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我们知道,有很多地方,包括人物设定、故事情节等,都是虚构出来的,亦或是将其他人的事情安排在这个人的身上。就比如,曹操帐下的一员武将,在正史中,他原本是外姓将领中的领头式的人物,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却被设定成了一个谋士的形象。这样的差别不可谓不大,那么,为什么,罗贯中要做这样的安排呢? 众所知周,在曹操麾下的将领之中,分为本家将领和外姓将领。曹操出自沛国谯县大姓,其父曹嵩本姓夏侯,后为宦官曹腾的养子。因此,在曹操的部下之中,有很多夏侯氏和曹氏的大将,如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休、曹真等,他们或是曹操的堂兄弟,或是子侄。毫无意问,曹操父子对这些本家将领极其信任,让他们担任军中要职都督,镇守要地。如夏侯渊督关中诸军,曹仁都督荆、扬、益诸军事。 但是,曹操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除了曹氏宗族和夏侯氏宗族的鼎力支持,还因为曹操知人善任,不拘一格的任用外姓大将。一说起曹操麾下的外姓大将,大家首先会想起的,肯定是被誉为"五子良将"的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然后是李典、许褚、臧霸、典韦等猛将。那么,在这些外姓大将中,谁是第一个做到都督的呢? 01崭露头角,吏民之望 很多人会认为,是威震逍遥津的张辽,是跟随曹操三十年的于禁,或是有周亚夫之风的徐晃。然而,真正的答案,却令大家震惊。曹操麾下的外姓第一都督,是不怎么为大家所熟悉的,程昱。 (建安元年)兖州尚未安集,复以(程)昱为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三国志•魏书》卷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 一说起程昱,大家脑海里肯定浮想起了这样的形象,一个文弱的谋士,兢兢业业的文臣。很多人,将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并称曹魏五大谋臣。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程昱的出场,就是作为智谋之士,被荀彧推荐给曹操,在书中,也多次提到程昱在关键时候献计,帮助曹操取得了重大战役的胜利。然而,历史中真实的程昱,并非是像张良一样专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谋士,而是一个身材魁梧、胆略过人,长期独立领兵的大将。 据《三国志·魏书》卷十四《程郭董刘蒋刘传》记载,程昱是东郡东阿人。关于他的相貌,史书有明确的描写,并不是大家相信中的文弱书生相貌,而是"长八尺三寸,美须髯"。标准的身材魁梧,大将风范。在黄巾起义时,东阿县丞王度投靠黄巾军作乱,县令逃出城去,整个东阿大乱。在此之上,程昱主动担当起责任,联络县中大姓,组织百姓守卫城池,保全了东阿。 程昱由此在当地闻名,多次被州郡长官辟召。后来,曹操占据兖州,十分赏识程昱,让他担任寿张令。很快,曹操就遭遇了一场重大危机,在这次危机中,程昱首次向主公展示了自己非凡的政治军事才能。曹操征讨徐州时,令程昱与荀彧留守鄄城。当时陈留太守张邈作乱,迎来吕布军,兖州大多数郡县都已沦陷,只有鄄城、东阿、范县尚在曹军之手。荀彧认为程昱是众民之望,一定能够团结三城军民人心。 程昱首先奔赴范县,以大义鼓励范县令靳允,使靳允坚定了守卫的决心,用伏兵刺杀了前来进攻的吕布将领。然后,程昱又派遣骑兵扼守仓亭津,使得吕布的大将陈宫不能渡河进攻东阿。在程昱的努力下,三城最终得以保全,等到了曹操大军返回。曹操感动地握住程昱的手,说:"如果不是有您在,我将无处可归啊"(微子之力,吾无所归矣)。因此曹操令程昱担任东平相,屯兵范县。 曹操与吕布交战,最初屡遭失利,加上了遇到灾年,粮草不足。当时曹操想放弃兖州,去邺城依附袁绍。程昱连忙对曹操说,袁绍虽有吞并天下之心,但智谋不足,现在局势虽然危急,但仍有三城,万余战士,凭借将军您的神武,再加上荀彧和我等的辅佐,一定能成就霸业的。