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思考


  摘要:目前高中阶段的信息教育技术课程已经取得了許多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课程内容单一与重复化,学生水平起点不同,人文价值的匮乏等等问题的,本文通过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来给出相关的对策,来实现高中此门课程的教学改进。?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问题;对策
  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素养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这种要求相呼应的信息技术课程也相应地走进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表中,即使是有高考压力的高中阶段也不例外。随着高中课改的全面推进,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得到了普遍的发展,然而,由于信息技术课程正式走进高中课堂时间较短,加上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这门课程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遇到了种种问题。为此,本文对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相应的思考,并对解决这些问题的教学策略进行了一定的探析,对高中阶段该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一些积极意义。
  一、产生的问题
  1、课程内容单一与重复化严重。新课程要求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方面有全面的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理论上也应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但在实践中无论是教材的编写还是课程的实施,人们往往更容易把重心放在计算机基本知识的介绍和技能的训练上。尤其是在课程实施环节,这种目标缺失的现象更为直观,当询问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上学了什么的时候,学生的回答普遍是具体的软件操作,很少有学生会从"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角度考虑自己学习的内容。同时在课程的必修模块上,高中的课程内容基本上都是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Windows 操作系统、Word、Excel 等软件应用等,而这些内容往往都是一些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这种现象容易造成学生感到课程枯燥乏味,使其听课不耐烦,进而导致学得不够扎实,掌握的不够全面。
  2、人文价值的匮乏。文化研究视角下高中学生发展适应信息时代要求,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这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信息技术课程兼具技能训练与文化培养这样的双重使命,是技术旨趣与人文旨趣的统一。在具体的实践中信息技术课程的人文旨趣往往被淡化了,因此许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成为纯粹的知识信息的传授,丢失对学生文化、精神、价值方面的培养。这种人文价值缺失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使得学习内容抽象为干瘪的机械操作,导致学习者感受不到课程的吸引力。因此,在实践中要特别关注容易忽视的课程的文化内涵,研究中也要考虑用文化研究的视角思考信息技术问题。
  3、学生之间的水平起点不尽相同。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差异尤其显著。由于目前城乡差别大,进城务工人员较多,子女跟随父母进城读书上学的也不在少数,这部分学生与城市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信息技术课堂上也就有了如下的现象:有的学生提出,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过于简单,渴望深入学习其他内容;有的教师则反映:有的学生开始上课时连怎么开机都不会,更不用说其他操作技能、素养的提升了。差异产生的原因不只城乡差异一个原因,还有学校的差异,家庭收入水平的差异等等。这样就会造成学生间课程进度的差异,使课程老师无法实现课程进度的协调。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在改进上应做到以下两点
  1、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尽量丰富多彩。课程内容是目标达成的根本途径,实践中我们要通过多元化的形式,丰富信息技术课程的资源。以往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往往单一,只围绕学科体系组织选择主流课程知识,因此课程内容虽然系统但却略显单薄。从文化的视角看,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体现为主流文化与边缘文化、精英文化与草根文化共存;课程实施上应是学生、教师、信息内容之间的文化交互,应该是虚拟文化与现实文化、人与媒体以及多元信息文化的共生过程,而我们的课程恰恰缺少了对边缘文化、草根文化的关注,这种对边缘文化漠视导致的信息技术课程资源的结构性缺失使得很多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失去兴趣,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有课程意识,在课程内容选择上根据学习者的特征有意识的丰富课程内容,如在教学中增加一些流行信息技术的介绍,或者引入一些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人物、事件等内容把信息意识、信息价值等内容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丰富将信息技术知识"真"的追求和学习者个人"美"的体验结合起来。
  2、深刻理解信息技术具有的文化内涵。信息技术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接受新课程理念,改变长期以来头脑中的微机课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促进学生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形成对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的正确认识,保证健康的信息素养养成。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方面、过程与方法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目标的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不要人为割裂三者之间的关系或通过相互孤立的教学活动分别培养。时刻注重发掘信息技术课程的文化蕴涵和人文价值,以学习者潜移默化的感悟为主要目标。增强学生的文化价值认同以及体悟信息技术的伦理意义。
  3、深入研究与规范小学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将学生进行分组的方式使其互相学习来提高水平,来改进高中信息课程学生起点不同的问题。再一点是使教师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水平差异的不同,进而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协调差异,使每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上都得到均衡发展。
  由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开设时间较短,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前进,才能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情,才能让信息技术课程走进中学的课堂,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网站目录投稿:醉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