长们的担忧。 "汉字‘整形’是一种浪费"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就如同一个巨人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一路奔来……这文字改革好比是‘修脚工夫’,操刀的工匠们千万小心,别伤了巨人的皮肉!"成都八旬老者黄超远昨日给本报写来的一封信表达了自己的担心。 在黄老先生看来,如果此次调整通过了,一方面会造成大量浪费,"《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要重新出版,里面可是上亿元的商机哦,真的是‘一字千金’。"而另一方面,由于文字的书写大量被电脑替代,字形在大体上一眼就能辨认,"你这小小修改,太没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