在程昱等人的鼓励下,曹操还是坚持了下来,最终击退了吕布。 02都督兖州,威震一方 汉献帝迁都许县后,以程昱为尚书。这是程昱的职业生涯中,为数不多担任纯粹的文官。没过多久,曹操认为兖州尚未稳定,而自己又要在豫州许都不能离开,于是让程昱担任东中郎将,领济阴太守,都督兖州事。这里对以上官职做出一个简单的解释。东汉时始置东、西、南、北四中郎将,具体职责是在战争时,带领中央的精锐军队,前往地方作战,或镇守要地。 如黄巾之乱时,以卢植为北中郎将,与冀州黄巾作战,后来又以董卓为东中郎将,接替卢植负责冀州战事。在曹操时期也曾置此职,如建安二十三年令曹彰担任北中郎将,镇守北方。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进攻襄樊,曹操曾想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带兵求援襄樊。太守一职与后世的知府不同,并非单纯的地方行政长官,东汉罢郡国都尉,以太守兼管军民。因此一个郡的太守,即是一郡最高军事长官。 都督制是魏晋南北朝至唐朝初年特有的地方军事长官制度。魏晋时期地方州郡均有多支地方豪强统领、互不相属的部曲武装,中央统治者常以大将都督地方一州或几个州,统帅辖区内所有的军队,这样一来,就通过都督,将地方军变为中央军。都督在曹丕称帝时已经制度化,如以曹仁假节,都督荆、扬、益诸军事;以曹休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等。在曹仁、曹休之后,又有其他将领接替他们。 这种都督制并非曹丕首创,在曹操时期便已出现,是在建安年间的战争环境下逐渐形成的。曹操时期的都督,并未形成固定制度,多是出于战事和局势的需要,临时派遣大将都督某地区或某几支军队。此时的都督,有的需要没有像曹丕时期,被赋予持节、假节、假节钺等,拥有专杀将领的权力,但依旧是独立领兵的地方最高军事长官。 程昱是曹操麾下第一个担任都督的将领,是外姓大将中第一个单独领兵的。当时曹操刚迎接天子迁都,所控制的地区仅有豫州和兖州,兖州是曹操发家的根据地,曹操能让程昱单独带兵都督兖州,统帅兖州内所有军队,此般倚重,是当时其他外姓大将所没有的。在官渡之战前,程昱又被加封为振威将军,那么此时的五子良将又担任什么职务呢? 当时,张郃尚在袁绍麾下,张辽为裨将军,乐进为讨寇校尉,于禁为平虏校尉,徐晃为裨将军,他们的地位均不如程昱。而且他们都直接归曹操指挥,并没有单独领兵,独当一面。在官渡之战时,曹操主力在与袁绍对峙,程昱仅以七百人守卫兖州鄄城,曹操想给他增兵,但程昱拒绝了,他认为袁绍拥有十万之众,自以为所向无前,现在见到鄄城只有七百人,必然会产生疑虑,不敢来进攻。果然不出程昱所料,袁绍没有派兵进攻。曹操因此称赞程昱的胆识,胜过古代的孟贲、夏育。 03知足不辱,急流勇退 曹操进攻河北时,程昱收编山泽亡命之徒,得到数千精兵,与曹操会师黎阳,大败袁谭、袁尚。因此,曹操拜程昱为奋武将军,封安国亭侯。但是,赤壁之战后,程昱却主动交出了兵权,从此不在一线作战,这又是为何呢?原因很简单,不是曹操不信任程昱,而是程昱的年龄大了,已经不适合在前线作战。程昱的年龄比曹操麾下诸将要大一些,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程昱已经是一位六十八岁的老者,不再适合前线作战。 但是,程昱并未就此离开军界,依旧在发挥余热。曹操征讨马超时,让令程昱参军事,相当于军事顾问,协助曹丕留守后方。魏国建立后,又封程昱为卫尉,负责宫城军事。曹丕称帝后,曾经想让程昱做三公,然而程昱在此时去世,享年八十岁,曹丕为之痛哭流涕,追赠其为车骑将军,谥曰肃侯。 程昱终其一生,都担任重要军事职务,单独领兵,都督一方。是名副其实的曹操麾下外姓第一都督。张辽、乐进等独立领兵,均晚于程昱。然而,他在后世的名声却不如张辽、于禁等人大,这是因为他由于高龄,离开一线作战时间较早,使得张辽等人后来居上,取得的战绩胜过了程昱。《三国演义》终究是写给普通人民大众的小说之作,对于人物的理解,简单机械地划分为武将和谋士,程昱由于上述原因,由一个大将被塑造成了谋士,因而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谋臣印象。